儒家的与时俱进

老畅 2023-10-19 16:24:40

图片来自网络

刘邦不喜欢儒生,他常常在儒生面前摆出一副倨傲不逊样子,据儒生于千里之外。但儒家需要推广他的理念,要实现成为国学的目标,就必须去迎合当了皇帝的刘邦。儒生陆贾在皇帝面前时常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听得多了,汉高祖刘邦很不耐烦,就对他大骂道:“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生回答说:“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顺应形势以文治守成,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啊。从前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因极力炫耀武功而致使国家灭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变更,最后导致自己的灭亡。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刘邦听他说的有道理,就吩咐陆生说:“那就请您尝试着总结一下秦朝失去天下,我们得到天下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这样,陆生就奉旨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一共写了十二篇。每写完一篇就上奏给皇帝,高帝没有不称赞的,左右群臣也是一齐山呼万岁,把他这部书称为“新语”。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建国号为汉。然而朝会或饮宴时,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一批功臣,尤其是从沛县起兵就一直跟着他的那一帮人,举止豪爽,言语耿直。喜欢夸功、斗剑,争吵更是常有的事情,甚至还会发生打闹。闹得朝堂快变成战场了。刘邦觉得太没体统,但又不知道怎么约束。这时,一个叫叔孙通的儒生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他对刘邦说:“儒生虽然不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攻城,但是儒生善于守住胜利果实,善于管理朝政。鲁地是儒学发源地。请陛下准许我去那里招聘儒生,我带领他们制定朝仪。”刘邦听了后问他:“难不难?我能不能学会?”叔孙通向刘邦保证:最愚昧的人都可以学会,更不要说尊贵的皇帝了。刘邦笑了笑,同意了叔孙通的建议,让叔孙通到鲁地征召了一批儒生,带领他们根据“尊敬皇帝、约束臣子”的精神,按照简洁、易学、仪式感强的原则,制订了一整套完备、比秦朝朝仪更简洁的朝仪。礼成。叔孙通带领手下儒生向刘邦作了演示。刘邦满意地说:“这我也学得会嘛。”于是他召集文武大臣,下令他们都听叔孙通的指挥,到城外去练习朝仪。叔孙通带领儒生教大臣们学习朝仪。公元前200年,萧何修好了长乐宫。元旦那天,长乐宫大殿上早早就布置好仪仗,严肃整齐。到了上朝时间,大臣们按官衔大小,各就各位。按照叔孙通制定的上朝仪式,大臣们面朝皇帝,俯伏、起立、行礼、就座,没有一个人敢有丝毫错乱。御史在旁监督,连喝酒、敬酒都有特定的规矩。高高地大殿上,汉高祖看着眼前平日里不可一世的武将们个个表情肃穆、毕恭毕敬,往日乱哄哄的朝堂变得尊卑有序、井井有条。再没人敢高声喧哗、拍肩搭膊。刘邦心里乐开了花,很是得意,不觉脱口而出说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图片来自网络

汉高祖刘邦是历史记载历代帝王中最具人类个性的皇帝,他无赖、无礼、喜欢骂人,但又极具慧眼,勇于认错。儒家摸清了他的底细,极具针对性迎合他,果然取得了巨大成果,在大一统的王朝站稳了脚跟。随后各在代皇帝面前根据皇帝的喜好和稳定统治的需要,一点一点修改,以更加贴合时代发展,最终在汉武帝时凭借“天人感应”成功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可笑的是儒家为了凸显汉高祖刘邦不凡,竟给刘太公弄了顶绿帽子。后世皇帝大约品出了其中怪味,不再有类似出身记载,转而搞出了神仙、大帝下凡拯救百姓的戏码。

1 阅读:43

老畅

简介: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