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来说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频率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只有其它国家认可该国的实力和信用,才会愿意在国际贸易、跨境支付、投融资等场景使用这个国家的货币,相当于是全球形成的一种共识。
北京时间12月20日,SWIFT发布了2025年的第一份各国货币的全球支付份额占比报告,我们发现相比去年有一些不同。

虽然美元的国际信用随着近年来的滥发货币和美债有些减弱,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货币,而且领先优势很大,全球支付份额印证了这点。
2025年1月,美元的全球支付份额为50.17%,已连续多个月提高,而且终于再次站上了50%大关。换言之,今年1月全球所有支付中有一半以上是用美元进行结算的。
网上流传着不少美国崩盘论、美元废纸论,但在具体数据面前这些论调显得十分可笑。部分长期秉持这些论调的KOL也好、大V也罢,其实是言行不一的,他们自己兑换了不少美元,作为多元财富配置的主要形式。

欧元是欧洲诸多国家的统一法币,当初建立欧元制度,目的之一是与美元对抗,甚至希望能够取代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
靠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经济大国的背书,欧元一度在国际支付领域做到了接近美元的程度。然而,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的贸易几乎断绝了,导致原本一系列用欧元结算的份额“消失”了。
结果就是欧元的全球支付份额与美元拉开了差距,2025年1月为21.98%,虽然相比去年12月高了一些但依旧不到美元的一半。

美元、欧元之后轮到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法定货币——英镑。
伦敦是全球金融和外汇交易中心,靠着这一老底,英镑在国际支付领域,尤其是与金融相关的方面还有一定的话语权,支付份额长期位居第三位,2025年1月的最新单月份额是6.91%。
英镑的支付份额很长时间维持在7%左右,与前两位的差距非常大,同时保持对第四、第五位一定的领先优势。

在支付份额方面竞争最激烈的莫过于人民币和日元了。
2023年11月人民币的支付份额第一次超过日元,排到世界第四;在维持领先优势10个月后,2024年9月日元赶了上来;然而,日元只坐了两个月“老四”的位置,去年11月和12月再次被人民币超越。
今年的第一份支付份额报告里人民币稳住了优势,以3.79%的全球支付份额继续排名第四。不过,日元的追赶势头很猛,1月的支付份额是3.7%,仅仅比人民币少了0.09个百分点。2024年12月人民币对日元的领先优势为0.25个百分点。

当然,考虑到今年春节长假从1月便开始的因素,国内不少企业提前放假,而人民币主要是中国企业在国际支付场景中与境外企业交易时使用,所以1月的支付份额并不能完全代表人民币的真正实力。这一因素可能会延续至2月,只有到了3月才算是“正常”月份,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2025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领域的成色。
不论如何,人民币和日元间的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之争必然会贯穿整个2025年,而且将是相当激烈的,不排除反复出现名次呼唤的情形。

从首次超越日元跻身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到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固地位,人民币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决心与国际合作的深度。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面临春节等长假期间支付活动的特殊影响,人民币依然能够维持并扩大其国际支付份额的优势,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以及对人民币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认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RCEP的生效,以及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举措,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场景将持续拓宽,其作为全球支付和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