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贝森特:各国不得就贸易报复美国

旭升财研社 2025-04-07 21:54:12

几乎是一夜之间,美国的关税税率就回到了1930年代的水平。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一系列对等关税,这份税率远超各国政要和投资者的预期。

在对华、对日、对欧盟、乃至许多东南亚国家加征的关税都远超预期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警告称,各国不应该对特朗普刚刚宣布的关税实施报复。

贝森特表示:“任何鲁莽的举动都是不明智的,如果你进行报复,只会导致事件升级。”

美国之所以敢凭借一己之力挑战全球,其背后无非有两大法宝。

第一,就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3亿多人口,人均GDP还高达八万美元,这是美国的第一底气;第二,就是美元。

因为美元是货币储备货币,因此理论上美国必须要向全球各国提供贸易顺差,创造流动性。

但这,绝对不是各国不应该报复的理由。一开始美国加征关税,就注定是错误的。

按照贝森特的说法,由于美国是贸易逆差国,历史经验表明在爆发贸易战期间,顺差国通常处于劣势,“因此作为一名经济史学生以及经济史教授,我建议不要这样做。”

贝森特的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贸易顺差国也不会因为处于劣势之中,就放弃报复。

毕竟从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来看,最大的受害方,仍然是我国。

从上图来看,我国在美国对等关税中只有34%的税率,不是最高的;但考虑到特朗普此前已经两次对华加征了20%的关税,如果算上这20%的关税,那么美国对华总关税已经高达54%,这不仅仅是历史上美国对华最高关税,同时也是美国对等关税最终的目的,那就是遏制我国出口。

美国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那么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按照贝森特的说法,贸易逆差国在历史上总是占据优势,而顺差国则会在贸易摩擦中处于劣势,这一表态看起来好像是呼吁克制,但实则是暗含威胁,试图通过单边关税策略重塑全球贸易规则,以巩固美国的经济霸权。

从特朗普公布的一系列对等关税来看,名义上是为了追求贸易平衡,但实际上是通过系统性征收关税来收割全球。

对等关税也并非真正对等,而是美国自身定义的关税、增值税、外汇等为借口,单方面提高税率。

贝森特的这番警告,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为了维护美元霸权,通过削减贸易逆差缓解美元超发压力,减缓对美元地位的冲击。

第二是推动美国的再工业化。提高关税可以迫使贸易伙伴对美国投资,同时还可以通过美元来转嫁成本。

最后一点,特朗普以关税为谈判的筹码,迫使印度、韩国等国家在安全、军购等问题上让步,从而形成对华包围圈。

根据搜狐财经的测算,目前美国对华关税税率已经从特朗普第一次上任初期的3.1%飙升至64.66%,最终这会导致我国对美出口下滑31%,并拖累2025GDP增速约1.5%。

特朗普的高关税,不仅仅打击我国传统制造业,还会波及上下游供应链。

从长期来看,这件事的影响也会非常大。

美国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背离,会迫使全球贸易从多边框架转向双边或区域协定。我国作为WTO最大受益者之一,可能也会面临着“去全球化”的冲击。

最可怕的一点是,如果欧盟、日韩等国效仿美国采取差异化的关税的话,那么我国出口市场将进一步碎片化。

对等关税,最大的损失方一定是我国,而我国采取反制措施,也是必然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仍然可以在很多地方采取报复性措施。例如针对美国农业、高端消费品等行业加征关税,以扩大特朗普在“铁锈带”和农业州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也给了我们进行多边合作的机会。我们可以降低东盟国家关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来对冲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加税的影响。

除此之外,利用美欧在钢铝税、数字税等问题上的矛盾,也可以推动中欧投资协定重启,形成跨大西洋制衡。

从长期来看,我们也是时候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了。

因为宏观经济长期依赖美国市场,才会导致特朗普加征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深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我们也必须要依赖内需,靠内需来消化产能,推动经济增长,降低外贸依赖度。

历史经验也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必然会反噬自身。1930年美国的《霍利关税法案》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6%,美国GDP下降了30%,当前美国如果要执意升级关税,大概率也会重蹈覆辙。

这不是贝森特所谓的不要报复,就可以避免的。

高关税之下,美国经济自己就会率先承压。这会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最终推高CPI,迫使美联储在滞涨中艰难平衡货币。

另外,随着欧盟等传统盟友的反对,美国也势必会在G7国家中被孤立。

总的来说,贝森特的“不许报复”论调,本质上还是美国单边霸权的垂死挣扎。对我们来说,也就更需要通过系统性反制和多边主义来破局。

我们是全球化的捍卫者,美国是全球化的破坏者,特朗普妄图收割全球,最终也必然会自食其果。

不许报复,更像是可笑且滑稽的自我安慰。

end.

0 阅读:170

评论列表

小学

小学

2025-04-09 19:50

什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