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给老人免费做手术实为骗保?

小张闲唠嗑 2024-12-18 20:46:50

令人疑惑的事儿。柯朱村的柯先生反映,前段时间他76岁的老母亲在家中摔倒后,家人才得知老人在摔倒前一天做过白内障手术。原来,当天一大早,老人听到村里有喇叭在宣传免费体检,上前了解情况后,就被车接到了莆田平安医院,并且当天就在院内做了白内障手术。

老人家说,整个过程中手术、吃饭以及住院都是免费的,所以就在《手术同意书》等多份材料上按了手印。术后住了一天院,第二天便由专车送回了村里。不过柯先生却对此有诸多担忧,母亲年事已高,本身还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在家属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送到单程就需要四十几分钟的医院,还打麻醉做了手术,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而且老人不会用手机,病案中填写的电话号码也是错误的,要是当天就诊出现什么紧急状况,医院根本难以联系到家人。

再看结算清单,柯先生母亲此次手术所产生的医疗费总额为4050.17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3235.22元,个人现金支付814.95元,但老人家明确表示院方没有向她收取任何费用。当天在该家医院,记者还见到了多名老人,他们也都称是在村里被人“专门”接来,同样是免费体检做手术。

面对家属的质疑,院方表示只负责接诊,老人怎么来的和他们没关系,而对于免费手术这一关键问题,院方却没有作出回应。城厢区医保部门称此前接到投诉介入过调查,因相关费用都有实际使用项目,暂未发现欺诈骗保行为,同时城厢区卫健部门表示,若涉及“医托”,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5月,就曾有媒体揭露过一个“骗保”案例,汾阳残康中医医院打着“免费为五保户老人看病”的幌子,以定期体检名义,上门接送当地农村的特殊人群到该医院住院,住院期间还提供免费餐饮。可经过公安部门初步核查,发现有8人的调查笔录与医保系统显示的住院情况不符,这意味着医院很可能存在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后来医院迫于压力开展自查,于5月2日向医保监管部门上交了违规使用的医保金额197601元。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类似情况出现。比如福州医保局曾揭露的一起民营医院医保欺诈案,该民营机构以“免费住院”吸引参保者,尤其是老年人,声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自费部分全免,多数接受“免费”服务的老人仅需支付少量伙食费,对于治疗细节和费用则一无所知。一些患者经历治疗后病情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加重,且发现无论何种疾病都被施以相同治疗项目。还有2013年至2016年期间,天津某民营医院以持医保卡到医院看病可以免费治病、免费接送、免费吃饭、免费住院以及出院时获赠药品或者现金等为噱头,吸引大量城乡医保持卡人到医院虚假诊治、住院,骗取医保基金1亿余元。

这些案例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老人们往往都是被“免费检查、免费治疗”等名义诱导,有专车免费接送,自己不用花费一分钱。种种现象都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也凸显出对医院此类“免费”行为加强监管、深入调查的紧迫性,毕竟医保基金可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啊。

在医院骗保的诸多手段中,虚假住院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样,比如我们常常会发现住址相同或相近的多人,会同时住院、同时出院,这些人大多是通过体检或者“熟人”介绍的方式入院的,相关部门通过对患者进行电话询问或者现场询问,就能比较容易查实这种情况。

还有些市内医院,为了躲避检查,往往会选择特定的时间让患者住院,大多是选择周末或者大假期期间住院,而且住院时间通常都比较短,这种情况通过对入出院数据进行分析,也不难发现端倪。另外,多人或者同一人多次住院的病历,也存在着明显的规律,住院病程、检查项目、治疗手段基本都是一个模式,收费项目也十分相似,只要核对多本病历,就能轻易发现问题。

除此之外,有些医院以骗取医保基金为目的,吸引轻症患者、患有老年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或者本身没病只是来体检的人入院治疗,而在住院期间,参保人可能长时间离开医疗机构,并没有进行相关实质性的诊疗,通过虚构医药服务来造成医保基金的损失,像这种挂床住院的行为同样也属于虚假住院行为。虚假住院、挂床住院等情况更多地发生在盈利性质的医院以及偏远地区的医院,对象主要是那些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小便宜的患者,比如低保、五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门诊特殊疾病人群、单行支付药品使用人员、血液透析人员等本身经济压力比较大的人群。

伪造检查报告也是医院骗保的常用手段之一,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况。例如,有时候会出现多份彩超报告,尽管采集时间不同,但序号、图像、内容却完全一致;或者是多名患者的彩超图像采集时间完全相同,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医疗检查逻辑。

在X线摄影方面,也存在图像为“黑片”“空片”,但医院依然收取费用,还使用医保基金进行结算的现象,甚至还会有X线摄影报告与图像显示的检查部位不符的情况,比如报告写的是胸部,可图像呈现的却是手部。

而在CT检查报告这块,问题同样不少。有的外检机构本身并没有资质,却出具了CT检查报告;有的医院CT收费数量远远超过CT机上影像记录的实际开展项目数量;还有的医院CT胶片收费数量也远超实际使用的胶片数量。甚至存在放射科医师离职后,医院仍旧以该医师的名义出具CT检查报告的情况,又或者某医师处于多点执业状态,在其第一执业点工作期间,另一家医院却仍能出具该医师签名的CT报告。

不过,要核实检查的真实性,也有相应的办法。可以通过提取病历、查看医务人员排班本、调取彩超及影像设备中的储存数据等方式,锁定病历书写中的医护人员签名与上班时间是否吻合、同一时间是否有重叠冲突、笔迹是否雷同,同时通过核查检查报告单比对彩超、影像储存数据,记费数量比对彩超、影像数据储存量等,就能发现其中的猫腻。而且,随着近年来医保稽核检查的深入,医疗机构合作的外检机构也成为了重点关注内容,可通过查看院方与三方签订的协议、付款凭证、资质报告以及备案信息等来进行核实。

伪造病历文书在骗保行为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诸多具体的情形。比如有的医院存在无麻醉师执业资格的助理医师,却在手术及麻醉记录单上伪造麻醉医师签名的情况;还有无医学影像诊断资质的助理医师,违规从事超声诊断工作。

另外,部分医院的多份病历中,同一医师签名差异大,与“签名印章图样”不符,又或者是某位多点执业的医师已经取消了在该院的执业备案,但医院依旧出现大量该医师签名的病历。而且,签字医生的书写工作量有时候明显不合常理,甚至会出现同一医生在同一时间书写多份病历,或者病历书写时间早于病人入院时间等异常情况。

对于这些伪造病历文书的情况,可以通过查看劳务合同、工资表、排班表以及和当事人谈话等形式来进行核实。除此之外,伪造病历文书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为未住院医疗的参保人员编造住院病历并进行医保报销;将未施行的检查、治疗、手术、药品等项目通过下达医嘱,并在病程记录、治疗记录、手术记录、处方等体现相应内容,以此来增加医疗费用,骗取医保基金;或者通过伪造、变造医疗文书达到实施某种检查、治疗、手术、用药的目的,进而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增加医保收入。

检验科也是容易出现骗保问题的环节,虚构检验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常见的是检验科多份检验试剂过期、检验仪器故障、甚至检验医师未出勤,却依旧出具检验报告。

而且,还存在仪器设备检测量少于计费数量的情况,也就是实际检测的量根本没达到收取费用对应的量;或者检验试剂采购和仪器使用的试剂量小于检验报告出具数量、计费数量;有的医院未采购相应检验试剂或根本没有检验设备,却收取对应检验费用;甚至还有未做相关检验,就直接出具虚假报告单的情况,又或者多份检验报告数据一样,仅仅是时间不同罢了。这些虚构检验项目的手段,都是医院骗取医保基金的常见方式。

虚构医药服务同样是医院骗保的常见手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在理疗室,常常会出现开展针灸、推拿等项目的人次远低于上传医保申请结算这些治疗项目的人次数的情况。

有些医院有相应的设施设备,但是治疗记费人次、频次、时长却超过了医用治疗仪器设备一天最高治疗核定工作量,明显存在不合理之处;还有的医院在未做治疗的情况下,就出具虚假治疗单,收取治疗费用,还将其纳入医保结算;甚至存在无治疗相关的医用仪器设备,却收取对应治疗费用的情况。

另外,同一部位在同一时间点进行两种及以上的仪器治疗、中医理疗及检查等情形,治疗时间登记不合逻辑,这也是虚构医药服务的一种表现。再者,部分医院还会截留药品,通过少配药或者不配药获得多余药品,将这些药品另作他用或者再次进入医用领域,以此来骗取医保基金,像虚增病种开具药品,实际却未给患者配药或使用;夸大病情,加大处方量多开药,但实际少配药或不配药;不遵医嘱配药,少配药或不配药等情况都较为常见。医院就是通过这些虚构医药服务的手段,骗取医保基金,增加自身收益。

在医疗领域中,部分私立医院推出的免费手术服务,从经营逻辑上看存在诸多疑问。就拿白内障手术来说,这虽然是常见的微创手术,但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都可能影响手术风险,临床医学教科书也明确指出,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时,需要对心肺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术前准备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而从成本角度分析,一位私立医院从业者透露,一台标准的白内障手术,医院的成本至少在200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人工、设备折旧等支出。正常情况下,医院做一台手术,即便患者有医保报销一部分,往往也还需要自费承担一部分费用。可如今私立医院不仅不收患者的自费部分,还要承担接送、住院等额外开支,这着实让人费解,这笔账怎么算似乎都不符合正常经营的逻辑。

深入调查后会发现,这背后可能涉及一个复杂的利益链条。某医疗器械销售人员曾透露,人工晶状体的采购价和销售价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空间。比如一个售价5000元的晶状体,医院的实际采购价可能只有1600元左右,通过合理调配这部分差价,医院似乎就可以做到让患者零支付。但这种看似让患者受益的操作背后,到底是否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毕竟医院作为盈利性机构,这样做肯定有着其想要达成的利益诉求,而这背后的利益链条到底是如何运转的,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深挖。

在这些免费手术的背后,其实潜藏着不少可能的骗保风险点。一方面,部分医院可能会诱导那些并非急需手术的患者接受手术。医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因各类医保欺诈被查处的案件数量并不少,其中就存在通过一些手段诱导患者过度医疗,进而套取医保基金的情况。比如,有些老人本身病情并没有到必须立刻手术的程度,但是受到医院“免费”的优惠政策吸引,最终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这不仅对老人自身健康存在潜在风险,而且无形中加重了医保负担,挤占了那些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资源。

另一方面,虚高进价套取医保基金也是常见的风险所在。部分医院在医疗器械、药品等采购上做文章,故意抬高进价,然后按照正常的报销比例从医保基金获取更多的支付金额。例如,在人工晶状体等医用耗材方面,可能实际采购成本较低,但向医保部门申报的进价却虚高不少,由于医院确实又提供了真实的手术服务,且收费标准表面上并未超出医保限额,所以这种手法往往较难被发现。

这些骗保行为对医保资源的影响不容小觑,医保基金可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一旦被不法医院通过这些隐蔽手段骗取,就会导致医保基金的浪费和流失,使得那些真正急需医疗救助、符合医保报销条件的患者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损害的是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对于医院的免费手术行为,必须要严格监管,仔细甄别其中是否存在骗保风险,守护好医保基金的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识别医院是否存在骗保行为。首先,查看住院人员情况,若发现住址相同或相近的多人同时住院、同时出院,或者同一人频繁住院,这可能存在异常,因为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这样集中且规律的住院现象,很可能是医院为骗取医保而组织的虚假住院行为。同时,关注住院人员的实际状态也很关键,比如有的患者明明在住院期间还正常上班,像曾有医院的住院信息显示,有患者住院几十天,但核实单位考勤记录后发现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单位上班,这就是典型的虚挂床位骗保费情况,说明医院存在骗保嫌疑。

核对检查报告及病历也是重要的识别手段。例如查看彩超报告,要是出现多份报告采集时间不同,但序号、图像、内容却完全一致,或者多名患者的彩超图像采集时间完全相同,那就不符合正常医疗检查逻辑,可能是伪造的检查报告用于骗保。再看CT检查报告,若外检机构无资质却出具报告,或者CT收费数量远超CT机上影像记录的实际开展项目数量,以及存在医师离职后仍以其名义出具报告等情况,都值得怀疑。病历方面,若存在无相应资质的助理医师伪造高资质医师签名,同一医师签名差异大、书写工作量不合常理,比如同一医生在同一时间书写多份病历,或者病历书写时间早于病人入院时间等情况,那这份病历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医院有可能借此骗取医保基金。

还要留意收费与实际服务是否匹配。在理疗室,如果开展针灸、推拿等项目的人次远低于上传医保申请结算这些治疗项目的人次数,或者医院有相应的设施设备,但是治疗记费人次、频次、时长却超过了医用治疗仪器设备一天最高治疗核定工作量,又或者在未做治疗的情况下,就出具虚假治疗单并收取治疗费用还纳入医保结算,甚至无治疗相关的医用仪器设备却收取对应治疗费用等,这些都是虚构医药服务来骗保的表现。另外,关注药品配备情况也不容忽视,像虚增病种开具药品,实际却未给患者配药或使用;夸大病情,加大处方量多开药,但实际少配药或不配药等截留药品的行为,也是医院骗保的常见招数,我们可以通过核对医嘱、实际用药情况等与收费明细进行对比来发现问题。

对于防范医院骗保行为,需要医保部门、医院自身以及患者及家属等多方共同努力。

医保部门要加强监管审核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比如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医保结算流程,系统具备数据分析和异常预警功能,对异常数据进行自动标记,便于后续审核。同时,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惩,绝不姑息,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效应。并且,要完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患者及家属等积极举报可疑的骗保行为,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让骗保行为无处遁形。

医院自身要规范内部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坚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掌握入院标准,严禁无指征住院、低标准住院以及挂床住院等情况发生。设立专门的医保审核小组,成员涵盖医疗、财务、法务等专业人员,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医保结算进行内部审计,加强对临床医疗科室、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督促大家严格遵守医保相关规定。此外,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大家明白骗保行为的严重性,坚守医德医风,以患者的健康为重,而不是追求不正当的利益。

患者及家属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在就医过程中多关注手术及治疗情况,仔细审阅所有的医疗收费明细,确保所支付的费用与所接受的治疗相符。如果发现疑问,例如治疗项目与病情不符、收费不明晰等情况,应及时向医院相关部门咨询,要求解释清楚。同时,注意保留就医记录和票据,以便在必要时进行维权,若怀疑医院存在骗保行为,可通过拨打医保局举报电话、写信或者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进行举报等方式,向医保部门反映情况,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总之,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有效防范医院骗保行为,守护好医保基金这一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医保基金作为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诸多医院免费手术却疑似骗保的案例出现后,我们更应清晰地认识到加强监管、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紧迫性。

相关部门需强化对医院行为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针对那些打着“免费”旗号开展手术等医疗服务的情况,要加大审查力度。一方面,要建立更为完善且严格的审核机制,对于医院上报的医保报销账目、手术记录等资料进行细致核查,不放过任何一处疑点,像检查费用支出是否合理、手术开展是否必要等,从根源上杜绝骗保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医保部门、卫健部门以及公安等相关机构要形成监管合力,信息共享、联合行动,一旦发现有骗保的蛛丝马迹,立即展开深入调查,依法依规严惩涉事医院及相关责任人,提高违法成本,让试图骗保者不敢越雷池一步。

同时,广大民众也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在面对医院各种“免费”诱惑时,多留个心眼,仔细了解清楚具体情况,比如手术的必要性、医院的资质以及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操作流程等。如果发现身边有可疑的骗保行为,不要袖手旁观,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为守护医保基金贡献力量。

总之,只有相关部门和民众齐心协力,共同加强对医院行为的监管,才能让医保基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公平、合理地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让医保这一惠民政策持续健康地发挥作用,筑牢我们健康生活的坚实后盾。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