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权力极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国家都高度私有化,属于皇帝一个人,皇帝可以号令所有的人,吃的是山珍海味,用的是绫罗绸缎,这样的神仙日子谁会不想做皇帝?所以历朝历代都会有人想要挑战皇帝的权威,这是一桩豪赌,因为如果赢了,那么能够做皇帝的就是自己,但是如果输了,可能就要被株连九族。即便如此,还是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因为得到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领袖,在明末时期,上位者昏聩,宦官当道,根本难以照顾百姓,所以农民们哀声连天,才会有人奋起反抗。张献忠带领的那一支起义军可以说是所向披靡,重创了明末皇室的统治。但是关于张献忠此人,史书评价是非常极端的,他在川期间也是非常暴戾的,他曾经让和尚吃肉,否则屠城,和尚最后只说了10个字,这一句话后来成为了千古名言。
张献忠此人从小生活环境就非常恶劣,在这种环境下才养成了他非常急躁甚至可以说是暴躁的性格,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保护自己。在乱世之中,人人的生活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人们争夺抢掠一切资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活下去,为了活下去每个人都都在所不惜。张献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在乎,最后为了活下去,掀起了大旗开始造反之路。
一开始的张献忠可以说是面黄肌瘦,这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但是在行军打仗这件事上,没有一个人赶低看张献忠,他从一开始带领着几千人的队伍到了最后队伍壮大到几万人,不得不说是军事奇才。后来张献忠经历了朝廷的招安,发现明王朝的统治实在是腐朽不堪了,他又重新开始了带领农民起义东征西战,但是这一次并没有之前那么顺利。
公元1640年,张献忠因为一次作战失败来到了四川,正是因为在四川的这一切,历史上对于张献忠的评价才非常差劲,我们很难知道张献忠在四川时期是不是因为作战失败从而心态发生了逆转,但是他表现出来的的的确确就是一个非常嗜杀的人。他太着急了,想在四川这里建立一个稳固的统治,为了能够更快的安稳下来,他选择的办法就是杀害四川人民,用一种暴力的方式让四川人民妥协。
当时张献忠带领着一队军马路过了一个小寺庙,在这个小寺庙中,就像是一个久违的桃花源,僧人们只管自己的生活,对于外界的世事都一概不知。一朝迎来了这些人,僧人们以为他们是替农民起义的正义之师,所以对于这队人非常热情,并不知道这些人皮下是怎么样的一群恶棍。
当时他们在佛门之地喝酒作乐,张献忠更是灵机一动,一定要让寺里的和尚吃肉,和尚当然是不吃肉的。我们都知道佛教讲究的就是“慈悲为怀”,最忌讳乱开杀戒,对于一切生命都是非常尊重的,所以他们更不可能吃肉了,平常里都是吃一些素食。张献忠遭到了和尚的拒绝以后,突然暴怒,说这些和尚如果不吃肉的话,他就要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把城里的百姓全都杀光。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一方面是自己一直信守的道义,另一方面则是泱泱无辜百姓。这个时候,有一个和尚站了出来,他先是祈求张献忠能够放过城里的百姓,得到张献忠的应允之后,他就吃下了肉。最后这个和尚只说了10个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当时在场的人都沉默了,心中对于和尚无比敬佩,张献忠也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于是带领自己的部下离开了这里,不再打扰佛门清静。
结语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难道是在教我们不要拘泥于形式,只需要在乎自己的内心吗?我认为这句话恰巧重要在后半句,心中要一直装着佛祖,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内心里都要有一把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只要内心这把标尺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外在的无论是“酒肉”还是其他事情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只需要做到俯仰无愧于天底,无愧于心,就足够了。那么张献忠是否做到了坚持自己心中的道义呢?我们不得而知他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