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快餐异域中国味美国特色中餐如何抓住老美的胃?

橙子侃侃侃 2020-10-20 21:07:43

说起中餐,大家应该挺喜欢的吧,毕竟我们是中国人,最习惯的还是中餐了。近日,一则关于美国快餐品牌熊猫快餐的新闻也在国内活了起来,虽然出现了翻转,但是不由得让小编把目光投向了美式中餐。

近200年,华人走出国门,移居海外,也把中餐带去了世界各地。美国,拥有400万华人,是海外华人人口较多的国家。拥有如此庞大的华裔人口的美国,自然少不了中餐了。中餐到了美国,发展出了美国特色的美式中餐,吸引了不少非华裔的消费者。

美式中餐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呢?我们不妨研究一些美国比较成功的中餐品牌吧。现在,美国最成功的中餐品牌是熊猫快餐,要想了解中餐如何吸引美国消费者,把熊猫快餐当成研究对象再合适不过。这个品牌把中国饮食元素和美国的快餐文化结合,为自己打开了市场。在美国体验过熊猫快餐的朋友都有高度一致的认识,那就是熊猫快餐并非原汁原味的中餐,而是美国特色的中餐。其实也可以理解,任何地方的菜系到了外地,总是会做出“本土化”的改变,那就无法原汁原味了。反之,太过于原汁原味,就很难吸引新客户了。

熊猫快餐的发展历史,称得上是一部励志故事。创始人程其昌生于台湾省,少年时代随家人移居日本。父亲程明才在一家唐人街中餐馆当厨师。学生时代成绩平平,程其昌意识到自己在日本发展前途暗淡。1966年,程其昌孤身来到美国,入读堪萨斯州贝克大学数学专业。大一暑假,他开始在一家中餐馆打工,在中餐馆打工时,程其昌发现美国人对中餐永远胃口大开。

1973年,父母也移民美国。想到有父亲这名专业厨师,加上自己多年打工经验,开办一家中餐馆不成问题。打听到帕萨迪纳一家餐厅倒闭,他立刻四处筹款将其买下,开办自己首家中餐厅“聚丰园”。当时中美关系正在缓和,中国政府向美国赠送首对国宝大熊猫。手下一名侍者建议,既然美国人喜欢熊猫,不妨给餐厅取名“熊猫”。于是,“聚丰园”有了英语名称“熊猫餐馆”。随后的发展中,程其昌发现快餐更加受欢迎,于是他觉得研发出中餐快餐。

1983年,熊猫快餐正式创立,在短短20年间就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中式快餐店。截至2014年底,它已成为一家拥有1500余家分点的跨国餐饮巨头。熊猫快餐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建立了标准化的中餐制作体系,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一份中餐的口味都是一样的,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在标准化的支持下,熊猫快餐可以保证较快的生产速度,实现其作为快餐的目标。并且,菜品符合美国市场的口味,熊猫快餐提供的菜品,其实并非原汁原味的中国菜,其中一些菜品在国内是见不到的,与其说是中餐,不如说是美式中餐。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样美国人喜欢的“美式中餐”吧。

左宗棠鸡

根据美国外卖公司GrubHub的数据显示,左宗棠鸡是美国人点的最多的中餐。它之所以广受美国人喜爱的原因想必一定是因为“左宗棠鸡”汇集美国人最爱的酸、甜、炸于一身吧。

这道菜其实与左宗棠本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发明这道菜的是名叫彭长贵的台湾厨师。1952年时,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司令访问台湾,当时设宴款待客人,邀请了彭长贵制作宴请的菜肴。彭长贵因考虑到美国人的口味,一改传统做法,他选择将鸡肉斩块,先炸后炒,并配上了特制的酱料。因为太美味,这道菜受到了美国司令的赞美和询问菜名,而彭长贵随口而答“左宗棠鸡”便由此产生和闻名了。

陈皮鸡(橙子鸡)

这是一种风靡全美国的中餐,甚至被做成速冻食品放在超市的冷冻柜里售卖。橘子鸡也叫陈皮鸡,在油炸后的鸡肉块浇上浓浓的酸甜酱汁,让每块鸡肉吃起来有油炸食品的香脆外衣,也有酸甜到掉牙的口味。在整道菜的最后点缀上一些橘子皮,或是在酱料中有添加橘子皮的成分。

幸运饼干

在美国中餐馆,结账时都一定会收到一个这样一个“幸运饼干”。轻轻把饼干分成一半你会发现,这些小饼干里藏了“今日运程”的预言字条,或者是其他箴言信条。幸运饼干的起源其实并不来自中国,据说最早和日本餐厅有关,后来被中餐馆引进,没想到收到极大的欢迎,久而久之就成了美国中餐馆的“传统食品”了。因为几乎美国每一个中餐馆都会有幸运饼干,所以常被美国人误以为是中国的特色。

芙蓉蛋

芙蓉蛋原本是广东名菜,但是到了美国之后,美版芙蓉蛋已经“变异”得面目全非了。美国的“芙蓉蛋”,就是先将蛋汁、虾仁、芽菜等拌在一起,然后倒入油锅,炸成手掌大小的半球状。有的地方做的有点像盖浇饭。不得不说,美国人是有多喜欢油炸食品。感觉油炸食品,配上酸甜酱料,总能让美国人喜欢。作为快餐,这种做法倒也没有问题,快速方便,也是一种令人难忘的风味。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