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高
徐家麟,是我人生的领路人,是前辈,更是楷模、是标杆。

徐家麟先生
1998年,我出版第1本书《雅苑笔记》,是老徐帮我写的序。他这样勉励我:“实实在在地做人,才能实实在在地写文章”。老徐是我加入省作协的介绍人。我们一起多次出席过省作协代表大会,经常一起参加各种各类活动,我们一起编过书、编过杂志,合作写过不少的文艺评论文章,刊登时常把我的名字放在前面,让我感到非常不自在,其实是老徐在抬举我,作为学习和传承,近些年,凡与文友合作署名,我总是主动列后。老徐在电视台主抓文艺工作,常邀我参加他组织策划的一些文艺活动,当评委,出主意,提建议。

我与老徐有太多的“相似”。他生前我们很合得来,我们都看淡名利,沉浸在自己的爱好和写作中。我们在努力写好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在编辑这一行都干得比较出色。我们都乐于助人,愿以自己所能,尽力帮助别人,简简单单做人,无愧于心;本本分分做事,不欺于人。我们都属鸡,老徐大我12岁,学讲五德,性格相投。我们都是“嘉兴”人,普通话、金华话讲得都不地道。我们学的是理工科,老徐是化工,我是化学,后来都应工作需要弃理工而从文学,创作小说、诗歌与散文。后来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匀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写一些科普作品,编辑科普书籍、杂志,为他人作嫁衣裳。

最难忘的2017年12月30日,老徐72岁时,帮助操办了我的一场“婚礼”。那年我与爱人都60岁了,80年代初结婚时因能力所限一直没办婚礼,这成了我与爱人的一个人生遗憾,而补办一场有意义、有文艺气息的婚礼,成了我与爱人共同的心愿!老徐精心策划、仔细罗列嘉宾名单,并亲自担任主持人。老徐事先拟了许多吉祥和美好的联句,现场布置书法家书写,还专门请了茶艺师现场表演、摄影师现场拍摄。“婚礼”热热闹闹,近200名文艺界特别是书画界的朋友光临并作见证,同时向大家赠送《我的父亲母亲》画册,这样的场面和情景,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文化人身边、发生在金华这个不大的城市,是前所未有、不可想象的!

可惜,时过半年,老徐不幸离世,文艺界文化界文学界失去了一位好人!临别前10天左右,我和爱人去家中看望他,他很是乐观地说,有许多的事(主要是指创作上的事)还没完成,待手术后要抓紧补上。然而,斯人已逝,生者如斯。离别老徐,格外心痛,直到现今仍觉如此,因为,心中常有思念,感觉老徐一直就在身边,有时是老师、有时又是兄长!
(在2024年05月19日《纪念老科普作家徐家麟先生恳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