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陪周先生闲聊,说起“三玄”,他也有一个极富特色的见解:太极图就是魔道图!
之所以说“也有”,是因为切从前在湖南就听姜先生这么说过,姜先生的依据是老子的“两者同出,异名同谓”,认为有“道”必有“魔”,所以,“魔”与“道”就在太极图中。
周先生说:不仅如此。因为在老子看来,人,尤其是权力者,高居人群顶端,私欲最易膨胀,导致公器私用,而他们也是最善于文饰的阶层,就像道治的“盗亦有道”一样,就是说,他们强调的是“道”,奉行的是“魔”,是一个实实在在“心魔”患者。
心魔、矛盾是权力“有为”造成的,这跟“既要当b子,又要立牌f”是同一个套路,他明明是“自视”“自见”“自伐”“自矜”的邪魔歪道,却把自我标榜的“道义”锻铸成随意赋形的塘泥。
他们在“以魔为道”的快感中实现“权力最大化”,佛陀说“回头是岸”,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名利荣耀的诱惑一旦沾染上瘾,涤除绝非易事!
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发出“道术将为天下裂”的千古一叹,然而,这一“裂变”之魔从未停止过,很多流派,“魔性”十足,伪诈升级,让你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当下的“国学”领域,急功近利思潮泛滥,一朝成名的梦想催生的不可胜数却鄙陋不堪的“转运法”“招财法”“酱缸文化”等等,都是欺师灭祖的“魔道”。
但是,《易传》说“太极生两仪”,先生却说太极图就是“魔道图”,这样的说法会不会引起误会或攻击呢?
一切“可言”者,都是“魔”而不是“道”先生说:“可言”之道是最普遍、最为人知的“道”,但也是最有迷惑性的谎言和妖魔,老子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就是对一切人为之道,即政教礼法之“道”的否定,也是对“恒道”的肯定。
王弼说,可道之道,可名之名,都是指事造形,都不是真常之道,苏辙说:可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后可常耳。仁义礼智,此道之可道者,但不可常。
既然“指事造形”能说明的,就一定不是“恒常”之道,事若反“常”必有妖,“太极图”即两仪图、阴阳图,有“二”即有妖。
“先生是易学名家,为何否定太极图说呢?”
先生反问:你之前不是听说过“太极图就是魔道图”吗?他是怎么说的?
我说,他认为太极图是关于阴阳之“二”的学说。
先生说,不错。“阴阳图”就是阴阳图,只是被冠以“太极”之名而已,所以说“阴阳”就是关于“二”的图说,“二”就是从“混而为一”里,人为树立起来的对立面,因此,“二”就是“有为图”,是“阴阳互根互化图”,这是“周易之道”的理论基础。
老子之“道”讨论的是“一”,而“二”在万物层面,即“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两种学说理论模型的差异所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成卦的过程,先是有太极,尚未开始分开蓍草,分蓍占后,便形成阴阳二爻,称做“两仪”。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否意味着跟老子之道相比,“太极文化”层次较低?
先生说,那是误解。因为在《周易》的概念里,“阴阳”之前还有一个“太极”,太极是易道的本体,或者说太极就是“易之道”。所以,阴阳文化不等于太极文化。把“太极图”理解为魔道图,并非简单的否定太极文化。
这里涉及到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阴阳”文化问题。
说到阴阳,你会想到“阴阳师”吗?对,阴阳文化与阴阳家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易之道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我们所说的阴阳,是易经和阴阳家关于阴阳的混合物,阴阳家把阴阳概念,进行了虚幻化、神秘化处理,与易经一起,成为神秘文化的源头。
阴阳家的摇篮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邹衍就是稷下学子,而稷下学宫的教学主导是“黄老道术”,思想活跃的邹衍将道家的天道思想与周易的阴阳观念加上“五行学说”,构建了他的阴阳家理论。
到了汉代,董仲舒在上述思想基础上,结合新儒学和阴阳学说,构建谶纬学说,两宋理学有进一步建立道德神学,其实都与阴阳这个“二”有关。
还有一种神秘文化教书“术数学”,就是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而占卜的学术,比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相命、拆字、起课、堪舆、择日等等,这些术数穴里面全靠“二”来支撑理论。
比如有些被称作“大师”的人,喜欢神化感官机能,误导大众,让芸芸众生对此感官机能产生神秘感,那些“大师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偏执一端的“魔道”吗?
无字才是真真经,神传方是真传经
周先生念了两道“偈语”:“无字才是真真经,神传方是真传经。”
周先生瞥了我一眼:“别忌讳‘心’,以为那是玄学,是佛禅。老子说‘以百姓之心为心’‘为天下浑心’“我愚人之心哉’,也会说到了‘心’吗?”
老子的根本政治主张是“无为之治”,人们偏偏执着于“有”而看不到“无”的妙用,老子说“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结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真正的高人,是不用端着罗盘、抽签打卦、卜神问鬼的,因为他们悟透了“无”,也就理解了“无为”,也就理解了老子的根本思想。
“为无而防有”,就是为道而防不道,不管是政治层面,还是宗教方面的理解,都是各有其用,你不能说它不对吧?
老子之道没有“二”,阴阳术数全靠“二”。文字好理解,但这个“二”背后隐藏着的“魔”却不好理解。
老子讲“无极”,无始无终无中心,易经讲阴阳,区别明显有界限,临界点即是中点。反言之,无阴无阳无中点的是老子之道,有阴有阳有中点的是易之道。所以,老子之道无两端或两极,而易道必须有两端,有两极。
老子文化和太极文化各有妙用,不可偏废。有人倾向于老子之道,认为老子之道是自然之道和人文之道之总汇,是万经之王;而易经之道则是阴阳变化之机,天地间最大的学问,各有拥趸,纷争迭起。
要我说,《道德经》是最完善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周易》是历代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前者是道家老子对自然天道和历史人文的深刻反思和提炼,后者是中华民族对古代原始宗教文化的扬弃与升华。
所不同的是,老子主张“混而为一”的“大制不割”,却囊括宇宙,包涵万有,人们所厌恶的的恶、贱、弱、丑等,它不拒绝,为何?因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一同刍狗,无论仙佛圣真,还是牛鬼蛇神。
而阴阳之道可化生天地万物,却离不开对立统一,宇宙万象都在一个“太极图”中,却阴阳对立,互根互化,是统一中的有分,有分中的统一。
所不同的是,老子子道是混一,因此只有平等,没有对立,因此不存在“魔”。而阴阳之道有消长就有对立,因此有“魔”。
值得玩味的是,佛家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不二”,但他却极为强调善恶分两界,魔道若水火。
两鱼相逐,阴阳互化,这是我的理解。所谓阴阳互化,就是如何把坏事变成好事,道的做法就是从坏事中吸取教训,失败乃成功之母,从而成事。又从坏事中发现自己弱点,进而完善自我……
太极图也叫乾坤图,神居乾,魔居坤,阴阳分离,各得其所。
无极是混沌,太极是有序,所以无极升太极恰如盘古开天辟地,也是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升万物,即无极升太极,太极升两仪,两仪升四象,四象升八卦,八八六十四,所以道可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