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退休老人再就业,日入千元?这和官媒通报的只顾面子有区别吗

半刻闲情 2024-12-24 22:49:41

刚刚刷到国家监察委员会发布的消息,公布了一批案例,其中一些官员奇葩的操作,简直令人大跌眼镜,难以想象。

比如河南息县的“人草大战”最为离谱,当地领导要求“主干道两侧的野树和杂草,留茬高度必须在10厘米左右。”于是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大规模组织起了群众的割草行动,搞的是轰轰烈烈,劳民伤财。

连装都不装了,就是要搞面子工程,尤其是领导干部调研检查常走的路,草木有严苛的标准,恨不得每周帮它们理一次发,每月搞一个考评排名。

这些无意义的操作建立在什么代价之上?财政,还有大量普通人的时间与体力。

治大国如烹小鲜,可有些人,偏爱搞些烹煮“草根”之类,有百弊而无一利的操作出来。

这个“考评排名”还真不是比喻,据报道,息县真搞了“每日一通报,每周一排序,每半月一评比,每月一奖惩”的操作,就问你们绝不绝,把形象主义进行到底。

报道里还写道,“两侧反复割草、干净整洁。但村内环境,特别是背街小巷脏乱差,形成鲜明反差。”

很明显了,正事是一点没干,折腾普通人的事全干完了!

当然不止这一个地方,还有和静县委原书记刘克文劳民伤财,在农村道路两侧“刷白墙”,江津区委原书记程志毅常年拖延水质问题、饮用水水质逐年下降等等。

虽说一批人因此被处理了,但我还是不明白,这些不干实事,偏搞虚头巴脑政绩的家伙,当初是怎么选上的?没能力,折腾老百姓,还能当大官,这是什么奇葩逻辑?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必然结果”。正事干不好,要么不让别人说,要么就疯狂的吹。而鼓吹又并非一味的凭空捏造,可不就得搞点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吗?

路边清一色的白墙,看上去整整齐齐。连那白墙附近的杂草,都格外“赏心悦目”。拿不出实际的东西,这就成了另一种本事、能力的体现。

你看昨天的新闻,02年出生,22岁的河南女大学生回县城开公交车,月薪两千很开心。

这种消息都拿出来宣传了,一是把别人当傻子,二就是实在找不出什么好话题来说了。如果身上有房贷、车贷,还要养育孩子,月薪2000块开心什么?这不纯纯的无厘头加搞笑么。

还有72岁退休老人再就业,3年出演100多部短剧,一天收入上千元。

还能再扯一点吗?底线还能更烂一点吗?用荒谬的成功故事掩盖掉无数个艰难生存的老人。这所谓的72岁退休老人日入千元背后,是什么?难道不是沉默的大多数在失去真正的保障时的绝望?

这类荒诞、离谱的话题增加,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体现。就像现在很多人“谈专家色变、讥讽”一样,因为正常的东西减少了,说真话实话的专家变少了,但“市场”有需求,人们需要内容来消耗一些冗余的“垃圾时间”。

前不久新京报发布了一篇二手烟危害的文章,很多网民惊讶的发现他们从二手烟聊到了“生育率”,然后还有清华大学李志徽教授团队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香烟涨价20%,可以让老百姓多生130万个孩子。

整个人都看傻了。他们的依据是,涨价了,就会有老百姓买不起香烟,进而达到减少吸烟的效果,最后减少不孕不育的概率,人们会专心去生孩子。

崩溃不?毫无逻辑联系的两件事,也能扯到一起去,关键还是“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我看叫团伙还差不多,专门为了立项的经费去的吧!怎么不干脆涨价10倍呢,那样生育率直接飙升了。

随便拉个小白来,直接说句“避孕套涨价2倍”都比他们这个研究和生育率的关联性更大。

讽刺的是某些人并不觉尴尬,也不感到讽刺,他们还公然把这样的内容拿出来宣传!

是个人都知道,涨价不会带来生育率的增加,它能带来的唯一变化就是明面上的,“有家庭成员吸烟的家庭,将在这上面花掉更多的钱。”

为何这么滑稽且令人愤怒的东西能大行其道,不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劣币驱逐良币么———荒诞的新闻、虚假的政绩,就像是市场中那些劣质的商品,慢慢排挤掉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空谈政绩空无物,形式虚华掩真容。专家胡言随风逝,良币逐出恶风中。

一天天球事不干,净整没用的东西!

2 阅读:23

半刻闲情

简介:时事新闻、搞笑视频、影视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