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城市,现在的名气主要拜战争所赐。但是,巴格达实际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还曾经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被命名为“和平之城”。然而最近30年的动荡破坏了这座城市,虽然现在伊拉克的形势以及好转了一些,但是巴格达想恢复往日辉煌还要做出更多努力。
巴格达位于伊拉克国土中部,跨底格里斯河两岸,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700万。格达市区主要部分在河东,称为“鲁萨法”,河西部分称为“卡尔赫”,东西两岸之间有5座大桥相连。巴格达历史悠久,在古巴比伦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阿拉伯帝国兴起之后,巴格达迎来了一个辉煌时代。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即黑衣大食,750-1258年),最初定都在安巴尔。这个王朝的第二位哈里发曼苏尔认为安巴尔不适合作首都。于是亲自勘察,选中了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一个叫巴格达的小镇,决定在这里建立新都。经过4年施工,新都建成,命名为“马迪纳·萨拉姆”,即“和平之城”。
作为阿拉伯帝国首都。城为圆形,故有“团城”之称。城分外城、内城和皇城3层,有3道城墙。以皇城为圆心,城墙构成3个同心圆。城墙各有等距离的4道城门,4条大街从中心区伸向城门,形似车轮辐条。皇城内有皇宫、官邸、清真寺、图书馆、花园等。
773年,曼苏尔又在城郊另建一座宫殿“永恒宫”,并在河东岸为皇太子建营垒、府邸和清真寺,河东西两岸用浮桥连接,互为掎角之势。8世纪中期-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建巴格达城,广建清真寺、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驿馆、市场、浴室及市政交通设施,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经济繁荣,交通四通八达,商贾辐辏云集,市场店铺林立,并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市场。学者荟萃,文化昌盛。
然而辉煌时代不是永久的,阿拉伯帝国结束之后,巴格达很快衰弱,还多次受到破坏。1258年和1401年,巴格达曾遭蒙古旭烈兀和帖木儿军的两次洗劫,大量建筑古迹文物遭到摧毁,巴格达收藏的经典全部被投入河中,据说墨水将河水染黑。后来巴格达置于伊儿汗国和帖木儿帝国统治下。1534年和1558年分别被土耳其人和波斯人占领,并在1638年后长期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17年被英国殖民军占领。
巴格达的复兴源于现代伊拉克建立,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定都巴格达,20世纪末,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城市。但是80年代之后相继爆发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巴格达遭遇了一轮又一轮破坏。那么,现在的巴格达怎么样,有没有走出战争阴霾呢?
只能说,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虽然相比之下伊拉克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巴格达街头的建筑也修复了,甚至还有不少新楼,看起来也有些繁华气息。但现在的伊拉克,只能算是一种脆弱的和平状态,影响伊拉克局势的变量是在太多,过多的变量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谁都不知道哪个变量会引发新的风暴。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局势错综复杂,各股势力盘根错节,需要极大的技巧才能保持平衡。如果伊拉克不能保证全国的和平稳定,巴格达也不会有持久稳定的繁荣。伊拉克的问题,还是需要伊拉克人民的智慧来解决,作为旁观者,只好祝福他们了。
除了安全问题,巴格达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比如教育资源、电力供应、医疗卫生等,连年的战火对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破坏,虽然设施的修复相对简单,但是人才的培养却很难。战争导致人才流失,教育系统的破坏使得培养新人非常困难,而其他国家的人才看到伊拉克的情况,恐怕也不敢去吧。所以小编认为,伊拉克未来能否复兴,解决安全问题只是基础,更关键要看教育系统的重建,以及能否留住人才。阿拉伯人自古热爱知识,在欧洲陷入黑暗中世纪时,是阿拉伯人在研究科学,优良传统可不能丢弃。
1993
可惜了这样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