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句集

周易岐黄春秋 2023-05-05 22:21:16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那鱼类水产就会吃不完;到山上去砍伐木材注意季节,那么木材也可以用不完。如果粮食和鱼类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会使人民供养家人、安葬死者都没有什么顾虑了。做到了供养家人、安葬死者都没有顾虑,那么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cǔn)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齐宣王很高兴地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我自己这样做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先生您的话,让我很有同感。但您说我的这种心态与用道德统一天下的王道相合又要怎么理解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国君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国君选拔贤才,在不得已的时候,将地位低的人提拔到地位高的人之上,使关系远的超过有血缘的亲戚,这能够不谨慎吗?因此,左右亲信都夸之为贤能的人,还不能任用;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贤能,还是不能任用;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贤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朝中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就考察一下实际情况,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该杀,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杀,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真该杀,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人民杀了他。这样做,就能做民众的父母了。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xiá),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仁者光荣,不仁就耻辱;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

《太甲》曰:“天作孽(niè),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尚书·太甲》说:“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chán)而不征,法而不廛(chán),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chán),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méng)矣:尊重贤才,使用有才能之人,杰出的人物都有职位,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乐于为这样的国家政府工作;在市场上提供储货的地方却不征税,把滞销的货物依法收购不使积压,那么,天下的商人都乐于在这样的市场做生意了;海关只稽查而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都乐于在这样的路上旅行了;种庄稼只按井田制助耕公田而不再征税,那么,天下的农民都乐于在这样的土地上耕种了;居民区没有额外的土地税和劳役税,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乐于成为这里的居民。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孟子说:“运用武力,凭借仁德的国才会称霸,而称霸一定是因为有大国出现。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使天下归服的不一定是大国——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圆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反抗力量还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于孔子那样。《诗经》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也。”:公孙丑问到:“大胆请问,先生您的长处是什么?” 孟子说:“我擅长于研究别人的言辞,并擅长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问:“大胆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是极为伟大极为刚强的,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而不是去伤害它,那么它将充满于天地宇宙之间。同时,它作为一种气,需要和正义、道理相配合;否则的话,它就没有力量。”

公孙丑曰:“何谓知言?”曰:“诐bì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这些言语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国土不必再扩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只要认真施行仁德政治、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的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说:“作战时,季节、天气等条件不如地理条件重要,但地理条件又没有人心的一致重要。三里见方的内城,七里见方的外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但不能取得胜利。能够包围并攻打它,那一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时的战机;如果仍然不能战胜的话,那就是这个战机不及地形更为有利。城墙并不是不高大,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利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民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ǐ),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万倍。您想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有稳定收入的人有恒心奉行礼仪,没有稳定收入的人没有恒心奉行礼仪。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没有当官的就没有办法治理百姓,没有老百姓就无法养活当官的。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能力,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具有仁爱之心的人适合处在帝王之位。不仁爱的人处在帝王之位,将会把他的丑恶传播给大家。

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城墙不坚固,武器不充足,这不是国家的灾难;田野没开辟,物资不富裕,这不是国家的祸害;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仪,在下位的人缺少教育,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多,国家也就行将灭亡了。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一个人只有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

桀(jié)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暴君夏桀、商纣之所以丧失天下,是因为失去了天下民心。要取得天下有一定的方法,取得人民的信任,这就取得天下了。取得人民信任有一定的方法,取得他们的心,这就取得人民信任了。取得民心也有一定的方法,老百姓想要的替他们聚集起来;他们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

故为渊驱鱼者,獭(tǎ)也;为丛驱雀者,鹯(zhān)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桀和殷纣王。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做人应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夫人必自侮(wǔ),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会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yú)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分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说:“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在于其自满到总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lù)民,则士可以徙。”:孟子说:“君主无辜地滥杀士人,那么卿大夫就可离开君主离开这个国家了;君主无辜地杀害人民,那么士人就可以移居别处了。”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说:“拿自己的德行去制服别人,这就不可能使别人心服;拿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别人,这就能使天下人民信服。天下人民内心不服而能够统一天下的事,是决不可能的。”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自己的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狗和马,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普通百姓;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碎泥小草,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敌寇仇人。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lù),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世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tǎn)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连带危害了父母的安全,五不孝。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说:“伟大的人是童心未泯(mǐn)的人。”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君有过则谏(jiàn),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主有错误就去劝谏,如果反复劝阻还是不肯听,就可离去。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仁德能够胜过不仁德,好比水能胜过火。但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却好比用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燃起的大火,火焰扑不灭,他就说是水不能胜过火,这就又和那种很不仁德的人差不多了,以后他也一定会把自己的仁丧失掉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二者不可同时获得,那我就放弃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但两者不可以同时获得,那我就牺牲生命而追求道义。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

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pǒu)克在位,则有让:天子进入某国疆界,如果土地开辟得好,田野管理整齐,老人得到供养,贤人受到尊重,能干杰出的人各居其位,那就对其奖赏,赏给土地。天子进入某国疆界,如果土地荒芜,老人被遗弃,贤人不被重用,聚敛财富的人处在上位,那就会落得处罚。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撼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dān)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说:“做一件事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习惯了不想想为什么习惯,一辈子随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这样的人是平庸的人。”

孟子曰:“以佚(yì)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孟子说:“用使人民安逸的原则来役使人民,人民虽然劳累也不会怨恨。用使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原则诛杀暴民,被杀者虽死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

孟子曰:“易其田畴(chóu),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孟子说:管理好耕地,减轻税收赋敛,就可以使人民富足了。按时饮食,以礼消费,财富就会使用不完了。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说:“仁厚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人民敬畏它;良好的教育,人民喜爱它。良好的政治获得人民的财产,良好的教育获得人民的心。”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xiāo)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尊重道德热爱义理,就可以快快乐乐了。所以士人在贫穷时不会丧失道义,得志时不会背离原则。贫穷时不丧失道义,所以士人能自得其乐;得志时不背离原则,所以人民不会对他失去希望。古代贤德的人,得志时,把恩惠施加给人民;不得志时,就修养品德给世人作表率。士在贫穷时就做好本身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使天下的人都这样。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说:“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用道义随身行事;天下政治黑暗的时候,用生命捍卫道义。没有听说过牺牲道义而屈从于他人的。”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是美味的,干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是可口的。他们不能够吃喝出食物和饮料的正常滋味,是由于饥饿和干渴的妨害。难道只有嘴巴和肚子有饥饿和干渴的妨害吗?心灵也同样有妨害。一个人能够不让饥饿和干渴那样的妨害去妨害心灵,那就不会有以自己不及别人为忧虑了。”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jì)次之,君为轻。”:孟子说: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排在最次。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孟子说:“平时注意积累财富的人到荒年就不会窘迫,平时注意修养道德的人到乱世也不会感到迷惑。”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说:“诸侯应珍视的三件宝贝是:土地、人民、国家政务。如果去重视珍珠宝玉,灾祸就会降临他身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也?”: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这一部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鲜血流得可以漂起木棒呢?”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不实行仁德而能获得一个国家,这种事是有的;不行仁德而能获得整个天下,这种事是决不会有的。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说:“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国家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的关系就会错乱;没有好的政事,国家的钱财就会不够用。”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得却很少。”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3 阅读:40

周易岐黄春秋

简介:读史明智,鉴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