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航天事业开局似乎有些艰难,中美航天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利。
1月16日,美国蓝色起源公司的“新格伦”火箭在研究了很长时间、鸽了很多次之后,终于进行了首次发射,虽然火箭成功入轨,但其第一级火箭未能成功降落在海上回收船,首次回收尝试失败。
同一天,SpaceX的“星舰”进行第七次试飞,虽然超重型助推器B14被发射塔上的巨型机械臂成功抓住实现回收,再现了“筷子夹火箭”的壮举,但第2代星舰飞船在上升过程中发生解体。
1月19日,中国长征12号甲运载火箭的回收试验箭“龙行二号”,在进行国内首次75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时,因发动机异常高空点火失败,未达成海上溅落回收的目标。
这几起失利,再次凸显了火箭回收技术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火箭回收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就拿蓝色起源来说,与SpaceX同样是美国公司,差不多同一时期创建,也搞了很多年的火箭回收技术研究,但新格伦火箭的首次飞行并没有完成火箭一级的回收。
事实上,目前全球有很多搞火箭回收技术的企业和机构,但成功的就只有SpaceX。自2015年12月21日,猎鹰9号成功完成全球首次火箭回收以来,SpaceX已累计完成了300多次回收,单枚火箭最高复用纪录已达25次,猎鹰火箭的回收技术已完全成熟。
火箭在完成发射任务后,要想实现垂直降落回收,需要经历脱离轨道、减速下降、着陆悬停三个阶段,共要经历三次点火,这一过程既考验火箭动力系统的性能,又对火箭控制系统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同时也要求火箭的结构设计稳定可靠。可见,火箭回收技术的难点众多,整个降落过程中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回收失败。
火箭回收技术难度较大、较复杂,需要长期摸索才有可能成功,才能让这项技术成熟。尽管开年就遭遇飞行失利,但仍要保持乐观,毕竟没有什么研究是一蹴而就的,有失败很正常,SpaceX的火箭回收也是搞了很多年才取得成功的。相信随着不断探索和创新,未来定会取得更大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