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长一职有多奇怪?历届总参为何频频“换人”

新新史界 2024-03-26 09:43:04

细心的读者老爷们,应该会发现一个怪现象: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我军的总参谋长频频出现问题。

除了第一任总参徐向前没有实际到任外,后续的粟裕、黄克诚、罗瑞卿、黄永胜、邓小平等人,都是在任期内被撤职的。

是这些人能力不行吗?答案当然不是,那到底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呢?

一,历任总参的结局

在讲清原因之前,我们先看看徐向前之后的历届参谋长发生了什么事:粟裕:1958年,军委“反教条主义”会议中,粟裕遭到严厉批评,最终被撤去总参职务;

黄克诚:1959年,黄克诚在庐山会议中遭到批判,被撤职;

罗瑞卿:1965年,因“彭罗陆杨事件”,遭到批判被撤职;

黄永胜: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黄永胜被撤职;

邓小平:1976年,因“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被撤职。

在这五人中,粟裕、黄克诚、罗瑞卿是开国大将,黄永胜是开国上将,邓小平更是具有“元帅之姿”。然而,即使是他们这样的身份,仍旧没有安稳的渡过任期。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两大原因让总参成“烫手山芋”

第一, 建国后,总参谋长充当最高军事幕僚长的身份,站在“风口浪尖”上。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大背景,总参谋长常需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极易“惹火上身”。

比如黄克诚将军,他是在庐山会议后期才正式参加会议的,结合他的身份和以往经历,中央要求他在这个时候进入庐山会议中,就是想要他有明确的表态,也就是“选边站”。黄克诚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让一向刚正不阿的他去昧着良心说假话,黄克诚做不到,因此最终难逃被批判、撤职的惩罚。

第二, 总参谋长要“能文能武”

许世友将军曾经有过点评:总参谋长,说着是武将,其实是文官,这种说法解释的十分到位。总参谋长不仅要有武将的军事头脑、坚决果断,还要有文官的官场嗅觉、内敛圆融。

比如粟裕将军,论军事能力,军中能胜过他的寥寥无几,但是在官场人情世故上,粟裕将军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两个半元帅”闹了别扭,在军委会议上,遭到严厉批判。

总的来说,由于国家新立,各方面都有一个过渡期,而这也是总参谋长频频“出事”的根本原因。

57 阅读:51554

评论列表

木鱼

木鱼

20
2024-06-13 23:17

这么看陈赓是最合适的

平凡人生 回复 07-13 07:55
可是身体不行了,走的太早了

用户18xxx97 回复 07-08 09:41
师长可是做了几任总参😄

用户17xxx70

用户17xxx70

8
2024-03-27 06:14

闲来观心

闲来观心

6
2024-08-04 13:26

一直没有定位总参和国防部长的分工,不可避免地会有工作上的冲突

兔八哥 回复 08-14 23:22
说到点子上了,彭总和林总当防长,总长注定只能是陪衬,但是总长的职责又摆在那,在不能削弱防长的情况下 谁当总长都难免骑虎难下~

懿丶

懿丶

2
2024-08-02 21:44

1

新新史界

新新史界

半路出家的中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