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年,常遇春乘胜追击,率军继续攻打元朝上都开平,元顺帝仓皇逃走。此战取得丰硕战果,全歼驻守开平的元军,缴获车马物资不计其数,有效摧毁元朝军队,彻底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
8月,在妥善安排开平留守事宜之后,常遇春带领胜利之师凯旋回京。当时正值酷暑时节,明军南归走到柳河川的时候,强壮如牛的常遇春却突然病逝,随行的军医也无能为力。
关于常遇春去世的原因,后世有很多种猜测,广为流传的是“破甲风说法”。在这里不去探究常遇春的死因,可以想象,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常遇春的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猛将忽病逝、太祖重承诺常遇春的长女刚满15岁,她本是出生在勋贵家庭的女子,本应享受富足祥和的人生,但是父亲的突然病逝,对于常氏家族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人走茶凉的故事比比皆是,以后的日子也将会风雨飘摇。
幸好,常遇春精心追随的是朱元璋,这里所说“精心”和常遇春的经历有关,他本是盗贼刘聚的手下,后来认定朱元璋是做大事的人,才转投朱元璋麾下,事实证明常遇春做出最正确的“跳槽”。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行军,征虏副将军常遇春的遗体终于抵达南京城北的龙江,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前来迎接并撰写祭文,沉痛怀念“常十万”的功绩往事,安葬在钟山。
《明史》记载,“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
此外,明太祖朱元璋没有忘记和常遇春的“儿女亲家”约定。1355年,朱元璋正在带兵攻打和州,常遇春前来投奔。
起初,朱元璋并没有注意到常遇春,认为他投奔自己的原因是混口饭吃,毕竟那时候很多人饿死。不久之后,朱元璋准备打过江去,常遇春主动请缨担任先锋,这才得到朱元璋的赏识。
据说,当时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常遇春的妻子蓝氏都怀有身孕,朱元璋便主动和常遇春结为儿女亲家。
后来,马氏生下朱标,当时朱元璋正在前线攻打南京,得知夫人产子的消息,他兴奋地在一块巨石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足见朱元璋的激动之情。
数月之后,蓝氏也生下长女常氏,也就是明朝首位皇太子妃。
要知道,在常遇春去世时,朱元璋已经是明朝开国皇帝,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也就是说,朱标的正妻将来是要母仪天下的。
即便如此,朱元璋并没有反悔,反而更加迫不及待地将常氏迎娶进太子府。为什么说朱元璋是迫不及待的心情呢?按照古代守孝三年的传统,儿女要守孝27个月以报养育之恩,但是在常氏守孝22个月后,朱元璋便令礼部举办大婚典礼。
1371年4月,明太祖朱元璋为常氏颁发皇太子妃册宝。虽然朱标迎娶常氏是父母辈的决定,但是两人却是情投意合,早已芳心暗许,因此常氏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从夫恭俭让、育儿命归西历史总会带给人惊喜,比如常遇春和徐达都是出身底层的农民家庭,又是在战场上以命相搏的热血武将,但是他们的女儿都具有极好的家庭教养,嫁给朱标的常遇春长女是这样,嫁给朱棣的徐达长女也是这样。
常氏从不依仗父亲昔日的功勋战绩骄横跋扈,相反保持着勤俭持家的行事风格,对待朱元璋和马皇后也非常孝顺,得到公婆的高度认可,被称之为天下女子的表率。从常氏的表现来看,妥妥是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风范。
《明史》记载,“年若干,为东宫元妃,勤俭孝敬,不以贵富骄,盈妇德之懿,诚天下之表仪也。”
纵观历史,后宫争宠是抢占权力利益基础上的人性行为,但是偶尔也会有例外,常氏就是其中之一。
1375年,在朱元璋的授意安排下,朱标迎娶吕氏为侧妃。
吕氏的父亲吕本也在朝堂担任太常寺卿,吕本是南宋时期吕文焕的后代,而吕文焕当年投降元朝,并协助攻城残杀百姓,吕本原是元朝官员,后来又背叛投降朱元璋,因此朱标并不喜欢吕本,对侧妃吕氏也较为疏远。
常氏却将吕氏视为一家人,经常主动去关照吕氏,为她安排妥善的生活条件,同时多次劝说朱标,不可违抗父命,请他善待吕氏。
在常氏的多番劝导下,朱标逐渐改变对吕氏的态度,在1377年,侧妃吕氏生下朱标次子朱允炆,这个名字将改写明朝历史,但同时也意味着,吕氏不仅在东宫站稳脚跟,而且将会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的生母。
1378年,在嫁给朱标7年之后,常氏突然去世,年仅24岁。明太祖朱元璋对此深感悲痛,身穿素服亲临哀悼,并且为她辍朝三天,赐谥号“敬懿皇太子妃”。
太祖苦心谁人懂、允炆轻率祸临头说到生育子女,这件事对常氏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常氏是在1371年嫁给朱标,在1374年便为他生下长子朱雄英,从墓志铭可以确定,常氏还生育了两个女儿,但是在史料中的详细记载很少。直到1378年,常氏又生下朱允熥,不幸的是,仅仅11天后,常氏就突然薨逝。
可以发现,常氏与朱标共同生活仅仅七年时间,但是就生育有4位子女,据此推测,常氏很可能是因为频繁集中生育导致身体亏虚,因此在生育朱允熥未出满月便去世了。
犹记得,在常氏的皇太子妃册文中,明太祖朱元璋这样说“昔君天下者,必重后嗣,用永于家邦”,常氏用多生多育回应了朱元璋的“后嗣”期待,代价却是年轻美丽的生命。
自从常氏去世后,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彻底改变命运的走向。1382年,常氏生育的长子朱雄英去世,他的夭折甚至对明朝都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当时朱标正妃常氏已经去世,侧妃吕氏自然而然成为东宫正妃,如今朱元璋亲定的皇太孙去世,按照古代嫡长子身份优势,朱允炆便依靠母亲的地位成为大明朝的皇太孙,是官方承认的拥有皇帝继承权的人。
公元1392年,被寄予厚望的朱标也突然去世,明太祖朱元璋悲痛万分、一夜白头。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将皇权留在太子朱标这一脉,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在他临终一系列精密筹谋布置下,年轻的朱允炆隔代登基称帝,算得上颇为顺利,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后,追赠父亲朱标帝王封号,追赠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
朱元璋费尽心思为建文帝铺路搭桥、稳定局面,不曾想到,建文帝登基不久便对众位藩王启动削藩制裁,在控制藩王的方式上过于激进,一年之内连续削掉五位藩王,还有举火自焚的惨案,最终导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
在四年的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朱棣任贤用能、以身表率,选择正确的战术策略,意气风发地率军进驻南京城,建文帝在大火中不知所踪。
1402年,朱棣在南京奉天殿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史称明成祖。朱棣为了彰显登基称帝的合法性,他全盘否定建文帝时期的决策,所有被废黜的官员全部官复原职,受宠的建文朝臣被列入“奸臣榜”,总之,朱棣只承认朱元璋是有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其他人都是圣意的。
入城之后,朱棣来到建文帝生母吕氏面前,痛哭流涕地诉说起兵是无奈之举,如今的局面并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吕氏也非常聪明,她明白大势已去,只提出一个请求:为朱标守陵。
从此之后,吕氏在朱标懿文太子陵园度过余生。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朱标还有3位儿子在世,分别是常氏生的朱允熥、吕氏生的朱允熞和朱允熙。
朱允熙在1406年的一次意外大火中被烧死,年仅16岁。朱允熥和朱允熞被贬为庶人,幽禁在凤阳,朱允熞不久之后便去世了,朱允熥一直生活在监禁中,活到40岁去世。至此,朱标这一支的血脉全部断绝,朱元璋当年特意将皇权留在这里,却导致朱标后世惨死绝后。
被建文帝追封为“孝康皇后”的常氏也受到波及,1403年,朱棣将她改称为“敬懿皇太子妃”,这是朱元璋当年册封的名号,也与朱棣的中心思路是一致的。
直到1644年,明朝已经即将走到尽头,当时是南明弘光帝在位期间,重新恢复常氏为“孝康皇后”,然而此时距离朱棣改名号已经240余年。
结语常氏,明朝初期猛将常遇春的长女,性格温柔、聪慧大度,却在最美好的年纪撒手人寰,令人感叹生命的脆弱无常。
站在历史的上帝视角来看,常氏的去世其实是太子朱标家庭没落的开始,先有长子朱雄英夭折,后有朱标突然病逝,导致皇权流转到年轻的朱允炆手中,在朱棣残忍的打压下最终断绝血脉。
用户15xxx89
最烦就是瞎扯“嫡长子朱允炆”的。朱雄英死了可朱允熥还在,朱允炆算嫡长子?[流鼻涕]
阿白 回复 07-13 10:50
当上太子妃以后生的孩子才是嫡子
9759564 回复 07-22 16:02
纣王的母亲也是后上位做正室的,纣王是她上位后生的,所以是嫡子可以继位,纣王的两个哥哥是她扶正前生的就是庶子。所以严格意义上建文帝都不算是嫡子。
红尘有泥
朱标,常氏,朱雄英都是死于吕氏之手,就是为了朱允炆能登上皇位。
用户10xxx91 回复 07-16 16:49
看来阁下正筹备拍一部年度后官大剧。
做个俗人 回复 07-22 11:47
不可能的,朱雄英是马皇后在带,你当人家真是泥腿子啊?
得鹿梦鱼
太子妃不死也不会有靖难了!
懒ren,
死的早
傲然居士
朱标应该没有绝后 史书都有建庶人吴庶人的记载
用户10xxx38 回复 07-21 18:15
是的。甚至堡宗还干过人事
半分缘
常十万非常牛逼,孙十万就不牛逼了?
吃瓜群众
其实还是怪朱元璋。虽然常氏得长子去世了。但是还有次子啊。按理法来说次子才算嫡子。吕氏所生的只能算庶子。但是常氏死后,吕氏被扶正了。吕氏生的朱允炆也算是嫡子了(其实有2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妾室扶正,所生的孩子都算嫡子。朱允炆就是这种情况。第二种妾室当妾时生的算是庶子,扶正后生的才是嫡子。历史上纣王就是这种情况。他有同父同母的哥哥但是没有继承权)。朱元璋不满意常氏的亲戚都太厉害。(都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他怕常氏次子继位外戚太强大。)就把吕氏扶正,朱允炆成了嫡子还是嫡长子(常氏次子比朱允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