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悲惨下场告诉我们,国家没有实力,加入什么条约都没用!

浩漫玩转趣事 2025-02-14 15:30:32

“没有实力的国家,就像一艘破旧的小船,无论加入多少华丽的船队,遇上风浪还是会解体。”葡萄牙,这个曾经的航海霸主,曾在世界版图上书写辉煌的篇章,却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葡萄牙的历史,曾是一部“开疆拓土”的史诗。15世纪的航海时代,它的船只穿越大西洋,绕过好望角,占据了印度洋的战略要地果阿,甚至远赴东南亚和东亚开辟贸易网络。葡萄牙的国旗随风飘扬,殖民地遍布四大洲。最巅峰时,它曾拥有包括巴西在内的庞大海外帝国,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被这个小国掌控。那个时代的葡萄牙,俨然是世界舞台上的中心玩家。

1822年,巴西脱离葡萄牙宣布独立,标志着葡萄牙殖民霸权的衰落开始。到了二战结束后,葡萄牙无力再维持那些遥远的殖民地,只能靠着加入北约等国际条约,希望借助强大盟友的力量维持残存的殖民利益。

实质上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历史始于1510年。当时,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率领的葡萄牙舰队攻占了果阿。从那一刻起,葡萄牙人就将果阿视为他们在亚洲的“桥头堡”。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逐渐高涨。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后,开始要求葡萄牙归还果阿,但后者一再拒绝,坚称果阿是葡萄牙的“海外省份”。

转折点出现在1961年。当时的印度,已经从一个刚独立的国家迅速成长为地区强国。国际社会的气氛也发生了变化,联合国和国际法庭的裁定都倾向于印度。葡萄牙仍然抱着对北约的幻想,错误地以为盟友会出手相助。

12月12日,印度军队发动了“果阿战争”,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仅仅26小时就彻底击溃了葡萄牙的防线。葡萄牙驻军的无力抵抗,让果阿、达曼和第乌迅速被印度接管。事后,葡萄牙对印度的行动表示愤怒,却无力改变既成事实。直到1974年,葡萄牙新政府才不得不承认印度对果阿的主权。

如果说果阿的丢失是葡萄牙殖民体系瓦解的开端,那么东帝汶的失控,则是冷战格局下的缩影。东帝汶,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小岛,从16世纪起就被葡萄牙控制。随着20世纪70年代葡萄牙国内政局的动荡,这片殖民地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1974年,葡萄牙发生了“康乃馨革命”,推翻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独裁统治,新政府决定去殖民化,并计划通过全民公投决定东帝汶的未来。公投还未开始,岛上的主要政党就爆发了激烈的内战。紧接着,印度尼西亚趁虚而入,于1975年发动军事行动,占领了东帝汶的大部分地区。

葡萄牙试图通过国际社会寻求帮助,但北约、美国甚至英国都对葡萄牙的请求置若罔闻。1976年,印度尼西亚正式将东帝汶并入版图。葡萄牙的无奈与愤怒,最终只能化作抗议的声音,却再也无法改变历史。

相比果阿和东帝汶的动荡,澳门的回归显得更加平和。与前两者不同,澳门的特殊地位,使得它的回归过程充满了外交的智慧和博弈。从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首次登陆澳门,到后来通过条约正式占有,当地的历史早已深刻烙上了殖民的印记。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崛起成为国际社会无法忽视的力量。葡萄牙很清楚,澳门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经过长时间的谈判,葡萄牙最终同意将澳门归还给中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中国怀抱。这一次,葡萄牙没有再抱幻想,而是选择了顺应历史潮流。

澳门的回归,是中国国力增长的体现,也再次证明:实力才是国际关系的核心语言。

0 阅读:23
浩漫玩转趣事

浩漫玩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