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灵山师从菩提祖师学旁门外道,学成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三灾变化之法”。忽一日,灵山大众怂恿孙悟空变成一棵松树,好猴儿就如大众之言,变成了松树。菩提祖师得知猴王变松树,立即赶他下山,发毒誓不准猴头提师父半个字。
为什么孙悟空变松树,菩提祖师就要赶他下灵山,又不准提及师父半个字呢?

书中说,菩提祖师以戒尺敲了猴王的头,倒背双手暗示他走旁门学外道。猴王心领神会,当夜子时就得到了祖师的心经,从此在灵山修持心性。“却早过了三年”,菩提祖师便传授猴王“三灾变化之法”。
什么是“三灾变化之法”呢?菩提祖师说:“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日月即“明”,三灾变化之法,就是要“侵明”。祖师说:
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
雷、火、风就是三灾,祖师所授之法,就是为躲避“雷火丰”三灾之法。雷火丰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丰,日中则斜”,对应的就是“月到天心处”,寓意朱元璋所唤之“扶桑日”到了正中之时,大明即将“西游”。
雷,即《水浒传》中的五雷天罡正法之雷,寓意朱家“水木火金土”五德字辈。火,即大明国运。朱元璋说他们家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姓”。朱姓出自邾国曹姓,邾国即邾子国,也就是书中之“朱紫国”。

朱紫国的先祖是火正吴回祝融,“融,大明也”,大明国号因祝融而得,火姬,就是四大名著中大明的国运。“雷火丰”即大明五德循环为帝,然后又亡于大火。
五百年,是书中一个“常数”。孙悟空总说自己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猴王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总计五百年。五,即大明五德字辈,也谐音“吴”、“乌”。吴,指的是吴回祝融,乌,就是后文书中的乌鸡国。
乌,谐音吴,鸡是“姬”的谐音。颛顼帝是姬姓高阳氏,朱元璋先祖本是姬姓,因而以“鸡”谐音。朱元璋说,他们家的朱姓出自金陵,元朝时的户籍是淘金户,因此以金鸡自喻,做《金鸡报晓》诗,这首诗,点化在昴日星官啼杀蝎子精的故事之中。
百为十十,《说文解字》:“百,十十也。从一白。数,十百为一贯。相章也。”贯,章也,谐音“璋也”,就是朱元璋的“璋”。五百年后,大明“西游”,寓意朱元璋之后大明五德诸侯(朱猴)大火并。
《水浒传》总写多少贯银子,其中不仅隐写了朱元璋,还有“银子”。银,谐音“淫”,三大名著都有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寓意大明亡于洪武,淫水即洪水。银,谐音“寅”,朱元璋驾崩于戊寅,《西游记》的作者还见证了大明被生于戊寅的顺治取代,南明亡于壬寅。
《石头记》归结四大名著,以“虎兔相逢大梦归”总写明朝兴亡家史。

银,拆开是“金艮”,艮为东北,相对于南京而言,燕王藩府就在东北,大明新都也在艮方。燕王就是因为朱元璋“封建诸子”而就藩北平的诸侯,四大名著所隐藏的大明诸侯大火并,首先始于燕王。《西游记》中的烟花西梁女儿国,就是隐写的北京之西的梁山。
与《水浒传》“山东梁山相对”,《西游记》中的“西梁”也是写的北京石景山。石景山古称梁山,也叫湿经山,即唐僧晒经之地。
三灾总共一千五百年,也是“三五”之数。“时逢三五便团圆”,就是大明“月到天心处”即将西游的寓意。
孙悟空学“三灾变化之法”,正是前文所讲的大明到了亡国之时,朱家朱猴(诸侯)为使朱明“长生”而寻仙访道的意思。“灾”即家火,四大名著都说,朱家大火并将导致朱明灭亡。所以,四大名著中一片大火。
孙悟空学成了“三灾变化之法”,是不是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呢?

又经一个“春归夏至”,孙悟空学成三灾变化之法。也就是说,孙悟空用了四年时间,就学成此法。大明第一代诸侯之乱是燕王发起的靖难之役,这场朱家大火并从建文元年打到建文四年,恰是四个“春归夏至”。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进入南京皇城,靖难之役结束。此时,菩提祖师就要把孙悟空赶下灵山了。
却说这一日,灵山大众都在松树下讲道。闲暇时问猴王“三灾变化之法”学成了没有,孙悟空说早就学成了。大众便怂恿孙悟空“试演演”,孙猴便让大众出题,大众便出了个松树的题目。好猴儿,果然变成了一棵松树,大众齐声喝彩。
大众喝彩声,惊动了菩提祖师。祖师得知,立即要赶猴王下山,回到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去。说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孙悟空叩头谢恩,承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果然,无论是大闹天宫,还是西天取经,孙悟空再也没有提及师父一个字。但是,后文书中,却多次写到了“菩提”。尤其是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反复写到了“菩提”。
前面的文章中,简要解读过乌巢禅师。所谓乌巢,实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之火烧乌巢。《三国志通俗演义》借用了历史真实中的火烧乌巢,以“乌巢”隐喻大明朱姓出自吴回曹姓。
乌巢禅师出场,意在授《心经》。大唐玄奘法师所译之《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玄法师之前,就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西游记》写的就是这个旧名,此旧名又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而乌巢禅师所授之《心经》,却又是玄奘法师所译。什么意思呢?
心,即心猿、斜月三星洞之“心”。心为大火,寓意大明国运,也隐写了大明将亡于大火。在这段《心经》中,就有两处提到“菩提”。《西游记》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呢?
菩,草也,草曹谐音,隐写的就是大明朱姓化自曹姓,因而,大明诞生于花果山,花,即曹化(草化)。菩,是香草,也就是四大名著中的“天香”之草。“天香”实出《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是朱元璋降世的隐喻符码。这个符码已经解读过多次,是四大名著隐写明朝历史的一条铁证。

提为提领之意,菩提,也就是暗指了朱明开国,引领天香之族的大明太祖。前面的文章中讲过,菩提祖师即大觉金仙,大觉金仙即如来佛祖,如来佛祖隐喻的就是大明二祖。不仅如此,书中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东海龙王……等等,都是大明太祖,以及大明成祖之隐喻
菩提祖师发毒誓不准孙悟空提师父(菩提)半个字,果然书中没有出现“咅是”。孙悟空承诺决不提师父半个字,书中果然没有单写“菩”或者“提”。孙悟空之说,也与大明避讳有关。大明避讳只避双字讳,只要不把“元璋”连起来写,单写“元”或者“璋”就不算犯讳。
菩提祖师不准孙猴说出自己半个字,也不准孙悟空说是菩提祖师传授的“三灾变化之法”。这一笔,暗喻朱棣起兵篡位,以及朱家诸侯之乱都是违背《皇明祖训》的,或者是打着《皇明祖训》的幌子行谋反篡位之实。
孙悟空在灵山前后共十一年,菩提祖师为何因为猴头变成一棵松树就赶他下山呢?

孙悟空是一个食松果的猢狲,乌巢禅师居住在松树之上,唐僧取经以松枝向东为东归标志。孙悟空又因变成一棵松树,被菩提祖师赶下灵山。“松”,在《西游记》中究竟是何寓意呢?
四大名著中都着重写“松”,尤其是《水浒传》,梁山好汉中有行者武松,有赤松林,鲁智深沧州道护送林冲,以禅杖砍断松树警告董超、薛霸……。《西游记》之“松”,恐怕因《水浒传》而隐写为大明二祖。
松,拆开是“公木”。四大名著都是以灯谜隐语写成的诗禅小说,破解其中之谜,必定要懂训诂学以及灯谜谶语知识。《石头记》的作者就暗示读者,其中有“拆字法”。那么,“公木”拆开又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公,平分也。从八,从厶。”从八,谐音借喻为“重八”。木,十八子,与“公”又组成两个“八”,也是“重八”。十八子,寓意朱重八之子,也就是木字辈的燕王朱棣等等。
因此,孙悟空变松树,寓意木字辈的燕王要取代朱重八所确立的大明皇统,也就是朱棣要大闹玉皇大帝的天宫。

孙悟空变松树,因此,菩提祖师深知这个猴头“定生不良”,肯定要“惹祸行凶”。果然,孙猴回到傲来国花果山就开始降服四海千山,闹遍九幽十类,最终大闹玉皇天宫。这就是大明诸侯(朱猴)之乱。朱猴乱罢,大明“西游”。
菩提祖师已经教会孙猴“三灾变化之法”,再也收不回了,孙猴也就凭借菩提传授之旁门外道,又得东海龙王如意金箍棒、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之助,完成了大明“西游”。这其中的深刻寓意,就是朱元璋封建诸子而“误走妖魔”。
封建诸子,藩镇坐大,从成祖而至南明,大明实亡于朱家大火并。朱家大火并之祖,就是洪武、永乐之祸。
三灾,一是隐喻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代大火并,朱元璋封藩又“孙立”,建文帝削藩,朱棣借机起兵篡位。二是隐写从木字辈朱棣再经两代木字辈,大明就亡于第三代木字辈,也就是朱由检、朱由榔。

后文书中,将继续隐写大明“西游”历史,直至朱由榔绝命金禅寺。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