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离开大陆之前,做了两件事,致使伟人对他彻底失望

温明华阿 2025-03-21 17:57:31

【前言】

1930年4月,胡适于《新月》月刊第二卷第十期刊文指出,中国之患在于贫穷、疾病、愚昧、贪污及扰乱,而非帝国主义侵略与国民党反动统治。

梁漱溟七月致信胡适,质疑其立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军阀乃中国大敌,此为共识,胡适却为之辩解,其中道理何在?

胡适回复称,愚昧乃万恶之源,进步民族未受鸦片之害。罂粟遍地非帝国强迫,日本亦曾受压迫却终成强国。

【新文化旗手,自以为清醒】

胡适认为,被侵略与挨打源于愚昧非落后,愚昧乃民族之毒瘤。此观点遭鲁迅讽刺为“五鬼闹中华”,并严厉批评胡适,称其“无愧于日本帝国主义军师之名。”

胡适等新文化运动旗手唤醒青年,反对封建主义,提倡科学,这些主张为中国带来多方面变革的良机。

胡适与陈独秀共创《新青年》后,身为北大教授的他成为青年偶像,此等荣耀既诱人又令人陶醉。

胡适后因直言不讳著称,有言“美愿育百胡适归,不舍一钱学森离”,此语实含对新文化运动奠基人的不屑与失望。

不仅普通民众对胡适感到失望,就连曾尊其为师长的伟人也因胡适的片面之见而深感失望。

【始于师生缘,终背道而驰】

胡适毕业于康奈尔与哥伦比亚大学,为哲学家约翰·杜威高足。论及当时中国学术研究,胡适几无敌手,极具话语权。

胡适领导新文化运动时,伟人任北大图书馆管理员,为《新青年》忠实读者,常旁听胡适课程并课后探讨,胡适对其影响超越李大钊。

1920年上半年,伟人赴京前访胡适求指导,胡适倾心相助。伟人曾对斯诺说,他十分敬佩胡适,并一度将其视为自己的“楷模”。

伟人对胡适的敬仰,在创办文化书社与湖南自修大学时显著,他为书社精选多本胡适著作,包括《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

两人各具才华,本可共谱师生美谈。但自1920年分别,他们的关系却逐渐疏远,再难交集。

1932年11月28日,胡适访武大时拜会蒋介石,两人初见即交谈融洽,后交往频繁。1938年9月17日,胡适任参政员三月后,被蒋介石正式任命为驻美大使。

驻美时,胡适未依蒋介石之意争取美援,反而在多地演讲,荣获多个博士头衔,其在美名望因此大幅提升。

1945年3月27日,胡适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大会,董必武寻胡适,望其支持我党主张,以备未来国共对抗,胡适为参会代表。

遗憾的是,胡适非但不在公开场合支持我党,反而要求我党放弃主张与武装斗争,作为第二大参政党参与选举,借此获取政治地位。

胡适依附蒋介石后,渐被同化。他立场转向国民党,笃信美西方民主选举的科学性,认为国民党亦将实施全国性民主改革与选举。

1945年7月1日,傅斯年等六人抵达延安,伟人亲赴机场迎接,并托他向胡适问好。伟人始终对这位昔日老师充满尊重和诚意。

8月24日,胡适致电伟人,重申美国为世界最民主国家,并劝其采纳议会制,主张和平奋斗,认为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获长期和平。

【崇美亲蒋,自毁前程】

相比我党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胡适陷入反封建极端,忽视大局。面对强敌,其短视“规劝”令伟人深感失望。

胡适是否思索,国民党野心勃勃却能力不足,真欲求和平?其内部贪腐横行,高层心思各异,真能为人民与国家考量?

《双十协定》签订仅三日,蒋介石即密令“剿匪”,集结110余师及30万新编伪军,大规模侵犯解放区,挑起内战。

蒋介石公然违约,给了胡适沉重一击。然而,胡适依然未能醒悟。

季羡林先生忆述,1948年秋夜,中共借解放区广播劝胡适续任北大校长及北京图书馆馆长,但胡适于年底毅然搭乘蒋介石专机离境。

伟人收到电报后沉默未复胡适,以此表明立场并留有余地。相比之下,胡适在回应时未给自己留下多少转圜的空间。

胡适随蒋介石退至台湾后,失却利用价值,仕途坎坷致其心态扭曲。他凭国际影响力,公开发表反对我党言论,在国内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新中国初建,历经抗美援朝后,正步入正轨。1951至1957年间,为保国内稳定,伟人指导开展清算胡适思想流毒运动。

胡适昔日崇美亲蒋,即使身处异乡,仍攻击重获和平的新中国。他自视清醒,俯视祖国,此类自以为是之“公知”,古往今来屡见不鲜。

0 阅读:11
温明华阿

温明华阿

温明华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