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帝王,除了机遇,更需要努力

忆霜看历史 2023-01-14 01:10:05

南北朝是历史上的“后三国”时代。

在这个战乱迭起,英雄辈出、互相侵轧的岁月里,同样有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拼天命的同时,还要看谁更努力,这也是尽自己的“人事”吧!

有这么一个小青年,从小不喜欢劳动,却喜欢练武,凭借一身功夫竟然当上了村长,那时候也是谁拳头硬谁才有市场。

他觉得,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有理想、有抱负,不安分的他决定离开家乡,毕竟家乡的天地太小了。

于是,他选择了北漂。

这个人就是以后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霸先。

陈霸先,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陈霸先出身寒微。可就是这么一个贫寒之人硬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撑起了一片天空。

在京城建康(今南京),陈霸先当上了油库吏,也就是油库的仓管。因为会功夫,又担任了梁武帝侄子新喻侯萧映的传令兵。

除了本职工作外,他依然喜欢看兵书,研究兵法。

在崇尚诗文的南朝研究兵法,也的确算是另类。

因为当时的皇帝萧衍一家子人都喜欢拽文。

按理来说,陈霸先这个没背景草根怎么也不会在南朝有什么作为,毕竟梁朝的将领都是皇亲贵胄。

但陈霸先仍然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即使现在没有机会,他依然心存高远。

所有人几乎都对陈霸先无视,只有萧映对他非常赏识:此人前途无量。

初心很重要,只要有信心,就会有未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公元540年,萧映出任广州刺史。

萧映为了让陈霸先跟自己去岭南,直接提拔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 ,把他带到了岭南。

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差事,因为当时的岭南属于不毛之地,经济不好,更麻烦的是,这里叛乱不断。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陈霸先兴奋得夜不能寐,他感觉自己的春天来了,确实,他的春天来了。

这一年,陈霸先已经38岁了。

陈霸先招募了一千名士兵,并很快平定了两个县的叛乱。

萧映见他出手不凡,马上又升了他的官,任命他为西江都护(相当于军分区司令)、高有(今广东肇庆)太守。

公元541年12月,交州(今越南河内东)的土豪李贲聚众起兵,占领交州,交州刺史萧諮(梁武帝侄子)只身逃到广州。

随后,萧映和萧諮命令高州(治所在今广东阳江)刺史孙同、新州(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率军征讨李贲。

孙同、卢子雄认为此时天气炎热、瘴气严重,要求秋凉以后再进军。

萧映、萧諮立功心切,罔顾事实再三催促,严令迅速发兵。

孙同、卢子雄只得硬着头皮出征,结果疫情爆发,人马死伤过半,其余的人也纷纷逃散。

萧諮竟然推卸责任上书梁武帝,诬告卢、孙二人勾结叛军。

梁武帝立即下诏赐死了二人。

这也忒可怜了,明明是上司指挥失误吗!不过,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

卢子雄的部将杜僧明、周文育等人起兵反叛,围攻广州,要杀死萧映和萧諮,为主帅报仇。

危急时刻,陈霸先率三千精兵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杀到,叛军被击败,杜僧明和周文育也被擒获。

杜、周都有万夫不当之勇,陈霸先有心结纳,想为己所用。

或许是陈霸先具有先天的领导能力,两人都被他的诚意所感化,从此对他死心塌地,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这一斩,陈霸先立下大功,救了梁武帝的两个侄子,梁武帝对他大为赞赏,加封他为直阁将军,赐子爵,并派画师为其画像,既然南边离不开他,自己总要认识认识这个人吧。

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的陈霸先

已经崭露头角。

几个月后,萧映在广州病死,陈霸先亲自护送其灵柩北上,毕竟萧映是自己的伯乐,没有萧映自己的出头之日就会晚很多。

要是这时候回到江南,陈霸先就会提前遇到势头正劲的侯景,历史也将发生改变,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把他留在了岭南。

敌人都是用来成全自己的

就在陈霸先准备出发时,交州叛军首领李贲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政权——他自称越帝(越南历史上称其为李南帝),国号万春,定都龙编(今越南河内东)。

获悉有人分庭抗礼,佛系梁武帝不由震怒,他立即命令交州刺史杨瞟讨伐李贲,陈霸先则被任命为交州司马,担任杨瞟的副手。

接到圣旨的时候,陈霸先已经到了大庾岭(又称南岭,位于赣粤边界)。他立即返回广州,与杨瞟会合。

随即陈霸先自告奋勇担任先锋,率军向交州进发。

李贲闻讯不敢怠慢,在与梁朝接壤的交州北部布防重兵,严阵以待。

没想到的是,善于用兵的陈霸先不走寻常路,他居然坐船走海路穿越北部湾,在交州东部的沿海登陆,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李贲的后方。

李贲对此全无防备。奇兵必然收到奇效,陈霸先那些年的兵书战策没有白读。

陈霸先的进攻非常顺利,李贲不仅一败涂地,而且一败再败,最后他率残部逃到了典彻湖(今越南北太省太原西),用木栅和战船堵塞湖口,以阻挡梁军的攻势。

梁军久攻不下,局面一度陷入僵局。

眼看粮草将尽,杨瞟和众将都萌生了撤军的想法。

但陈霸先力排众议:绝不能撤!在这时候撤兵如同釜底抽薪,定然前功尽弃!

如今敌军屡战屡败,士气尽失,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

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就往往缺乏这种坚持精神,行百里者半九十,往往在临界点放弃,留下的只有可惜和遗憾。

可能是陈霸先的坚持感动了上苍,当天夜里,天降暴雨,水位暴涨,李贲设置在湖口的木栅和战船被冲毁、冲开,陈霸先抓住战机,一马当先率军攻入李贲的营寨。

这一仗让李贲几乎全军覆没,只得逃到山洞中躲藏,后被当地獠人斩首,献给梁军,随即传到京师。

这一战让陈霸先在交州一带声名大震,只要听到他的名字,连小孩子也不敢夜啼。

梁朝能夺回交州,陈霸先是最大的功臣。梁武帝除了给他加了振远将军,都督七军诸军事的虚衔外,并未有任何实质性的封赏。

陈霸先继续担任西江都护、高要太守,在注重门第的梁朝,他甚至连一个州的刺史都没有混上。

虽然这样,陈霸先仍然没有泄气,他依然每天练兵、读书,忙得不亦乐乎。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这样一个能沉下心来,不断成长的古人鼓掌呢?

《素书》中说: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潜居抱道,以待其时。”陈霸先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果然机会来了。

侯景发动叛乱,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灾难,然而对已经46岁的陈霸先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陈霸先马上准备率军勤王。

可此时,他的顶头上司广州刺史元景仲因为受到侯景的拉拢,在广州响应侯景。

陈霸先立即出兵,宣布讨伐元景仲,然而作为一个小小的太守,他手下的兵力并不多,仅有数千人,能打败手握重兵的元景仲吗?

但在陈霸先看来,容易!

陈霸先有“离心”之术,看似强大的元景仲,被陈霸先一句话轻轻解决了。

陈霸先忽悠说:“元景仲勾结贼人,阴谋叛逆,朝廷已经命令曲江公萧勃为新任刺史,大军马上开到!”

就是陈霸先这句话,一下子把元景仲从朝廷重臣变成了非法逆贼,从重兵拱卫变成了众叛亲离,部下一哄而散,元景仲成了光杆司令。

眼看大势已去,元景仲走投无路,无奈只能自缢而死。

一句话就能解决无解的问题,这一定是老天的成全。

陈霸先率部进驻广州,迎接原定州刺史萧勃为广州刺史。

接着他又平定了始兴郡(今广东韶关)等多处叛乱,声势大振。

随后他驻军始兴,招兵买马,准备北伐。

但是有人看他不爽了,萧勃一心想割据岭南,对陈霸先百般阻挠。

陈霸先决心炒掉自己的这个老板,重新为自己找一个靠山。

考虑再三,他决定把宝押在实力最强的湘东王萧绎身上。

对于声名在外的陈霸先来投,萧绎求之不得,他立即加封陈霸先为持节、明威将军、交州刺史。

公元550年正月,陈霸先在始兴正式宣布起兵勤王,讨伐侯景。

此时的赣粤一带,军阀四起,土匪遍布,陈霸先一路上过关收将,在南康(今江西南康)与土豪蔡路养的两万兵马相遇,在此次恶战中,遇到了蔡路养的妻侄萧摩诃。

年近137岁的萧摩诃,骁勇无比,史称其“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

这时候就看出陈霸先的兵将平常训练的好处来了。

经过一番苦战,蔡路养全军覆没,小家伙萧摩诃则被陈霸先收降。

历史上有一个规则,凡是王者,都喜欢有本事的人,都喜欢英勇善战的将军,都想把这样的人收入麾下。

刘邦是这样,曹操是这样,李世民也是这样的人。

有帝王的胸襟,才能成就帝王的霸业。

随后,陈霸先乘胜进驻南康城。

陈霸先勤王,在取得建康保卫战胜利后,开始平定内部 ,割据岭南的萧勃知道陈霸先不会放过自己,干脆先下手为强,起兵造反。

陈霸先派大将周文育率军讨伐,很快就攻占了广州,萧勃兵败被杀。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当皇帝的命。

公元557年8月28日,陈霸先进位太傅 赞拜不名;9月5日,封陈公,加九锡;10月3日 封陈王;10月6日,他正式接受梁敬帝的禅让登基,国号陈,是为陈武帝。

至此,陈霸先完成了从草根到历史明星的跨越,凭自己的努力留名青史。

0 阅读:7
忆霜看历史

忆霜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