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第26集团军的军部机关迁驻潍坊之前,为何长期驻防莱阳?
1998年在我军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年我军进行了五十万大裁军。此次精简整编,可以说是我军向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进军的奠基之作。在本轮精简整编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军队的移防,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就不例外,于1999年4月由驻防多年的莱阳迁驻潍坊。其实,莱阳承载了第26集团军军史的绝大部分。
▲第26集团军某部演练旧照
大家可能好奇,第26集团军为何长期驻防莱阳?莱阳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详细解答问题谜底之前,本智者很有必要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第26集团军的基本情况。
第26集团军前身系组建于1949年2月的三野第8兵团26军(张仁初、王一平分任军政主官),该军由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改编而来的,辖第76、第77、第78师。华野8纵来头不小,老底子是经历过抗日战争历练的鲁中军区主力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第26军及其前身部队纵横华东战略区,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
1950年11月,第26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等战役战斗中,均有不俗表现。1952年6月,第26军班师回国,军部驻防山东莱阳。此后多年,第26军编制序列多有变化,本智者不再一一介绍。
▲第26军旧照
1985年百万大裁军,第26军执行合成集团军编制,军部仍驻莱阳。1999年4月,第26集团军军部迁驻潍坊。在本智者来看,第26集团军军部在迁驻潍坊之前,长期驻防莱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莱阳地处山东半岛腹地,地理条件相对优越;
虽然莱阳只是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县级市(后于1987年2月撤县设市,由烟台市代管),可是从地理角度来看很特殊。莱阳地处山东半岛腹地要害位置,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境内以低山丘陵区为主,山丘呈现出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的特征。具体到军事地理上,这是一块既可藏兵又能占据有利地形的风水宝地。
▲莱阳周边地形图
得益于地理条件优越,莱阳是是胶东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又曾经数次成为胶东革命的中心。归根到底,莱阳占据胶东腹地,诚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基于此,第26军结束抗美援朝战事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军部驻防莱阳就可以理解了,这是练兵备战的需要,也是对我军革命战争时期有益经验的一大总结。
二、莱阳距离北海舰队司令部机关驻地青岛较近,可形成海陆兼防的态势;
1960年5月,中央军委以旅顺基地、青岛基地为基础,成立了北海舰队司令部,机关驻地定点青岛。熟知军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海军、陆军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可以说是谁也离不开谁,此所谓“海陆兼防,共守国土”。更何况青岛还是北海舰队司令部机关驻地,战略价值如此之大的一个地方,其侧后方向部署一个野战军军部,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青岛
其实,但凡是海防要塞之地,附近基本上都配备有野战部队作为陆上战斗力的补充,以策应海防相关部署。譬如,湛江既是南海舰队司令部的机关驻地,也曾是第41集团军164师(后改编为海军陆战队第164旅)的师部机关所在地。再往大处说,空军、海军、火箭军、联勤保障部队等军兵种,落脚点终归还是一个“陆”字。从这个角度来看,陆军堪称是“部队之母”,其重要性和基础性也是其他军兵种无可比拟的。
三、蓝烟铁路穿过莱阳境内,并在即墨与胶济铁路衔接;
1953年6月,蓝(即墨蓝村)烟(烟台)铁路开工建造,此铁路是烟台地区历史上第一条铁路。1956年1月,蓝烟铁路全线通车。尽管蓝烟铁路仅有不到200公里的长度,可是却在即墨与胶济铁路衔接,且穿过莱阳境内。再者,烟台北濒渤海、南邻黄海,与辽东半岛的重量级城市大连隔海相望,堪称渤海一大门户,与青岛一北一南构成了胶东半岛完整的海防体系。
▲莱阳
倘若打开蓝烟铁路线路图,我们可以看到,莱阳几乎处于烟台和青岛之间。尽管莱阳不是交通枢纽的地级市,可铁路运输却非常之便捷。需要指出的是,第26军自从朝鲜回国之后,就长期驻防莱阳。在本智者看来,第26军军部驻防莱阳,一方面是为了扼守胶东半岛战略要地,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与两大海防要地的协同问题。
概而论之,莱阳是不可多得的兵家必争之地,第26集团军(军)长期驻防于此也是有原因的。实际上,不仅仅是第26集团军一家长期驻防莱阳。历史上,莱阳除了一个军部之外,还曾驻防有8个师级单位、20多个团级单位,涵盖了海军、陆军、空军。在一县之内,驻军密度之大全国罕见,被誉为“兵城”。
▲北部战区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演练旧照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尽管第26集团军军部迁驻潍坊,可莱阳的名字终究会在我军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99年4月,第26集团军军部迁驻潍坊。2017年新一轮军改,第26集团军番号撤销,潍坊又成为了北部战区陆军第80集团军军部。由此观之,潍坊在我国国防战略布局中战略价值的突出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