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您身边的儿科医生朋友——孟爷爷。
熟悉我的粉丝都知道,小儿抽动症是我深耕多年的领域。前段时间,我接诊了一位 7 岁男孩,他的故事让我更加坚信中医辨证施治的力量。

孩子妈妈说起病情时眼眶泛红:“孩子频繁眨眼、皱眉、耸肩,浑身不受控地抽动,嗓子里还总发出怪声。老师以为他故意捣乱,一次次罚站教室外……孩子后来觉得自己‘不正常’,死活不愿上学,现在只能休学在家。”
此前求医路上,诊断与建议大相径庭:有的医生认为是神经发育异常,需长期服用神经调节药物;有的则说 “不用治,长大自然好”。
犹豫间拖了半年,孩子病情愈发严重—— 面色蜡黄如蒙尘,身形瘦小似营养不良,整个人内向寡言,开口时一股酸腐口臭扑面而来。
细问才知,孩子挑食严重,稍多吃两口就积食,大便三四日才解一次,干结如羊粪。
辨证:肝脾失调,根源所在望闻问切后,症结渐渐明晰。中医讲 “肝主筋,脾主肌肉”,孩子的抽动并非单纯肢体异常,而是肝脾功能紊乱发出的 “求救信号”: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血无法濡养筋脉,导致抽动频发;脾失运化:脾虚无力腐熟食物,积食、厌食、便秘接踵而至。脾胃虚弱又加重肝木乘土之势,形成恶性循环。用药:小建中汤化裁,温补肝脾

针对患儿本虚标实之证,我以小建中汤为底方灵活加减:
饴糖为君:甘温入脾,如为脾胃这台 “发动机” 加满燃油,夯实运化根基;
芍药柔肝:酸甘化阴,滋养肝血,让紧绷的筋脉如久旱逢霖般舒展;
桂枝通脉:温阳通络,推动气血如春水畅流全身;
生姜散寒:温煦中焦,驱散脾胃寒凝,让消化 “齿轮” 运转更顺滑。
蜕变:从休学病儿到阳光少年一个疗程后,孩子抽动频率锐减,胃口大开,连晨起口臭都消失了。家长发来照片时,孩子眼中重燃光彩,主动要求返校。
后续巩固调理数月,抽动症状彻底消失,如今已重返课堂,成绩稳步提升。
用户10xxx18
那到底是吃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