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民挖出大石槽,竟因一个吻身价倍增,成了国家一级文物

瑞知道史 2024-08-02 01:28:45

1969年冬天,四川荥经县城料峭寒风里,有一群农民围着一口“大石槽”指指点点。这石槽刚出土,周身还带着泥,足足有2米多长。人们正谈论这石槽的用途,村民老陈凑了上去,用袖子一抹,石头上竟露出一个人头!

哇一声,老陈吓得跌了一个屁墩,人们听了动静一看,才知道这石头槽子竟然另有用处。

发现这石头槽子的,正是一群城关公社新南大队第五生产队的农民,那时候,公社响应号召,召集社员们在陶家拐农田改土,结果,这一刨,竟然有了新发现。

城关公社挖出奇怪石槽的消息传开了,很快,当地的文保部门就闻讯而来,而在考古队员们的进一步探索下,农民兄弟们才知道,这竟然是一具汉代石棺,距今已经有将近两千年。

但由于年代久远和遭到盗墓贼的撬损,这棺材不仅是个“空心”,尸骨全无,连棺材盖都不知道去向,不过,这具棺材却因为一个原因,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原来,让这具石棺脱颖而出、身价倍增的,正是这石棺周身的花纹。

在汉代,因为“灵魂不灭”理念的盛行以及统治者对“仁孝治天下”的倡导 ,厚葬之风盛行,人们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富足、幸福的往生生活。

而墓穴与葬具,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墓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勾勒。

这石棺由一整块红砂石凿成,长2.30米,宽0.90米。石棺四周立壁都有精美的高浮石刻。

在这些浮雕中,有一部分注重体现了重檐庑殿顶双阙,这种图案,彰显了墓主人的生活富足。在石棺的另一侧,还刻的是一幅“饮马图”,一匹昂首嘶鸣、栓于树上的马,一侍马人手提一桶正在饮马,而另一侍者担着一担桶正蹒跚而来。而这样的一幅图,更代表着墓主人的身份尊贵。

在石棺中部,有一扇开启一半的门扉,门后探出了一位头梳双环髻的女性的半个 身子,而这,正是当时吓得老陈半死的“人头”。

但有一点文物知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女人就是著名的“妇人启门图”,这一幅图代表着墓主人升天后,由仙女接引着达到了仙境,开启了幸福快乐的往生生活。

但这些石刻虽然精美,但不足以让这具规形不全的石棺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让这石棺具有了稀缺性的,正是对墓主人的一次“秀恩爱”。

原来,这石棺的一侧刻四柱及栌斗,画面左部有一男一女。男子着长襦宽带束腰,头戴冠帻;女子着褂裙束腰曳地,头扎包髻,相对跪足席地而坐。二人神态如思语亲密,男子右手笼袖罩,托抚女子脸靥接吻。

这样的画面,刻画的正是墓主人的生活状态,而出现在葬具上,为的就是祈求“来世还要在一起”。

考古队员就这样,被千年前的古人秀了一脸恩爱,喂了一嘴狗粮。

也许有人说,中国人不是一向内敛含蓄吗?怎么可能在石棺上雕刻如此“大尺度”的画面呢?

其实,因为相隔了数千年岁月,文物们多多少少都被现代人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实际上,这些文物都是古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在欣赏一件文物时,就要将把这件文物放回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汉代的专制制度并不像后世那样成熟严密,儒文化也没有足够能力约束到社会各个阶层。古代因为人口少,所以大家普遍有生殖崇拜的风气,而两性亲密才能带来更多的子嗣,让生命延续,让家族兴旺, 所以汉代对于男女关系更是相对宽容、通达。

在这样的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在汉代,男子和女子可以一同宴饮,结伴同路,甚至同车而行,女子也能单独会见男宾,而再婚再嫁等也是比较稀松平常的事。

而现代人认为古人的保守拘谨,其实是在南宋后才因为程朱理学的盛行而出现的。

而在这样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人们自然不会认为在石棺上撒狗粮有何不妥了。

这一具石棺因为刻画精细,年代久远 ,且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接吻石棺图案,拥有了非常高的文物价值,不仅棺上的图案都被录入《中国美术全集》成为研究东汉时期市井文化与美术特色的代表,还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更有了一个“中华第一吻”的美名。

如今,这具石棺被命名为“荥经石棺”,并被珍藏在雅安博物馆内。如果您有机会,您愿意去看看这跨越生死的千年之吻吗?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瑞知道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