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夜的火车,把他们从繁华的北京带到了偏僻的山西梨花村。一下火车,凛冽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让林芳更加想家。梨花村的生活比她想象中还要艰苦,住的是王大娘家漏风的土坯房,吃的是粗糙的高粱面馒头,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
但梨花村也有它的温暖。王大娘一家对林芳嘘寒问暖,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她。春节那天,王大娘把最大的一碗饺子夹给林芳,笑着说:“闺女,离家那么远,吃点饺子,别想家。”热腾腾的饺子温暖了林芳的心,也让她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陈志远也常常来找林芳,名义上是借书,实际上是想多和她待一会儿。他会帮王大娘挑水、劈柴,然后才和林芳聊起北京的趣事,聊起各自的梦想。林芳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而陈志远的梦想是考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技术员。在那个年代,考大学是许多知青梦寐以求的机会。
1973年,梨花村得到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林芳因为家庭成分问题错失了机会,半年后,这个名额落到了陈志远头上。临走前,陈志远信誓旦旦地对林芳说:“等我毕业了就回来娶你,你一定要等我。”
随着陈志远到省城上大学,他的信越来越少,内容也越来越简短。1974年春节,林芳回北京探亲,去了陈志远家。陈志远的母亲对她冷言冷语,陈志远也闪烁其词,最后吞吞吐吐地说:“我父母不同意我们在一起,他们说我现在是大学生了,应该找个城里的姑娘。” 林芳的心像掉进了冰窟窿,她明白了,一切都变了。
回到梨花村后,林芳像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队长李大勇的儿子李小刚,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村小伙子,开始默默地关心她。他给林芳送来自家种的蔬菜和鸡蛋,帮她挑水,还说想跟她学认字。李小刚的父母也对林芳很好,希望她能成为他们的儿媳妇。
1975年秋天,林芳嫁给了李小刚。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是简单地请村里人吃了顿饭。婚后,李小刚对林芳体贴入微,从不嫌弃她不会干农活,还在院子里专门给她开辟了一块地种花,让她不那么想家。林芳也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并生下了儿子李小东。
改革开放后,林芳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李小刚也承包了土地,养起了猪,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1985年,他们盖起了新房,乔迁宴上,李大勇举杯感谢林芳,说她给家里带来了新气象。那一刻,林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
1995年,儿子李小东考上了北京的大学。送儿子上大学的火车上,李小刚激动地对儿子说:“咱儿子一定要有出息,不能像我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成家立业,林芳和李小刚也搬到了北京,和儿子一家团聚。
2015年的一个冬日,林芳和李小刚在超市里意外地遇到了陈志远。四十多年过去,陈志远已经两鬓斑白。他告诉林芳,他后来离婚了,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年没有坚持和她在一起。他还说,1985年他曾来梨花村看过他们一家三口,但没敢进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8年,李小刚突发脑梗,陈志远得知后,四处奔走,联系医生朋友,还偷偷垫付了部分医药费,最终帮助李小刚渡过了难关。
如今,林芳和李小刚在北京安享晚年,陈志远也经常来看望他们。有一次,李小刚开玩笑地对陈志远说:“老陈啊,要不是你当年变心,我可能就娶不到林芳了,我还得谢谢你呢!” 陈志远苦笑着说:“我这辈子做的最大错事,就是没有坚守对林芳的承诺。不过看到你们这么幸福,我也就放心了。”
小区老年联欢会上,李小刚唱了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完后,他对着台下的林芳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我的妻子,是她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林芳的眼角湿润了。曾经的失落和伤痛,都已化作今日的甜蜜与幸福。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林芳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也感谢命运的安排,让她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