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早期的天下格局:北方势力向南扩张、良渚消亡、鬼方崛起

韬滔谈易 2024-08-15 12:59:53

关于华夏文明的形成,综合《易经》和《山海经》的相关记载,这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文明与南方的商业文明相互融合的结果。北方游牧文明的优势在思想或文化方面,黄帝的政治主张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尧舜等先贤的努力下传遍天下,成为人人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再经过周人的发扬光大,成为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南方商业文明的优势是物质丰富、市场兴旺、社会繁荣,与北方的精神文明互为补充,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一、华夏初期的天下格局

在《山海经·大荒北经》的相关记载中,南北两种不同的文明在冀州发生碰撞,结果是黄帝的政治主张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然而,他所倡导的社会变革触犯了少数人的利益,共工氏依仗雄厚的财力发动叛乱,《史记·楚世家》就有这样的记载:“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

共工氏作乱不得人心,北方众多的氏族部落联合起来,共同讨伐共工氏,黄帝之孙颛顼被推举为盟主,史称帝高阳。楚国的先祖就出自帝高阳颛顼,他们是一路追杀共工氏才来到楚地的。

随着共工氏的溃败,以颛顼为首的北方联盟的势力范围由黄河流域向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共工氏的残余势力逃到巴蜀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三星堆重组政权,这个政权在古籍中称作鬼方。有关鬼方和三星堆的情况,大家可以参看良渚、三星堆专栏的相关章节。

颛顼之后,权力落在他的两个孙子手中,两人率领盟军追杀共工氏到达楚地后,兄弟俩竟然发生了内讧,吴回杀死了他的兄长,独揽大权。至于内讧的原因,按照《楚世家》的记载是诛杀共工氏不尽,不过我认为只是一个借口,更深层的原因是分赃不均。

北方众多氏族部落之所以愿意追随颛顼的两个子孙追杀共工氏,大概就是看中了共工氏的巨额财富。仅在良渚的反山墓葬区,就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在上古时期,玉器就代表权力、代表财富,它的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听说过价值连城的故事吗?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吴回虽然在他兄长手中取权,南方却因此而陷入混乱,史称九黎乱德。为了稳定局势,吴回只好与共工氏求和。共工氏是上古时期的能工巧匠,主要从事手工制作,并通过商业贸易收割天下财富。在马车出现前,商业运输基本上都是依托水路,而荆楚之地正好卡在长江水道的咽喉处,也希望尽快恢复稳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于是鬼方的女嬇就嫁给吴回的儿子陆终,这对冤家竟然以这种方式结成亲家。

吴回与鬼方的联姻,《世本·帝系》有这样记载:“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是生六子,孕三年而不育。剖其左胁,获三人焉;剖其右胁,获三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其四曰求言,是为郐人;其五曰晏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

上古时期是母系社会,女主人拥有很大的权力,往往决定着继承。由于鬼方女嬇的到来,荆楚地区就成为一个灰色地带,虽然是华夏族掌握政权,却依然是神权支配,巫风盛行。在商周期间,荆楚地区经常与中原王朝作对。

帝喾时期,华夏大地的势力分布大致这样,帝喾控制了黄河流域,鬼方控制巴蜀,吴回控制长江中游以及荆楚地区,是为南方祝融。长江下游是双方争夺的地区,初期为九黎所控制,后来被昆吾氏夺走,大禹治水成功后,昆吾氏归顺华夏。

二、共工氏:上古时期的能工巧匠、史文明创造者

中华民族常以炎黄子孙自居,但中国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只讲黄帝一系,从黄帝开始,然后是子孙的情况,而对于炎帝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黄帝的贡献在于精神文明,中国的道德思想就始创于黄帝,当然也包括历史的记载,如果不是因为黄帝,就不会有这么丰富的史籍记载。

炎帝的贡献在于物质方面,他属于共工氏。在《易经》中,共工氏归属于神农氏。

共工氏是上古时期的能工巧匠,史前文明的创造者。炎帝、共工氏,在众多古籍中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找不到一点多余的说明,然而,他们所创造的物质有幸深埋于地下,作为历史的见证,近年发现的史前遗迹就是他们的杰作。因此,对上古时期的考古研究中,往往出现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与古籍记载对不上。比如,良渚和三星堆遗址都是震惊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然而在众多古籍文献中,却找不到相关的记载。

要想对这些遗址作进一步了解,就要了解它的创造者:共工氏。

尽管古籍中的共工氏只是一个名称,并没有多余的说明,但在一些神话传说中,还可发现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传说中共工是女娲的儿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共工氏是一个延续数千年、甚至可能是数万年的群族,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够生下来的。在文字出现以前,古代的历史事件都是以图形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比如象仰韶时期彩陶盆上的鱼纹图,这些图形就能够表达出某种特定的含义。

在文字出现并广泛使用以后,人们便将这些图形所表达的含义用文字来表达,只是时间已经过去几千年、甚至是几万年,人们在将图形转化为文字时,难免会出现误解,比如仰韶时期的鱼纹图,谁又能够说清楚它的真正含义呢?

因此,传说中共工是女娲的儿女肯定是误解,包括女娲造人、女娲人首蛇身的怪异形象都是误解。比方说,秦始皇的兵马俑是如何造出来的呢?如果这些兵马俑是由女子制造,而且用图形来表达制造过程,会不会误解为女娲造人呢?

当然更有可能是故意曲解,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一些作者故意借题发挥,明明是用泥土来制作陶俑,偏偏说成是制造出血肉之躯的人类。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平淡无奇的故事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说成是荒诞离奇、超越常人能力的故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超出常识的情景,比如人不是鸟类,却能够在天上飞来飞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至于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这是常见的象征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蛇腰来形容某个女子身体优美、腰肢纤细有力,比如在《红楼梦》中,王夫人说到晴雯的外貌特征时就用水蛇腰来形容,又如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都有各种各样的绰号。

尽管是误解,却能够提供某种联系。透过这些联系,我们依然可以了解一些真相。比如,从女娲造人、女娲炼石的传说中,我们大概可以推知陶器的发明。女娲用泥土制作出各种器皿,然后放进火中进行高温烧炼,得到的就是坚硬如石的陶器。由于陶器出现之初还没有陶器的名称,女娲炼制出来的新新产品就称为“石”。一般来说,人的形象更难表现,于是便用“造人”来表达女娲的高超制陶技巧。

无论是良渚还是三星堆文明,要讲清楚它的形成或起源,就得从女娲开始。三星堆之所以成为重大考古发现,就在于出于了大量青铜器。要炼制青铜,首先要有能够耐高温的熔炉,它就是用陶砖砌成的。如果不是因为女娲发明了陶器炼制技术,就不会出现青铜冶炼技术。

自从女娲炼制出陶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如果没有陶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人类用什么煮饭烧菜?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大概只能把食物放到火堆里,烤了一段时间后连泥带灰吃下肚。对现代人来说,这样的饮食方法恐怕谁也受不了。由此可见,陶器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多么重要,发明陶器炼制的女娲与伏羲氏和神农氏并列称上古三皇。

陶器是人类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尤其在青铜出现以前的上古时代,然而,并非所有地方的泥土都适合制作陶器的,做不陶器的人只好用自己生产出来的粮食换,交换产品的地点逐渐成为市场。

自从有了交换商品的市场,人们便可以从市场中换取自己所需的东西,比如粮食,一部分人于量便专门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专门制作陶器或者日常生活所需的产品,然后将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拿到市场进行交换,这便是社会分工。

自从有了社会分工,某些人便可专注于某一项工作,从而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成为某一领域的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就是传说中的共工氏。女娲发明制陶催生了市场,市场的出现又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产生共工氏,这便女娲与共工氏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共工氏比作女娲的儿子也是恰当的。

三、良渚的消亡与三星堆的崛起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证实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有史学家认为良渚古国是东亚地区最早迈入国家形态的区域文明。根据考古学家的鉴定,良渚文化已有万余年的悠久历史,却在公元前2200年的上古时期突然消失了。曾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兴旺发展时期的良渚,为何突然间就消失呢?

更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如此高度文明的良渚,为何在古籍文献中找不到任何相关记载呢?

其实不然,不是古籍中没有相关的记载,而是不叫良渚。就在良渚北面不远处,有一个地方叫昆山,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昆山市。自古以来,昆山就以盛产优质玉器而名满天下。出自昆山的玉器质地优美,声音清脆、高亢、嘹亮,唐朝诗人李贺有一首诗名为《李凭箜篌引》,诗中便有这样的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也许大家不知道,昆山正是上古时期的霸主昆吾氏崛起的地方,是上古时期商业文明的圣地。

昆吾氏,一个十分古老的传说,崛起于五末期,长期控制长江中下游水道航运,是夏朝的霸主,上承良渚文化,下启吴越文化。良渚文化的突然消失,与上古时期一场大战有关,这场大战就是传说中的祝融战共工。

祝融战共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些历史事件在前面章节中已作详细讲述。共工氏作乱不得人心,遭到北方众多氏族部落联合讨伐,节节溃败,而良渚贵族就属于共工氏,当看到大军有压境时,知道取胜无望,除了逃走之外,哪又能怎样?

这些贵族积累了大量财富,如果让他们舍弃,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因此,他们在逃亡时一定会带走。要带走这么多东西,只能依靠船运,出路有两条:一是出海南下,到达台湾、菲律宾或者福建、广东、越南等沿海地区;二是沿长江逆流而上,进入巴蜀地区。

良渚贵族逃跑时,也会带走一些重要的能工巧匠。失去了这些能工巧匠,良渚便走向衰落。因此,良渚的消亡与共工氏密切相关,三星堆也是这样,大量的能工巧匠因为逃避战乱而来到巴蜀地区,三星堆在夏商期间迅速崛起。后来鬼方因与商王朝争夺青铜资源而发生战争,鬼方战败后,大量的能工巧匠被掳走,三星堆文明便因此而走向衰落。

0 阅读:0
韬滔谈易

韬滔谈易

从《易经》中探讨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