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汽集团自主板块“大变革”拉开帷幕。
文 | 智库君
自上而下、推倒重来,上汽集团自主板块“大变革”拉开帷幕。
近日,网络上出现一份涉及63位中高层干部职权变化的上汽乘用车干部任免通知。通知显示,该文件抬头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乘用车板块,文件签发人为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该任免已于2025年2月12日起生效。

贾建旭
这则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乘用车板块的《关于大乘用车干部任免的通知》显示,此次高层调整是对上汽大乘用车板块的一次大规模人事梳理,主要涉及荣威飞凡品牌和名爵品牌,涉及调整的中高层干部人数多达63个。

不久前,上汽集团正在和华为合作打造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横空出世,有媒体报道,尚界第一款车将以上汽荣威旗下内部代号为“ES39”的车型作为雏形,搭载华为座舱和智驾,提供两个纯电续航版本,预计在今年四季度上市,覆盖15万~25万元售价区间市场,将成为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型。
由此,“灵魂论”成为过去,上汽新管理层拥抱华为,“尚界”横空出世,能否改变上汽颓势?
会对汽车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上汽能否借机打好翻身仗?
本期智库说,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FISITA中国大使刘小稚博士,对此发表精彩评论。

刘小稚
核心观点:
车企与科技企业合作的大势已经形成,上汽是在顺势而为。华为的技术可以极大弥补上汽在高阶智驾方面的不足。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是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体现。上汽需要放下大企业的骄傲,才能打好翻身仗。高阶智驾能力不足,上汽牵手华为顺势而为
智库君:上汽曾经明确反对第三方合作的模式,鸿蒙智行也表示过不会推出第五界,您认为,是什么原因最终促成了双方态度的巨大转变?
刘小稚:从内部看,过去六年,上汽集团销量从2018年超过700万辆滑落至2024年400万辆出头,而2024年净利方面最高预降达90%。新能源车方面,智己汽车仅完成了公司最低销量目标的约55%,即6.55万辆;合资企业方面,3大合资企业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特别是上汽通用仅有43.5万辆,同比下滑了56.54%。然而这轮颓势可能还会继续,目前还没有看到拐点出现的希望,这是上汽改变合作态度的重要原因。
从外部看,其他竞争对手如北汽、长安、广汽、奇瑞、江淮、赛力斯等车企都已经跟华为建立了合作,并有了问界这样的成功案例,车企与科技企业合作的大势已经形成,上汽只是顺势而为。

智库君:“灵魂论”成为过去时,您如何看上汽新管理层拥抱华为背后的原因?
刘小稚:高阶智驾能力是今后车企竞争的关键,而上汽在高阶智驾方面能力不足。
首先,上汽旗下的品牌包括智己、飞凡已经实现L2+辅助驾驶,但在城市NOA等高阶功能上尚未大规模落地,另外上汽在智驾算法方面主要还是依靠外部供应商,自研能力不足。
传统车企在软件开发、AI算法、云计算方面的是有天然缺陷的,而华为在ICT,包括5G、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却拥有深厚的优势,可以补足上汽的短板。
与华为的合作可以帮助上汽缩短智能电动车的研发周期,如城市NOA自研至少需要3-5年时间,而华为可以提供成熟的技术。其次合作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如华为的规模化芯片供应(如昇腾AI芯片)可降低智能硬件成本约20%,华为自研的96线激光雷达成本降至200美元以下,打破了海外厂商垄断。
总的来说,与其孤身苦苦挣扎,不如选择一个靠谱的外部合作伙伴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
不可能一帆风顺,上汽要复盘且要评估风险
智库君:华为目前四界中只有问界的销量一枝独秀,再引入尚界成功几率几何?对于二者合作的模式等等方面,有何建议?
刘小稚:首先,双赢和相互尊敬才能让合作走的更远,其次,任何大企业之间的合作都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不可能一帆风顺。上汽应当首先做出改变,这其实并不是上汽第一次尝试进行跨界合作,上汽曾和阿里合作推出RX5、智己汽车等项目,有一定的成果但未达预期。
上汽必须在战略定位、技术整合、组织变革、多品牌的资源协同、市场策略等维度进行深度的复盘,同时也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提前应对,包括品牌的主导权,技术依赖的风险等等。
智库君:上汽作为华为合作伙伴中规模最大的车企,双方联手会对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刘小稚:无论成功与否,上汽和华为的合作都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一个重要体现。
首先,行业层面,华为和上汽的将会加速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进程,推动更多的跨界合作;第二,供应链层面,传统Tier1将会收到冲击,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供应链关系将会被重塑;第三,在技术路线层面,高阶的智能驾驶将会加速普及,成本不断降低,标准化逐步建立。

时间紧迫、必须要快,但产品安全第一
智库君:2025年开年,比亚迪就宣布全系搭载“天神之眼”,终于把汽车价格的战火燃烧到了智驾领域,这对众多车企造成很大压力,上汽和华为应该如何应对?
刘小稚:比亚迪做“天神之眼”的发布是预料当中的事情,之前比亚迪的车被诟病智能化不足,“天神之眼”的搭载帮助比亚迪补足了这方面的短板。
比亚迪做智能驾驶有很多先天优势。首先,智驾是个动辄几十亿的烧钱的领域,比亚迪规模化的生产将大大地摊销研发成本;第二比亚迪高度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包括三电和半导体等核心零部件都是自产自研,拥有更强的供应链掌控能力和更大的成本优势 ;第三、比亚迪在电动化技术方面的积累包括电池管理技术、高压平台等等也都会给智驾铺路。
所以,对于上汽和华为来说,外部的竞争对手将会越来越强,时间非常紧迫,必须要快,同时永远将客户的体验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智库君:上汽能否借助华为打好翻身仗?
刘小稚: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百年汽车产业,上汽和华为的合作是产业变革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然而合作永远没有一帆风顺的,上汽必须要放下大企业的骄傲,虚心学习,这样才能走的更远,希望上汽能够打赢这场翻身仗。
往期链接:
智库说 | 吴松泉:不要恶性竞争,要价值竞争
智库说 | 董扬:锂电池太瓦时是如何炼成的
智库说|破解汽车供应链困境,六位汽车老兵发出呼吁!
智库说|反思比亚迪巴西事件:中国车企出海要补的课很多
智库说 | 左延安谈本田日产合并:能否再出现一位“戈恩”很关键!
智库说|刘小稚:现金流是生命线,海外扩张应循序渐进
梅松林论车|哪吒汽车启示录:根本症结在于战略路线摇摆
智库说 | 吴松泉:应继承40年来汽车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好的经验
智库说 | 董扬:优势企业拖欠款也应列入行业自律范围
智库说|张君毅:外资车企入华40年,期待奥迪用“倾听”破冰
智库说 | 吴松泉:汽车业“五期”叠加,别忽略5大镇痛和风险
智库说 | 董扬: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三点理由
智库说|销量“周榜”里的秘密,蔚来、理想为何分道扬镳?
梅松林论车|美国汽车市场也要引进一条“大鲶鱼”
智库说蔚来|左延安:有芯有魂,情理之中,成本之外
梅松林论车|美国汽车市场也要引进一条“大鲶鱼”
智库说|吴松泉:传统汽车合资企业亟待实现四个转变
智库说 | 董扬:低空经济也是汽车产业的机会
智库说|郑赟:泰国的日系车天下将被撼动?
智库说 | 何仑:避免换道翻车,“油电同权”要倒计时了
智库说 | 吴松泉:“卷”的底线是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智库说|安庆衡+张君毅:反思武汉无人车事件,自动驾驶不进则退
智库说|朱西产:人车同权,无人驾驶汽车应赋予人类驾驶员相同的路权
智库说|刘岱宗:自动驾驶引发“阵痛”无法避免,谨慎大规模推进是关键
智库说|郑赟:欧盟反补贴关税,让中国车企对目标市场更加明确
智库说|吴松泉:着眼于“四个强化”,建议尽快启动氢能高速示范
智库说|张君毅:欧盟反补贴关税只是开始,中国车企应退出盲目竞争
智库说|刘小稚:上汽,被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智库说|张君毅:上汽换帅,止血以稳固,变革以发展
智库说|安庆衡+左延安:员工收入和供应链不能“卷”
智库说 | 付于武:再不纠正“卷”就会扭曲整个产业的价值观!
智库说 | 再出发,夹缝中的领克需要被看见!
智库说 | 沈进军:驱散内卷阴霾,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发挥作用!
智库说 | 吴松泉:妥善处理废旧动力电池意义重大且紧迫
智库说 | 董扬:内卷严重,政府应该管控市场竞争规则
智库说|郑赟:面对“内卷”,中国车企需要全球视野
智库说|何仑:不要让电车长成巨婴!
智库说 | 何仑+钟师:面对内卷,车企底气各不相同
智库说 | 张君毅:上汽固态电池不是噱头,“整零合作”是大势所趋
智库说 | 原诚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梅松林论车 | 比亚迪、吉利热效率之争,利远大于弊!
智库说 | 左延安:过度竞争在侵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智库说 | 何仑: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智库说 | 吴松泉: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五大问题
智库说 | 致魏建军,初心、聚焦、放权!
智库说 | 长城,到底怎么了?
智库说 | 何仑:驾驶辅助,别一天到晚瞎忽悠
智库说乐道 | 刘小稚:不要陷入多品牌的泥潭,通用是前车之鉴
智库说 | 朱西产+钟师:上汽奥迪,新阶段与新挑战
智库说乐道 | 张君毅:多品牌是手段,正道是做强品牌!
梅松林论车|零跑“新合资模式”出海,有利有弊、先易后难!
智库说 | 乘用车乱象不应在商用车重演
智库说 | 付于武:车圈“饭圈化”,应引导公众关注“含金量”更高课题
智库说 | 对比:中美汽车在对方的存在感相差几何?
智库说 | 何仑:北京车展,同质化内卷到底有多可怕?
智库说 | 安庆衡:反思北京车展,下个十年谁能走下去?
智库说 | 董扬:液态和固态电池将长期并存
智库说 | 日系车企联手中国大厂背后说明什么?
梅松林论车 | 理想,洗掉狂妄的浮躁气
智库说 | 吴松泉:新能源快速替代燃油车背后的三大风险
智库说 | 董扬:从小米造车到北京汽车工业的思考
智库说 | 梅松林:中德汽车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战略合作
智库说 | 金伟华:内卷无意义、雷军的使命更厚重!
小米造车启示录 | 梅松林:小米是一个相对均衡的六面战士
小米造车启示录 | 刘小稚:固定打法击穿盈亏平衡点!
智库说 | 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
智库说 | 张君毅:用户和生态也是“双刃剑”
智库说 |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是雷军
智库说 | 刘小稚:小米汽车最大的劣势在制造端
智库说 | 梅松林:小米汽车不太可能一击就中
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
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
智库说 | 吴松泉: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直面五大差距
智库说 | 梅松林:卓越的创业者在争议中自我突破
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
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
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
化的品牌
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
智库说|赵福全:汽车供应链管理理论需要重构!
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特斯拉无人可以复制
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FISITA中国大使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