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加坡,中国人都有特殊的情感,由于新加坡70%以上的人都是华人,不少人从心里都有了中新不分家的感觉。
相比较起中国这份执着于血脉的特殊情感,新加坡当地则显得冷漠许多。
据称在新加坡当地,很多华人虽然承认自己来自于中国,但是对于中国的认同感并不高。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和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态度有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李光耀本身也是华人,那么,为何他这么抵触和中国的羁绊呢?
新加坡与中国说起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
那一年明朝下西洋,船队经过马六甲海峡,于是第一次和这个海峡边上的土地有了羁绊。
当时商船经常到新加坡地区开展贸易活动,中国所产出的瓷器,丝绸深受当地的喜爱,双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这种贸易关系。
几百年来有的人或为躲避战乱,有的人出于利益追求,越来越多来自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人落户新加坡,构建起了早期的新加坡社会。
在中国移民的感染之下,当地的马来族,印度族等居民,逐渐接受了华夏文化,所以也让这片土地有了小中国的称呼。
19世纪之后,由于英国人的从中作梗,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联系实际上被斩断了。
1965年,新加坡立国之后,否定了以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为国语,反而将将英文当做官方语言,并且关闭了南阳大学中文系。
在那个时间段就连当地的影视作品中,都几乎见不到了中文的影子。
如今中国崛起,新加坡又将官方语言定义为简体中文,可以说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是严重的墙头草。
为什么新加坡会有这样的国策呢?李光耀晚年又为何直言,新加坡是华人国家,但是不会回归祖国?
新加坡的选择李光耀对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比较微妙,一方面他愿意与中国友好往来,一方面好像又不太希望和中国扯上太多关系。
比如1976年新加坡来到中国访问,照片被刊登到国内的媒体上。此举直接引来了李光耀的不满,他认为必须先征得他的同意。
后来李光耀参观恭王府,王蒙负责陪同讲解,出于华夏人的同胞情谊,后者经常不由自主使用中文讲解。
对此,李光耀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抵触心理,他要求陪同者必须说英文。
他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站队问题引起的。
不可否认新加坡是一个小国,而且又处在马六甲海峡一个关键的位置,若非美苏争霸的特殊关键时期,通常这样一片弹丸之地三分钟就会被邻国吞噬。
所以李光耀自从上位之后,心里始终都会有浓重的危机感。
为了选择国家自保,李光耀必须选择强国,于是他毫不犹豫的站队美国。
同美国相比,苏联的综合国力虽然也在全球傲世,但是其国际影响力和军力辐射范围,始终比不上美国。
同时苏联对东南亚地区的控制能力,也远远比不上美国对于马来西亚等国的控制。
虽然马来西亚在美苏中等国眼中是弹丸小国,但是对于新加坡来说是完完全全的庞然巨物,随时都有可能使本国遭遇灭顶之灾。
众所周知,新加坡1965年立国,到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苏联虽然有着震惊全球的81军演,但是其实际影响范围,已经完全龟缩到了陆地之上。
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苏联,经济被日本反超,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像一些属国借钱度日,这显然是新加坡不愿意承担的压力。
所以,彼时的新加坡只能够跟美国一条道走到黑。
与美苏相比,当时的中国显然没有什么存在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李光耀看来,也无法对新加坡产生有效庇护。
于是李光耀政府更愿意选择相信美国的影响力,以及自己管理辛苦训练的国防军队。
所以说,与其说李光耀对中国有所“抵触”,倒不如说这其实是他对新加坡的谨慎。
他所做出的一切决定,其实都是基于对本国利益的思考。
斩不断的关系虽然李光耀嘴上不愿意承认和中国的关系,但是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羁绊从未停止。
老一辈新加坡人都有浓浓的思乡情节,所以在国难当头的时候,祖国经常能够受到新加坡等华人的捐款捐物。
如今很多老一辈海外华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想法,于是才有许多东南亚的富商回国投资建设,回国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回到自己的祖籍看一看。
不过对于李光耀而言,其祖辈南迁已久,他心中对于中国是故乡的心思并不浓重,由此他才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说,中国和新加坡谈不上回归祖国。
不过李光耀对于中国问题还是十分关注的,尤其是在两岸关系上,非常支持祖国统一,禁止对台独分子的慰问。
另外在李光耀的推动下,苏州地区建立新加坡投资的工业园区,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所以李光耀对于中国而言,不是游子胜似游子。
从李光耀的角度上来讲,坚守一个小国并不容易,在他的立场上,新加坡不可能也不能回归中国,这是他保卫住国家的前提条件。
所以对于李光耀来讲,不能用血脉的羁绊进行道德绑架,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终究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从国与国之间的角度而言,李光耀所举,确实也属于无奈。
来源:中国知网《中国与新加坡建交过程研究》刘奥玲
英国和美国也没成为一个国家呀[doge][doge][doge]
还不是因为自己拳头不够大 跪着的人太多了 新加坡那些所谓的华人 和祖祖辈辈留下的人本来就是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