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私?聪明人都懂得,必须正确对待别人的自私!

老方说老方说 2023-11-12 16:19:07

喜欢说人自私的人,往往是因为别人没有让他赚到便宜。

对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来说,最好的情况就是所有人都不自私,唯有他一个人自私,这样最符合他的利益。

这就像坏人最喜欢劝人学好,羊多了,狼最高兴。

自私是人性的弱点,如果我们克服不了自己的弱点,又凭什么苛求别人去克服呢?

这正是问题所在。

人非圣贤,孰能无私?

我们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自私的,人在基因层面就是自私自利,这符合人性,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底层逻辑。

世上所有的学问,都离不开一个趋吉避凶,趋利避害。否则如何吸引别人来学习呢?

一个人完全没有私心的话,又如何活下去?所以,我们不妨客观看待人性的自私,自私自利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我们非要找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打交道,那我们就会沦为孤家寡人,被世人所排斥。

但自私确实带来很多问题和麻烦,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是因为彼此的自私不可调和,每个人都不想吃亏,种种猜忌、斗争又加剧了社会的矛盾,造成了人际关系紧张,给人生带来了诸多的阻碍和不便。

既然人人都是自私,那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个局面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根本问题。

聪明人都懂得,必须正确对待别人的自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为自己的私利而忙碌。

“等你年事稍长,就会发现,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容忍的生活场所,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

这才是聪明人的态度。你只有站在别人利己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和谐人际关系,达成自己的目的。反过来说,如果你是诉诸于道理而非利益,那你就会举步维艰,举世皆敌。

曾国藩当年带兵打仗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一开始他觉得自己是站在大义的高地上,对别人的私心杂念各种看不惯,结果搞得天怒人怨,孤立无援。后来他想明白了“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的道理,这才成就了自己的功业。

管理就是顺应人性,能做到这点的人就可谓一流高手。而如果还能违背自己自私的人性,超越自我,那就是超一流的高手了。

自私是一种生存策略!

不得不说,人世间有些人确实善于忽悠人,他们会用一些概念和道理来劝别人奉献自己,从古至今,多少人为了一个“别人说好”的理由和诱导,就吃了大亏,受了大难?

对于这些人,如果你就是自私,只顾自己,那他们就无计可施了。

实际上,好人必须比坏人更聪明更有能力才行,“老好人”更像是骂人的话。人生在世,先是自私才符合人性的规律。

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上,为了更高的目标,如果能够超越自我,甚至达成无我之境地,无我利他,那才是真厉害。

但很多人其实是自欺欺人,本来是自私自利之心,非要扭曲自己,那就是自讨苦吃,自作自受了。

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故事的大意是,鲁国有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沦为奴隶,只要能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奖励。子贡这样做了,但他自诩施恩不图报的君子,就拒绝了国家的奖励。孔子说他做错了。而子路从河里救人后接受了一头牛,孔子却说他做对了。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人们,“好人好事”的标准不能太高,否则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好事了。好人好事必须有奖励和彰显,这样才能影响更多人去做好事,如此社会风气就变好了。

总之,利人亦利己,源源不断,这才是人间大道。

0 阅读:38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