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亿砸向水运!河南能否借“水”翻身?
河南,这个曾经“百舸争流”的中原大省,正在悄然掀起一场“水运复兴”的革命。1400亿的投资,超过港珠澳大桥的预算,河南这次是铁了心要打通内河航运的“任督二脉”,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但问题是,这场“水运豪赌”真的能让河南翻身吗?
河南的“水运梦”:从历史到现实河南的水运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这是400年前晚明重臣熊廷弼对周口(今河南周口市)的描绘。当时的周口,水运繁忙,商贾云集,俨然是一个“小江南”。然而,随着近代战争的破坏和铁路的兴起,河南的水运逐渐衰落,曾经的“黄金水道”变成了历史的尘埃。
如今,河南决定重拾这段辉煌。2025年,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将建成,沙颍河、淮河、唐河等13个港航项目也将加速推进。河南省委书记更是亲自调研周口港,强调要“全方位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这位曾在水利部任职多年的“一把手”,显然对水运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专业的知识储备。
为什么是水运?成本与机遇的双重考量河南为何突然对水运如此热衷?成本是一个关键因素。内河航运的运量大、能耗小、污染少,水运成本仅为铁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大宗商品运输需求旺盛的省份来说,水运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公路货运量403.4亿吨,水路货运量93.7亿吨,水路货运量只有公路货运的不到三成。这意味着,水运在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偏低,发展空间巨大。河南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决定通过大规模投资,一举打通内河航运体系,全面融入长三角。
河南的“水运野心”:从规划到落地河南的水运规划可谓雄心勃勃。**“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的总体布局,周口港、信阳港为主要港口,加上8个地区性重要港口,河南的水运网络正在逐步成型。2023年9月,河南省召开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同年12月,“11246工程”发布,力争到“十五五”初,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
2024年,河南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000万吨,积极推动“中部便捷出海水运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场内河航运的复兴之战,河南志在必得。
水运对河南经济的潜在影响水运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0%的工业资本集中在距离海岸100公里的沿海地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都是有着全球前五吞吐量的港口和集中了全国最高级航道的地方。
安徽的江淮运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联通淮河和长江的江淮运河开通后,两大流域之间不必绕道京杭运河,水运周期缩短约三分之一、运费降低约四分之一。据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测算,江淮运河通航后,每年可节约腹地大宗货物运费60多亿元,降低沿线工业企业物流成本5%至10%,企业利润可提高1.6个百分点。
河南显然也希望借助水运,实现经济的腾飞。2024年,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万吨,同比增长29.8%,集装箱吞吐量1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4%。这些数据表明,河南的水运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河南的“水运挑战”:能否真正融入长三角?尽管河南的水运规划雄心勃勃,但要真正融入长三角,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河南的水运网络尚未完全打通,特别是贾鲁河的航运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其次,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异常激烈,河南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仍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水运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河南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水运的全面复兴,仍需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河南的“水运梦”已经启航,未来的河南,或许将不再是那个“内陆型”的中原大省,而是一个“通江达海”的航运大省。
结语:河南的“水运复兴”能否成功?河南的“水运复兴”无疑是一场豪赌。1400亿的投资,超过港珠澳大桥的预算,河南这次是铁了心要打通内河航运的“任督二脉”,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但问题是,这场“水运豪赌”真的能让河南翻身吗?
水运对河南经济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但挑战也同样不容忽视。河南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仍需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河南的“水运梦”已经启航,未来的河南,或许将不再是那个“内陆型”的中原大省,而是一个“通江达海”的航运大省。
加钱哥
还他么忽悠呢,尿大的水量还想通江达海
茶过留香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