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和公婆相处
问:我今年36岁,是全职妈妈。婆婆半年前脑梗后留下后遗症,不能正常的说话交流,右边身体不能很自如的行动,大部分的时候是公公照顾。
我一周给他们买两到三次肉,有时候叫公婆来家里吃饭。公公每次来家里吃饭,一些行为就让我很无语。
我观察到自己内在有很多个小我,有个小我想好好孝敬公婆,也在做;有个小我又对公公的一些行为很不满,觉得做再多,公公都觉得理所当然;
还有个小我,偶尔会因为公婆过往的行为,感觉到委屈,会认为他们不值得我对他们那么好;有个小我,很心疼婆婆的处境,也理解公公的不容易……
现在,我邀请公婆来家里吃饭,有时候做着饭,会感觉到自己的心口堵,以及变得烦躁没有食欲。
可是自己又时常会忍不住邀请他们来家里吃饭,因为公公很抠,舍不得买肉买好吃的。
我想知道在自己心口堵以及烦躁时,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如何可以调和诸多小我,让群主上线。

答:在处理家庭责任和个人情感时,我们往往会遇到复杂的情绪和冲突。你很心疼婆婆的处境,也理解公公的不容易,你是一个心怀善意的女人。
你说自己有时因为公公的行为感到无语,同时也会因为对公婆过往的行为产生委屈。
这些复杂的情感不仅反映了你内心深处的矛盾,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需求。
在回答怎么做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也就是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为什么会出现这件事。

一,是什么?
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是孝敬还是责任?即你是在履行对公婆的孝敬,还是在执行你作为全职妈妈、妻子的角色责任?
你是全职妈妈,那么你们家的分工是老公赚钱,你照顾家里。
公婆的照顾实际上更多是在老公不能亲自承担时,你作为妻子的一部分责任。
这种责任感可能来源于你对婚姻角色的理解,也可能来自你对老公的依赖和对家庭和谐的维护。

二,为什么?
1、是为了老公的期望?
你作为全职妈妈,依赖老公的经济支持,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让你感到“必须”为家庭承担更多责任,以保持婚姻中的平衡和稳定。
如果不为公婆做这些事,你可能担心老公会觉得你不够尽责,甚至有可能引发他的不满。
这种潜在的压力,让你做了许多事情,即便心中并不愿意,甚至产生了反感。
2、还是自我驱动的良心责任?
另一种可能是,你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强的“孝顺”观念。
你可能被教育要尽责任、照顾父母,甚至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你会不由自主地做这些事情。
当这些行为成为习惯时,它们会形成一种内心的驱动力,成为自我身份的定义。
你可能觉得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良心不安、感到愧疚。无论是哪种情况,内心的这种矛盾和情感冲突必然会引发内耗。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像是在扮演“好媳妇”或“好母亲”的角色,而这种角色却无法得到内心的认同和满足。
你感到心口堵、烦躁和没有食欲的原因,实际上反映了你内心的冲突。在这些情绪背后,隐藏着几个深层次的需求。
1、对认同和感谢的需求:
你希望你的付出能够得到公公和家人的认可,但你觉得公公把你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这让你感到委屈。
2、对独立的需求:
你作为全职妈妈,经济上依赖老公,这可能会使你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自我认同感受到影响。
你希望能在家庭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的空间,而不是单纯地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
3、自我关怀的需求:
照顾公婆、丈夫、孩子和家庭事务会让你感到身心疲惫,而你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照顾自己。
你需要在这份责任中找到自我关怀的方式,而不是全盘承担一切。

三,怎么办?
1、承认并接纳情绪
调和内心的冲突,第一步是承认自己所感受到的情绪,并接纳它们。
你需要告诉自己:我有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它们并没有错。不必强迫自己去排斥某些情绪,尤其是愤怒、不满和委屈。
可以告诉自己:“我有不满的情绪,它们是我的感受,我允许它们存在。”
通过接纳这些情绪,你能够减少内心的冲突与矛盾。
2、识别并管理情绪的来源
认识到情绪背后的需求:你希望得到的是认同、理解、回报和支持。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情绪才会出现。
通过情绪日记等方式,记录下每一段情绪的来源,问自己:“这份情绪是怎么让我产生的?”、“这份情绪背后隐藏着什么需求?”
通过这样的自我对话,你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减少情绪的波动。
3、心甘情愿地做
要么不做,要做就心甘情愿地做,而不是带着怨气去做。怨气会让行动的效用大大降低。
你也可以先采用折中的方案,给公婆买肉,但是不邀请他们来家里吃饭,眼不见心不烦。
如果你决定邀请公婆来家里吃饭,那么先告诉自己:
“今天我要做这顿饭,是因为我愿意这样做,而且这是我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
4、和老公分享
如果你做了这些事,是为了老公,记得及时和老公分享。你可以说:“今天我做了饭,爸妈吃得很开心。”(标题出处)
通过分享,让老公看到你的付出,让付出的效用变高。
5、如果不愿意做,就不做
如果你不愿意做这些事情,也不必强迫自己。
你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我没有做这件事,不是因为我不孝,而是我需要照顾好自己。”
你不必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做到完美,给自己一些空间和宽容。
在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也要学会照顾自己。给自己留出专属时间,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能在这份闲暇中,感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这会让你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责任,祝福你。
主创团队 | 冷爱 方赏 茜茜 惠生
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请私信我!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