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跳出商鞅“民穷则国强”的怪圈?

俇攘探索古今历史 2024-10-02 19:46:38

一个国家的强盛,似乎并没有严苛的标准,高福利的北欧国家藏富于民,人民安居而乐业,各项科技和人文格外发达,是全世界都心心向往的福地,在没有外部矛盾的情况下,北欧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乌托邦,不可谓不强!

而朝鲜,国家封闭,百姓崇尚军队,全民尚武,一切都以军事优先,军事工业发达,百姓虽然穷苦,却没有太大的压力,经济虽然落后,但是好在穷的均匀。由于大量资源向军事方向倾斜,朝鲜成为了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不敢惹的存在,从军事角度来看,朝鲜可以轻松推平全世界大部分主权国家,同样不可谓不强。

底层人压力

在我国古代,法家和儒家均作为最重要的治国理念,法家学说注重现实功利,近似于现代所说的社会科学;儒家学说注重理想境界,近似于现代所说的人文学科。对于国家来说,法家更具效率,对于百姓来说,儒家似乎更加文明!而法家内部,关于国家强盛也有不同的争论,且在漫长的时代里并没有形成定论。

法家学说寻求富强与功利,既有“国富论”,也有“民富论”,这两种价值目标之间形成的理论张力,提高了法家学说的理论涵盖力与理论解释力,亦可以支撑法家学说的现代意义。其中,中原地区的法家倾向于“国富论”。譬如商鞅,就对国富与民富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进而强调国富,反对民富。《商君书·弱民》称:“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国强就是藏富于国,弱民就是反对藏富于民。而商鞅正是依靠着这一套理论,带领着穷困潦倒的秦国崛起,成为了天下霸主并统一了天下。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齐法家的“民富论”。按照《管子·治国》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这样的富强理论与国家治理学说,优先强调“民富”,体现了“民富论”的追求。管仲的成就则没有那么高,齐国虽然在管仲的治理下,实现了短暂的称霸,但是也就齐桓公一世而衰。

秦国强盛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国家与民众之间关系的探讨,始终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议题。商鞅:“民穷则国强,民富则难治”,这句话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哲学与社会治理的智慧,也代表了一个极为残酷的时代,和无数被时代裹挟着的百姓。它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简单判断,而是对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与民众关系的一种深刻洞察,以及对治国理政策略的某种思考,也是一种统治者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

“民穷则国强”这一观点,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有其合理性。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国家财政往往依赖于农业税赋。当民众生活相对贫困时,他们的基本需求集中在温饱之上,对于政治参与、权利意识等方面的诉求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统治者的治理压力。同时,贫困也促使民众更加依赖国家和君主的庇护,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

然而,这里的“强”并非指绝对的国力强盛,而是指在国家机器的有效运作下,能够维持社会稳定,实现基本的国防安全和内部秩序。这种“强”是相对于民众的普遍贫困和较低的社会需求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一种在国家主导下的秩序与稳定,而非真正的民富国强。

商鞅变法

“民富则难治”则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他们的需求也从基本的生存需求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政治参与、权利保障等方面转变。这时,如果国家治理体系不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可能出现治理难题。

民富之后,民众对于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个人自由等价值的追求更为强烈。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统治,而是希望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这要求国家必须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但与此同时,民富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比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社会阶层的分化可能加剧利益冲突;个人主义的抬头可能削弱集体意识等。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国家的治理能力,要求统治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艺术。

秦国劳役

事实上,“民穷则国强”与“民富则难治”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在现代社会,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然是民富国强的统一体。民富是国强的基础,国强是民富的保障。只有让民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国家也需要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包括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公民权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民主参与;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推动文化创新,提升国家软实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民富的基础上实现国强,让国家与民众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民穷则国强,民富则难治”这一古训,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所蕴含的对国家治理与民众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借鉴和反思。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摒弃那种将国家与民众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民富国强的美好愿景。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与追求。

廉价劳动力

从历史照进现实,似乎民穷国强成为了一个现代社会的隐性怪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世界早已从奴隶制度脱离出来,跨过了封建社会,形成了今天的民主社会,但是任何社会都无法避免同一个问题,那就是阶级,有阶级就会差异,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何调整,纳税阶层和财政供养阶层该如何维系,国家财富如何分配,都是一个国家统治的深层次问题。

在古代,民贫国强是国家发展的一种方式。而到了现代社会,在经济下行阶段,民弱国强,仿佛成为了一个困扰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难题,甚至是一种常态!毕竟世界的一切都是追求剩余价值!那些从一穷二白,靠着自身努力努力奋斗而崛起的国家,怎样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呢?往往需要通过压榨劳动力的方式实现原始资本的积累。在完成资本积累之后,才能够完成工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工业进步为自动化工业,开始逐步实现工业化。所谓的工业化,实则就是以廉价的人力成本所积累出的利润,最终形成的结果。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然后在实现工业化之后,作为资本代工厂的局面并不会减退,而一旦出现产能过剩问题,趋利避害的资本就会选择逃离。而工厂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为了刺激消费,在外贸无法做起来的情况下,只有把蛋糕做大,那就是举债对内投资,比如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然后以这些资产为信用抵押,然后等比例增发货币,而这些资产的作价越高,则就可以发放更多的货币,然后通货膨胀就会越来越严重,再然后就是货币不断贬值,让底层百姓倾尽全力的消费。

这个时候,全民似乎都会享受到这份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然而资本不会放过那些分散在民间的大额财富。很多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就会被定义为普通百姓的刚需,然后通过信贷的方式,将价值虚高的金融产品换取了普通百姓家庭的所留存的财富以及未来数十年的财富,将普通百姓牢牢捆绑在整套发展体系之上,让底层百姓始终挣扎在贫困边缘,不得不通过不断的以被压榨的方式来归还贷款。而那些手握着的看似价值不菲的资产,实则无法套现,形同一个无底洞。

然而国家财富却因此得到了增长,一方面普通百姓的付出和收获并不对等,这中间的利润空间格外巨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货币调控,对整个国家的财富进行收割。通过压榨剩余价值,国家财政资金会得到巨大的补充,然后以这份资金可以用于军事等方面的建设,使得国家越来越强。毕竟只有国家财政资金完全充分的情况下,才会有大规模的科研和军事武装的配置,才能够养起大量的武装力量,所以才有机会成为震动世界的强国。这就是所谓的新时代的“民穷国强”!

房贷压力

与之对应的,北欧高福利国家,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问题,但是却没有力量去进行武装建设,也没有办法供养大规模的军队。而面对这样一个困境,在财富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不通过压榨百姓来获取财富实现强大呢?有没有办法打破这个怪圈呢?

其实所谓的压榨,就是赚取利润的方式,如果有更好的利润空间,谁又愿意通过压榨这种方式来实现强盛的目的。就像当年的诸葛亮,如果有办法获得财富,必然通过极致的压榨蜀中百姓,来一次次的北伐。所以这个症结在于,怎样通过其他方式来取得财富和提升利润空间。

其实参照欧美,最好的方式很简单,其一就是通过压榨,法国从西非和北非攫取了多少当地人的血汗,才将巴黎建设得那么美好。曾经的英国,从殖民地吸取了多少血液,才维持了那么多年世界霸主地位。而美国,从整个拉丁美洲收取了多少的利益,才撑起了整个国家的富强。

其二就是掌握拥有巨额财富资源,这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产业升级到全球第一,掌握无比尖端的科技,通过这些科技产品带来的巨大的利润,完全可以赚取巨大的利润。其二就是有无比丰富的矿产资源,随便卖点资源,就可以赚取巨大的财富,比如当今世界的石油国家。

0 阅读:0

俇攘探索古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