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在常清君看来,历史,是当时的现在,是现在的过去,也是过去的过去的将来;历史,兼有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等多种功能;历史,值得我们重温再忆,于是创作了“历史故事——曾经如此那些”系列原创文章。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句话出自西汉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刘向所编纂的《战国策》的开篇首句,意思是有时说话的技巧谋略,其作用甚至超过上百万人的精兵强将;一个人的辩论才华,有时甚至比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九鼎都还要重要。
这不仅说的是格言哲理,还具体涉及到古代一位大臣谋士,一则历史故事。常清君在此就来讲述一番。
01
话说战国时期,秦国出动军队逼近当时的东周城外,企图向东周国君索要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九鼎,这个时候的东周王朝虽然还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国力却已经逐渐衰弱,而四周诸侯国林立,尤其是像齐国、秦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等战国七雄,其实力甚至还超过东周王朝。所以,派兵和对方硬拼肯定是不行的。
东周国君为此弄得来茶不思,饭不想,整日忧心忡忡,就找朝中大臣、谋士颜率商讨对策。颜率安慰他说:“大王用不着为这件事情忧虑,派我到东边去向齐国搬来救兵就可解决问题。”
东周国君于是采纳了颜率的建议(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呀!)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的秦王简直是暴虐无道,无故出动大军兵临城下威胁我天朝,还恬不知耻地提出索要国宝九鼎的无理要求。我天朝君臣一起商讨对策,大家最终一致认为:与其把国宝九鼎给与暴虐无道的秦国,还不如赠送给齐国。对于贵国来讲,一旦出兵相救,一方面既可以挽救面临危亡的天朝而从此美名传天下,赢得人们的认同和赞誉;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像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我们非常希望您能答应我们的请求。”
齐王一听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等一举多得的美事,当然十分乐意,立刻派齐国名将田忌(成语“田忌赛马”的主角之一)率领五万大军前往救助东周。
02
以齐国当时的国力,包括田忌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的作战能力,完全可以与秦国抗衡。秦王于是只好知趣地撤回军队。
齐王一方兑现了逼退秦军、救助周朝的约定后,自然要周朝一方也兑现约定,即颜率当初许诺的赠送九鼎。
这下周朝周君又再次茶不思,饭不想,忧心忡忡起来(瞧他这天朝国君当得何等窝囊)。
大臣、谋士颜率再次安慰他说:“大王同样用不着担心,还是派我再到齐国去走一趟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有了上次派颜率到齐国就轻松搞定的先例,东周国君这次当然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颜率再次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一次我天朝幸好依靠贵国派兵相救的义举,才使全国上下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呢?”
齐王说:“我打算借道梁国将九鼎运回齐国来。”
颜率说:“千万不可以借道梁国呀!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都是当时的地名)一带谋划这件事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如果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运得出来。”
于是齐王又说:“那么我就将其借道楚国运回齐国怎么样?。”颜率回答说:“这也万万行不通呀!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也是当时地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可能再运得出来了。”
03
这让齐王开始有些蒙头了,说:“那么我究竟该从哪里把九鼎运回齐国呢?”
颜率说:“我天朝君臣们也在私下里为大王考虑这件事呢。因为九鼎这种国宝,并不像醋瓶子、酱坛子一类的东西,可以随便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轻松弄回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能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讨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运输其中一鼎就直接动用了九万人,如果要运输九鼎的话,就需要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呀(已经开始普及九九乘法表了),需要辅助运输的士兵、工匠更是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即使大王您有这样庞大的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我们都一直替大王担心呢。”
这等口才,常清君感觉真是一流。
齐王说:“你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不想把九鼎给我嘛!”
看来齐王此时总算有些明白过来了。
颜率赶紧解释说:“我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您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们随时做好赠送九鼎的准备。”
这等辩才,在常清君看来的确世之少有。
齐王最后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此时的他,心里一定如同打翻的五味瓶一般,酸甜苦辣咸全都有了。
04
这则历史故事记载于《战国策》卷一《东周策》开篇的《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中。
写到这里,常清君又想到了另外两则历史故事,一则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完璧归赵”,另一则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唐雎不辱使命》,这两则故事也都涉及到秦国国君假装虚口答应用城池来换取和氏璧和安陵国,其实只是巧取豪夺而已,只不过前者是秦昭王,后者是秦始皇。
看来秦国国君不少都有想白占人家便宜这个坏传统,而蔺相如和唐雎采取的方式,都是与不讲信用、当老赖的秦王面对面以死相拼,才得以保全国宝或国土,而相比起来,颜率采取的方式要温和、高明得多。
不过在常清君看来,蔺相如和唐雎面对的毕竟是动辄出兵抢占、不讲信用的秦王,而颜率面对的却是信守承诺、及时出兵相救、在历史上名声一直不错的齐威王。而且颜率他代表的并非是自己,而是东周这个政权呀,这样轻言寡信,做一锤子买卖,自己败坏自己的名声,下次再遇到类似困境,谁还会再当冤大头出兵相救呢。
即使实在舍不得送出九鼎这样的传世国宝,也该通过其他方式来感谢出兵相救的齐国呀!
常清君认为这则历史故事,可以作为辩论口才的教材,却不宜作为处世为人的模板。
有趣的是我们常用“一言九鼎”来形容言而有信、说话算数。
常清君云:辩论外交需雄才,为人处世应守信。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