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兰台。
2024年11月10日,郭沫若的第四子郭志鸿先生在北京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92岁。
在去世之前,他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教授;他的母亲是郭沫若先生的第二任妻子佐藤安娜。
兰台最近无意中在中国小提琴网看到一篇发表于2001年的郭志鸿教授的专访,在这篇专访里郭志鸿教授明确提到了他是日本国籍,日本护照上的名字是佐藤志鸿(他随母姓);他1989年回国任教时是以外籍专家的名义。
并且有关部门在1990年就给郭志鸿颁发了“永久居留证”,也就是俗称的绿卡;但是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很少,郭志鸿绿卡上的编号是“00086”。
也就是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直到1990年颁发给郭志鸿之前,建国41年里只给86名外国人颁发过绿卡。
更令人吃惊的是出生在日本千叶县的郭志鸿其实一直没有完成日本国的退籍手续,与其说他是中国人,不如说他是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
接下来,兰台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郭志鸿教授的生平经历。
01、
郭志鸿,日本名是佐藤志鸿,1932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的市川市,和东京只有一河之隔。
郭志鸿的母亲佐藤富子,出生于日本仙台当地的望族;她的外祖父叫佐藤昌介,是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还是北海道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还获得了男爵的爵位。
她的舅舅佐藤昌植则被日本德岛藩的世袭家老(辅政大臣)、淡路洲本城世袭太守的稻田家收为了养子,并改名为稻田昌植,成了稻田家第17代家主。
并且还承袭了稻田家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男爵爵位。
稻田昌植在1920年就成了日本贵族院的议员,因为他酷爱滑雪,还担任了日本滑雪联盟的第一任会长。
正因为佐藤富子其实算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女性,所以,尽管佐藤家因为她嫁给了郭沫若而与她断绝了关系,但是佐藤富子的父亲却通过她的母亲一直默默在经济上给予女儿帮助。
这也是为什么郭沫若在1937年回国参加抗战,完全没有收入的佐藤富子可以凭借一份薪水不高的工作就养活五个孩子,还能送郭志鸿去学钢琴的原因。
郭志鸿外公没少在经济上支援他们。
佐藤富子在发现了郭志鸿的音乐才能后,专门从上野音乐学校请了一位叫田中的女老师教郭志鸿弹钢琴。
按照郭志鸿本人的说法,哪怕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也没有间断学习钢琴:
那是战争年代,钢琴声和炸弹爆炸声是很不协调的。当时我们住在千叶县,与东京只一河之隔。要是在东京,是不可能听到钢琴的声音的。
1943年盟军开始大规模轰炸日本各大城市,郭志鸿的钢琴课也只能结束了。
不过,佐藤富子对儿子的培养还是很用心的;日本投降后不久,佐藤富子觉得局势稳定了,就给郭志鸿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请了一位老师,他就是后来东京艺术大学钢琴系著名教授田村宏,只不过当时他才刚刚当上助教:
战后不久,我开始跟一位很有名的老师田村宏先生学钢琴。他那时还是个小伙子,刚服兵役回来,在艺大当前系主任永井的助教。我记得他住的房间陈设很简单,一个钢琴、一个木床,还有一个电炉。
1948年,佐藤富子带上了孩子们准备到中国去和丈夫郭沫若团聚。
虽然此时郭沫若已经另外娶了妻子,不愿意和佐藤富子相见,但是他对自己的儿子们还是很关心的。
他觉得17岁的郭志鸿中文太差,于是就安排他到华北大学去学习,后来学校发现他中文太差,但是能弹一手好钢琴、还会拉小提琴,于是就把郭志鸿从政治部划到第三部,也就是文艺部去了。
而华北大学三部,其实就是后来中央交响乐团的前身。
郭志鸿因为小的时候受过非常扎实的钢琴训练,所以他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很快,第三部的负责人李凌就让郭志鸿去中央音乐学院正儿八经的去学钢琴。
郭志鸿不同于普通大学新生,他是中央音乐学院最早的调干生。
所谓的调干生,也就是带着干部编制和工资到大学上课。
1957年,郭志鸿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就留在中央音乐学校任教了;用郭志鸿教授的话说,他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刘诗昆、顾圣婴、殷承宗这些钢琴神童相比,有天赋上的差距,于是就没有选择回到中央交响乐团而是留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我知道自己虽然弹过不少大曲子,但技术上不尽人意。在这些神童级人物的包围下,我自觉“前途暗淡”,演奏上没有什么大发展,还是留在教学单位好。
02、
1980年,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的郭志鸿应邀参加了日本举行的庆祝中日建交8周年的活动,他与日本的交响乐团合作弹贝多芬《第五协奏曲》,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之所以引起轰动,有郭志鸿本人艺术造诣高超的一面,但是更多的还是他本人的传奇性:他的父亲是日本很知名的中国学者,他的母亲家族又是旧日本贵族,郭志鸿本人又是在日本出生的。
许多日本演出公司看中了郭志鸿的热度,希望郭志鸿能留在日本巡回演出;而这个时候,郭志鸿才发现,原来他一直保留着日本国籍。
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郭志鸿教授在2001年的说法,是因为1948年离开日本时,他的退籍手续没有办完,日本方面一直保留着他的日本国籍: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出生在日本,又上过日本的国民小学,而且从小人了母亲的户籍,姓“佐藤”。我的兄弟姐妹中只有我一个人是日本籍。1948年我离开日本时,要办移籍手续。放弃日本国籍要办手续,还需要有生父的公证手续等等,当时种种原因我的移籍手续未被接受。所以历史的原因形成了我的“双重国籍”。
之后的十年时间里,郭志鸿就以佐藤志鸿的名字作为小众钢琴家活跃在日本各地,在这十年里,郭志鸿还出过好几张钢琴专辑。
而在郭志鸿留在日本期间,他一直居住在他小时候居住的千叶县市川市的老房子里。
其实这个老房子当时佐藤富子女士在离开日本时已经出售了,只是市川市又从这个房子主人的手里把这房子租回来了,修缮之后低价让郭志鸿居住。
按理说20世纪80年代中日生活水平差得很远,那么,郭志鸿为什么要在1989年回国任教呢?
客观地说,主要还是因为郭志鸿如果作为演奏家的话,水平还不足以让他“震惊日本”,他只是因为身上的话题性而被音乐市场追捧。
而等他在日本待了七八年后,他的话题性逐渐褪去,他也逐渐沉寂了。
事业心很重的郭志鸿不愿意以“过气钢琴家”的身份留在日本混吃等死,于是在获得母校的召唤后,毫不犹豫的离开了日本回到了中国。
只不过这一次,他是以外籍专家的身份回国任教的。
2001年,郭志鸿教授接受采访时还很得意自己的中国绿卡编号很靠前:
1989年我准备回中国时,又碰到了问题。原来放弃日本籍比加入日本籍还难。我一听到这情况,就想:坏了!这下怎么回中国?我就跟学校商量,当时小崔还挺灵活的,说:“你就算外籍专家回来教课吧。”我出去的整个过程,文化部教育司长都是了解的,所以关于我“外籍专家”的情况,报上去以后国务院专家局也认同了,1990年公安部就给我发了“永久居留证”。当时有这个证的人,真是寥寥无几。到了1998年,国家人事局又给了我“来华定居专家”的名誉,享有公费医疗和离退休的待遇。说到这里,郭志鸿站起来,掏出他的“永久居留证”和“来华定居专家证”给我看。并很得意地指着那上面的号码说:“你看,我是00086号。”
换言之,郭志鸿教授一直是以外籍专家的身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
不过,自从郭志鸿教授1989年返回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之后,他就再也没有长时间离开“央音”,他也许不算是第一流的钢琴演奏家,但绝对是杰出的钢琴教育家。
在他2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者。
2024年11月10日,郭志鸿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
END
参考资料:
《专访郭沫若之子、中央音乐学院郭志鸿教授》,中国小提琴网;
《郭沫若家世》,廖久明,《文摘报》2016年3月22日5 版;
《郭沫若之子、著名钢琴家郭志鸿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92岁》,澎湃新闻;
《我被智慧的光芒照亮过|念恩师郭志鸿先生》,赵聆,北京日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