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崔若林——九江年文化(下)

冯晓晖 2024-02-11 23:21:50

作者:崔若林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首发于“浔阳叙话”公众号,再由编者“冯晓晖”公众号转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投稿,相关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续前篇)

吃罢团年饭,长辈都会给晚辈分发用红纸包着的“压岁钱”。因“压岁”与“压祟”谐音,可见古代发压岁钱是为了“压邪守岁”,防止鬼怪作祟。给压岁钱多为双数,如:二是好事成双,四是四季发财,六是六六顺,八是发发发,十是十全十美,十二是一百二十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压岁钱”不仅仅于父母给未成年子女,还要对家族中和朋友、同事、邻居未成年的小辈赐以“压岁钱”。此俗沿袭至今并赋予新的内容,如有的长辈用“压岁钱”为晚辈投一份”少年保险”“医疗保险”,或购买书籍、学习文化用品等,一方面让孩子感悟传统的年节文化,另一方面让孩子从小接受人文艺术熏陶。

“除夕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寝,谓之守岁”。守岁,是告别旧岁,迎接新年的开始。爆竹声中,混沌初开,这是万物的开端,也是人们新的一年开始。

清同治《德化县志》云:“除夕,联春帖,响爆竹,增桃符,剪红纸,缚炭树门后祭祖,张乐设馔烧烛,围炉聚饮,坐夜分为守岁”。柴桑、浔阳、濂溪等地,吃罢团年饭后,各家各户男女老幼,围坐火旁,叙旧话新,拉呱打趣,共享天伦,其乐融融,不到半夜子时不睡,以守“万年香火绵延不断”。

武宁偏远地区,守岁时间越晚越好,人们围坐火炉,火炉上方吊一炉罐,烧水泡茶完毕,即煮些猪肉、黄豆之类的食物,到子夜时分,一人盛上一碗吃。修水等地守岁时兴炖鸡,每人喝碗鸡汤,父母往果盘内摆满各种农家糕点等,小孩可尽情地享用。守岁期间,火炉内必定要火光熊熊,火旺预祝着人财两旺,即便睡觉,也得保留不灭的火种。此外,屋内各房间包括厕所、猪舍都得点灯,且要亮到天明,象征来年家庭生活红红火火。

武宁山背腊肉

守岁之风相沿至今,除夕之夜电视播放着《春节晚会》,大家一边守岁,一边看电视,待到零点一过,齐鸣鞭炮,迎来新的一年,人们互相拜贺,气氛十分浓烈。

过年期间,无论士农工商,都要歇业,欢度佳节。人们频频走亲串友,互相拜访,称之拜年。其间礼尚往来,所携物品,则为年礼。拜年,九江新正传统风俗,是年节活动的高潮,各均有家拜、近拜、远拜以及团拜等形式。

家拜是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旧时是小辈向老辈跪下叩头,说几句祝福的话,老辈亦高兴地回赠勉励、祝福的话语;如今一般不须跪拜,代以作揖、鞠躬。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远拜是本村亲友间的互相拜,只拜人不拜祖。拜年习俗各地有异,如武宁称:“初一崽(儿子),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姑娘”,一般拜年可延到元宵前,“拜年拜到初七八,坛坛罐罐都刷刮。”“拜年拜到月半边,跪在堂前有人牵”。修水拜年是“初一爷,初二婆(外婆),初三初四拜姑娘(傍亲)。”

各地拜年一般互相祝福,老者祝其“寿比南山”“大德大寿”,经商者祝其“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年轻人祝其“功名显达”、“工作顺利”,农民祝其“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等等。如今,在一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不过有的单位“团拜”早在腊月就进行了,因为春节开始有7天假期不上班。

九江人在过年时讲究讨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如忌向外泼水、扫地、送垃圾,大年初一不使用扫帚,认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好运气扫走,扫去财运。年节不可打骂小孩,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打碎了碗、盘,大人不骂,反而说“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可冲掉不祥。忌动剪子、刀、针等缝补工具。忌言“死”“鬼”“杀”等不吉利字眼,必言贝择吉字更换,如杀猪、杀鸡说制猪、剃鸡,连年饭餐盘内的肉骨头、鸡脚爪、笋子要说“元宝”、“抓钱爪”、“节节高”。睡觉要要说“享福”等,俗信有犯全年将不吉利,若小孩犯忌,家长即以“童言无忌”祓除不祥。

年是九江人娱乐、怡悦、欢快的节日。年节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时值冬尽春回农闲之际,辛勤劳累一年的人们应该休息娱乐一下了。年节期间,不但门庭家什擦扫装饰一新,男女老幼也都新衣溢彩,春风满面,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人们有的看戏、打牌;孩子们放花炮、玩花灯、踢毽子,唱歌谣,做游戏;有的地方还举办拔河、顶桿(扁担)、举石锁等之类民间体育活动,处处充满节日欢乐气氛和乡土情调。

“晓日瞳瞳律转春,一年喜事志元辰”。年节中热烈、喜庆、祥和的气氛,让众多九江人文作者深受感染,难尽欢乐心情,留下林林总总的吟咏新年的诗词。如文人周庆涤《春节抒怀》。“爆竹声中迎新年,盎然春意暖人间。山村广辟财源路,城镇大兴创业园。处处彩灯迎节日,家家除夕享丰筵。南巡一举开生面,举世同歌赤县天”。周治平《迎春》:“金钟不憩秒敲钟,送旧迎新岁月抛。院落寒梅红烛艳,溪边细柳绿含娇。声歌爆竹千门富,烛舞灯笼万户饶。农策惠民歌颂政,人勤春早创新高”。李华白《新春》:“新春新感写新篇,国运人心总共连。大业宏图花似锦,中华特色振尧天。”《春日》:“国运昌时诗运昌,中华科教正举邦。神州已遂腾龙愿,博击扶摇万里翔”等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新年的赞美和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祖国繁盛富强的喜人局面。

2024年1月29日,九江书法家举办向市民免费送春联活动

随着时代进步,如今九江人摒弃了旧春节中的封建迷信、赌博等旧俗、陋俗,祀神祀祖活动有所浅化,而年俗文化中的精华和无害部分得到了继承与发展,有的还增加了积极向上的新内容。节前各地普遍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到处气象一新;机关、团体举行“团拜会”向老干部、老职工、老同志表示新年祝贺,敲锣打鼓慰问烈军属等等。娱乐方面,文化部门、电视台、电台主办文艺晚会,组织各式各样精彩绝伦的节目,一些单位还举办灯谜活动、舞会、体育表演等,整个节庆活动表达了人们的喜悦、愿望,体现了节庆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和亲情的凝聚力,展现了一种内容与形式、物质与精神、传统与革新和谐之美。

九江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年的各种活动中,反映出九江人渴望年年风调雨顺、家庭团圆、生活幸福的情趣,亦彰显其满满的文化元素。

瑞昌新年剪纸

崔若林(作者像)

【读后记】崔老师对九江文化的研究极为广泛,节庆习俗方面,本系列已发布过他的《九江元宵文化》《九江端午文化》《九江清明文化》《九江重阳文化》,本篇是崔老师这个系列的最后篇,当然也是分量最重的一篇。全文较长,分上下两篇连载。

0 阅读:3

冯晓晖

简介:旅行、摄影、码字,多个职业,多种角色,多一种维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