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禅风,画雅艺|从海幢寺书画探岭南文脉传承

文旅中国 2024-10-14 10:26:17

▲ 西班牙人阿格特定制海幢寺外销画册 清 广州市海幢寺藏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未有海幢先有鹰爪。”这是广州的一句俗语,说的是广州的两大寺庙——光孝寺和海幢寺。现今的广州,光孝寺因其历史更久、香火更旺被人所熟知。但其实,明清时期,海幢寺与光孝寺齐名,与华林寺、六榕寺、大佛寺一起,并称为广州佛教的“五大丛林”。

僧人书画是海幢寺最为出名的历史特色。自唐代以来,岭南佛门中就不断出现一些能书善画之人。尤其是明清易代之际,以天然和尚为代表的岭南寺僧迅速崛起,他们以广州海幢寺为主要活动场所,修习佛法、赋诗讲学,借书画娱情,与文士雅集,名噪一时,历经数代传承而风雅不减,成为我国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展”就精选了岭南寺僧书画的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系统梳理其艺术发展脉络和艺术风格,展现了岭南寺僧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

海云书派以禅通艺

明末清初,时局动荡,一部分文人士大夫深感家国之痛而回天乏力,于是便隐逸山林,或逃禅佛门。这在广东表现得尤为突出。历史学家邓之诚编著的《清诗纪事初编》就曾写道:“沧桑之际,粤中士人多从彼教游,所谓十家王谢九为僧也”。

在广东文人僧侣中,有不少是能书善画的。绘画方面,以擅画山水的赖镜与诸艺兼擅的大汕为著,书法方面则首推天然和尚函昰及其弟子所形成的“海云书派”。

函昰,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原籍广东南雄,后迁番禺。他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中举人,后因时局动荡而放弃仕途,崇祯十三年去往庐山出家为僧,得法名函昰。明清之际,函昰历任海云、海幢、丹霞别传等寺住持,成为广东佛门中的领袖人物。

“函昰既是明清之际的岭南佛门领袖,又是著名的书法艺术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高露表示,函昰“以禅通艺”,将佛理融会于书法当中,其书法纯任天然、空灵静寂、道韵深邃,似有一种山林之气弥漫其中。

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行书五言诗轴》便是函昰的代表作,裱边另有梁启超于1927年9月题识,从天然署款可知该书当为函昰晚年归雷峰海云寺后所书。整幅作品一挥而就,气势磅礴。词意与字体相得益彰、浑朴自然,清爽洒脱而不失恬淡优雅。这与函昰的其他作品相比,显得更为老练、劲健与闲适。

《请雷峰天然老人住丹霞启》卷也是广东省博物馆的珍藏。清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函昰弟子今释到广东韶关丹霞山创办别传寺。此后数年,在今释的苦心经营下,别传寺规模初具。至康熙五年(1666年),今释以颇具气度的行书撰写《请雷峰天然老人住丹霞启》,恭请本师赴丹霞主院开法。高露解释道:“该作品涉及丹霞别传寺创建开法历史,兼具艺术与历史文献双重价值,实在难得。”

海幢寺外销画曾轰动欧洲

海幢寺的书法、绘画、经籍刊刻、建筑园林等艺术文化都蕴含着岭南文脉的千年传承。正因此特点,至清代中期,海幢寺成为清政府对外文化宣传的重要场所。

根据清代夷务管理制度规定,西方人在广州口岸的活动范围极小,嘉庆、道光年间,广州河南万松园和海幢寺一带,成了官方指定的外国人游散之地,因而这些地方的花园风景也成了外销画的题材。

所谓“外销画”,是指为迎合西方社会热衷“中国趣味”的风尚,中国画师用西方的颜料与毛笔,用中西结合的写实技法,画出一张张带有中国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外国人。

这一时期的许多游记与外销画都对海幢寺进行过详细的记载和描绘。以清新淡雅、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而著称的《西班牙人阿格特定制海幢寺外销画册》是海幢寺所藏的珍贵文物。

“该册页为西班牙皇家菲律宾公司首席代表曼纽尔·阿格特于1796年定制,当时它被带回欧洲后便引起了极大轰动。”高露介绍,此册共四十八开,其中四十四开为水彩画,每一页均以图解形式用水彩及描金详细描绘了18世纪的海幢寺中各庙宇近景及庙宇内所供奉的神像。扉页以西班牙文及中文记录其所有者及册页信息,并附折叠式海幢寺全景地图,其绘画之精细程度远超于其他18至19世纪的一系列外销画作品。

“海幢寺外销画在绘制上采用了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和禅风雅致,也有着独特的地域风格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蕴。”高露表示,清代广州海幢寺外销画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物证,透过海幢寺呈现岭南地区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的对外文化交流情况,也为考察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提供了个案和切入点。

责编:武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