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世二十多年,我们姐弟四人像被抽走了主心骨。大姐二姐奔着八十去了,三姐也年近古稀,我这最小的弟弟也早已步入老年了。说起来奇怪,明明住在同个城市,可各家有各家的日子,除了逢年过节发条群消息,平时连电话都少得可怜。

当年分老房、卖祖产时都没闹过别扭。我想留个念想,二姐急着变现,大姐抹着眼泪说"爹妈看着呢",最后硬是各退一步,谁也没撕破脸。可这份体面背后,总像隔了层窗户纸——都知道亲情薄了,可谁也不敢捅破。

这几年我成了"亲情气氛组",过年组局涮火锅,中秋张罗赏月。头两年姐姐们还夸我贴心,如今电话那头常传来"天冷懒得动""孙子要辅导作业"的推脱。坐在空荡荡的包厢里,我盯着咕嘟冒泡的铜锅直发愣:父母留下的那点念想,是不是就像这锅底,越熬越淡了?

可你说感情真断了吗?上个月我住院,大姐二姐不约而同往家里跑。三姐嘴上嫌弃"老胳膊老腿还折腾",手里空空前来慰问;大姐把千元红包拍我手里让我买些营养品,那股子利索劲恍惚让我瞧见了年轻时的妈。

或许父母留下的最贵遗产,就是教会我们"留余地"的智慧。不常联系不代表忘了,少走动不等于不惦记。就像老茶壶里那层茶垢,看着斑驳,可泡出来的茶反倒有股岁月温润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