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德二年(757年),有人见证位于凤翔府西南的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长而远。而此时太子李亨利用唐玄宗去四川避难,擅自在灵武提前登基,史称唐肃宗,挂帅平叛。自从神鸡鸣叫以后,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慌忙逃往蜀地避难,将朝廷扔给负责抗击叛军的太子李亨。
这时天降良机与李亨。他在大臣的拥戴中于甘肃灵武即位,称唐肃宗皇帝,改元至德。
当时,有大臣上奏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
肃宗听到上奏后认为,神鸡乃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御口金言:“宝地神鸡”,遂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肃宗“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
这样的用意,当是取“天兴唐室”“宝鸡殷鸣”的吉祥之意。
据当地民间相传,“安史之乱”中,唐军在陈仓山抗击叛军的危急时刻,忽然,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两只山鸡,一直在陈仓山头顶盘旋,并且不停地“咕咕”鸣叫。
这样的两只山鸡,远远望去,只看到它红嘴、花羽、长尾巴,在山头上飞来飞去,非常漂亮。山鸡盘旋之后,款款南飞。众将士向山鸡飞去的方向一看,这是一处深山,没有人居住。这里的山高,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看起来山路若隐若现。
唐军将士跟着这两只山鸡前进。然而,这两只山鸡飞飞停停,停停飞飞。一会儿将唐军一行引上陈仓山顶,歇入庙中。
一直在后面的叛军急急追到山下,东寻西觅,怎么也找不到上山路径,只能站在山脚下摇旗呐喊,不敢前进。
就在这时候,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山上山下朔风紧起,只见核桃大的冰雹倾泻不停,砸得叛军四下奔散,溃退而去。
说也奇怪,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却晴空万里。
回首当时情景,原是一场虚惊。众将士再找那两只山鸡,已化为石鸡,昂首屹立。
在当地还流传一个故事。
唐玄宗逃往蜀地路过凤翔府时,由于随行去四川的将士多是关中人,普遍不愿意把家乡留给叛军,逃往四川,要求留在关中抗击叛军。
这件事怎么去处理?正在僵持之时,恰巧从成都进贡的十余万匹丝绸锦帛运到凤翔府。
唐玄宗看到机会来了,命人将这些丝绸锦帛摆放在庭院当中,他站高一呼,然后对将士们说,近年来由于他衰老糊涂,任人失当,造成了安禄山叛乱。
为了躲避叛军锋芒,他又不得不仓促上路,这样一来,使大家来不及与家人告辞,一路跋涉,非常辛苦。他感到非常愧对大家。
因为蜀道狭窄遥远,人马多了更难行,所以他只想与儿子、孙子以及侍奉的宦官前往蜀地。这些人足以护送他去蜀地了。
朝廷的这些丝绸锦帛可以作路费,分给大家作资费各自回家。
收到丝绸锦帛的哪部分将士听从安排,各自回家。
大家回去后,见到自己的父母与长安的父老乡亲,代他向他们问好,让他们多多保重。说着泪流沾襟。
将士们深受感动,遵照安排,一大部分将士拿上分到的财物,各自道别,转身走在回家的路上,局势一时稳定了下来。
历史上,在宝鸡还留有3处与“安史之乱”唐玄宗避难有关的遗址。
一个是位于宝鸡金台区的卧龙寺院。据传是当年唐玄宗逃往蜀地时曾在此寺院晚上住宿,并留有他本人御笔题写的“卧龙寺”匾额。
另一处是在蜀道边宝鸡凤县的草凉驿,也是唐玄宗与随行人员休息吃饭的地方,留有一些遗存。
还有蜀道旁宝鸡凤县的消灾寺院,唐玄宗在此小息几日的地方,背山傍水易守难攻,此地民间留传不少有关唐玄宗的故事。
人们评论,宝鸡不失为〝安史之乱”后已的唐代好中兴之地之一。
这里的山鸡后称神鸡打呜,天之祥兆,为危难之际的唐肃宗提振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宝鸡作为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要道,无论唐玄宗跳往蜀地避难,还是李亨在灵武称帝登基,为复兴大唐,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