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府记忆(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黑风夜话吖 2025-02-13 04:01:40
帅府记忆(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孙中山大元帅府

珠江南岸两栋外廊式三层楼房,融合了巴洛克风格和岭南实用主义,楼基和窗台用花岗岩砌筑,四周外廊为方壁柱和罗马拱券的组合,辅以宝瓶式护栏。楼宇采用明黄的颜色,庄重典雅,虽经百年,风华不减。建筑物的前身是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孙中山先生在1917年和1923年两次在这里建立政权,1997年,在当年的革命旧址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2001年落成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门楼

北楼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推覆专制,创建共和。”从1895年开始,孙中山为了实现共和的理想,领导和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他本人也几度流亡海外,但民主革命的思想已遍布南方大地。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行将终结,共和的新纪元就此开端。

南楼 北楼

回廊

回廊

共和的果实很快落到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手中,为了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重新树立共和的民主法统,1917年8月,孙中山邀请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为了戡定叛乱、恢复临时约法,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由大元帅行使行政权。9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护法运动(三次革命)由此进入高潮。护法军政府征用了广东士敏土厂的两栋办公楼作为大本营,即大元帅府。

纪念馆常设展览

孙中山高举护法的旗帜,但并没有听命于他的军队,盘踞在西南各省的军阀势力表面上支持护法,实际只是利用这块招牌对抗北洋军阀的武力统一,目的在于保存地方势力进行武装割据。1918年5月,在桂系和政学系的操纵下,护法军政府由大元帅制改组为七总裁合议制,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第一次建政

1920年8月,陈炯明在福建漳州誓师,率领援闽粤军回师广州,10月,桂系军阀被逐出广东。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护法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年5月,经“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当选为“非常大总统”,中华民国再次出现南北两个政府的局面。孙中山以两广为根据地,实施北伐,可是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反对出兵,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难永丰舰(后改中山舰)55天。第二次护法运动仍以失败告终。这一时期的总统府并不在珠江南岸,而是观音山粤秀楼,即现在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所在地。

第二次建政时期的孙中山与宋庆龄

1923年初,在孙中山的号召下,部分粤、滇、桂军队联合讨伐陈炯明,将其逐出广州,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领导国民革命。大本营仍设在士敏土厂办公楼。

第三次建政

大元帅服

国民革命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并以党内合作的形式,接纳中国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合作达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不久后,孙中山创办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和准备,广东大本营得以巩固,军事力量不断加强,同时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地的工农运动空前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可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没能等到北伐的那一天。1924年年底,孙中山扶病北上,和奉系、直系军阀“共商国是”,因病情恶化,于1925月3月12日在北京去世。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并发出号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南楼

南楼

南楼

南楼

南楼

南楼会议室

南楼办公室

南楼起居室

百年帅府,民国摇篮。纪念馆由南北二楼组成,北楼以《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为基本陈设,辅以专题性的特展和临展。南楼复原了孙中山办公、居住的各个房间的原貌,大元帅办公室的桌椅、行军床、地球仪等整齐地摆放着,在书桌上,孙中山曾起草著名的《建国大纲》,墙上镜框内醒目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依然是革命时的温度。

同行

0 阅读:16
黑风夜话吖

黑风夜话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