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告别学校步入职场后,便天南海北的开始各自忙碌。
几年一度的同学聚会成了大家难得聚一回的机会,而你发现其中的“怪现象”了吗?
总有三种人是逢叫必到,三种人是从不参加!
每次必到的三种人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成绩或许并不出众,但却极其善于人际交往。
在班级、年级里都人缘甚佳。
无论是性格啥样,成绩咋的,他们都能很快的跟大家打成一片。
而这样性格开朗的他们,这日后有机会一起和老同学们聚聚会,当然高兴还来不及。
毕竟是“气氛组”,还是要如当年上学一般,承担“开心果”的角色。
因为多年不见的同学们,在经历了不同的事情后,眼界心性都会发生改变。
与曾经的同学再见也难免会有尴尬,没有办法快速融入共情。
那这些“开心果”们就得及时调节气氛做到不冷场了,同时又带来了欢乐。
所以,无论是谁举办这场同学会,都一定会强烈要求他们的到场。
而参加的人们也会格外在意,要是没有他几个,没意思就不去了。
除去这类开心果一样的人,还有一种人也是肯定必到的:毕业后比较清闲的人。
他们没有赚取亿万豪宅的梦想,也没有追逐名利的心思;
不喜欢大城市的喧嚣,只求平平淡淡安安稳稳;
在某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县城,与心爱的人一起开个小店;
或是做着一份朝九晚五,收入不高却胜在稳定的工作...
这类人生活中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而且他们内心细腻重感情,往往比别人更怀念过去。
所以当同学聚会时,一定会积极到场。
听听这些年来,同学们不同的经历和八卦。
还有最后一类人逢叫必到。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十分重视同学之间情谊,学生时代有属于自己的好朋友。
他们怀旧且重感情,在步入社会后,见证了太多人心险恶与虚与委蛇。
或是经历了太多次来自身边人的背刺,自然会更加怀念曾经那份属于青春的美好同学情。
在同学会上,与曾经一起并肩作战过的伙伴们可以肆意吐槽哭泣,可以无话不谈无话不说,也可以开怀大笑而不用顾忌。
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洗去很多生活中的污垢疲惫。
所以他们一定会参加这场聚会,寻求内心的片刻安宁。
当然,有人逢叫必到就也会有人一次不来。
下面这三种人,哪怕你把请柬放到他手里,开车去接,也不会到的。
每次从不参加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本身性格就很内向的人,与前文中提到的第一种人恰恰相反。
他们内向不敢与人接触,在学生时代可能就是小透明一样的存在。
不会犯错位也不会出风头,只在自己固定的小圈子里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
更不会主动参加什么集体活动;
所以即使毕了业,面对同学聚会这种大型的集体聚会也是能免则免的。
因为即使他们鼓足勇气来到了现场,也会尴尬的发现自己与这个热闹的环境格格不入。
没有学生时代的好友寒暄,也不敢与班级的风云人物打招呼,坐立不安的度过漫长的聚会,甚至在大家举杯干杯时,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拿起手里的杯子。
经历了一次后就再也不想参加这种让人放不开的场合了。
第二种就是曾在班级风生水起,毕业后却混的不如人意的同学了。
他们自然也不愿意出现在同学聚会上。
可能是不想让曾经以自己为偶像的同学们看到自己如今水深火热的生活吧。
失去了意气风发,变得饱经风霜;
想保持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形象;
亦或是无颜面对学生时代的自己;
他们始终欠过去那个少年郎一个和解的理由。
为什么失去了曾经的那番光彩,如今奔波在路上为了那碎银几两?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他们的眼中,觉得同学聚会也染上了社会的恶俗风气。
变成了大家不断攀比炫耀,又或是试图搭建关系的生意场,而非一个沟通感情的纯洁饭局。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
很多时候,听着聚会上大家都在不断说着,自己如今过的有多好多好,试图把这些老同学比下去;
也有人用世俗的目光审视这些旧相识,将他们打上各种阶级的标签。
第三种,就是对社会地位高的人急进阿谀奉承的人。
把孩童时期的趣事当作自己手中的感情牌,试图来达到攀关系的目的,还常常会道德绑架式的求人家办事。
虽然这些对人家混得好的同学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主动的帮助,和被人拿感情威胁着答应,感觉总归是不一样的。
甚至可能有些人的请求还会违背道德或法律,那更别提了,答应了无疑就是自己挖坑,给自己带来麻烦。
这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谁也不想因为这些事,到最后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所以那些真正混的好的人,也不愿意来参加同学聚会。
而且他们在获得成功后,眼界也变得极其开阔。
在他们的心中,真正的同学情谊不会因为一场同学聚会而变浓或变淡。
心中有情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把同学挂在心上;
而心中无情的人,只会在同学聚会上,不择手段的寻求名利。
结语当离开考场的那一刻,我们便注定了要各奔东西。
不同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不同的心境与体验,社会这个大染缸中,我们逐渐也会改变。
而同学聚会是我们见到曾经的自己的唯一方式,再一次重温那段学生时代的风景。
大家一起走过的每一步都作数。
在这里,愿大家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