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家婷
这个“五一”,想必大多数人都过得不轻松——新冠疫情当然要背这个锅。这不4月底上海还没松口气,北京又开始紧张。
如果说两年前此时国民心态还是积极乐观众志成城,那么现在,各地持续“打地鼠”一样的疫情大战,从政府、企业到个人都已经是疲态尽显。毕竟,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了,但看起来仍旧没完没了没有盼头。
社会面的疫情反反复复,社会面的生产、生活也跟着走走停停,并且,影响面越来越大。就笔者所在的汽车业来说,从今年初开始到现在,从北到南,从东南沿海到中部地区,中国汽车生产重镇先后都停过产,上海停摆则直接震动了全球产业链。
问题难在束手无策。两天前,中汽协公布4月汽车销量预测,环比下降47.6%、同比下降48.1%的降幅令人不免悲观,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业再次进入“至暗时刻”了吗?
恐怕是的。疫情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端,消费端也不容乐观。笔者在4月曾走访4S店,情况好一点的有两三个客人,差一点的真是冷冷清清,而且不同于往年,这种情况是普遍性的。
在一线经销商看来,疫情只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这两年的经济下滑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事实上,从前不久楼市政策放宽却未迎来“小阳春”的情况来看,消费者的观望情绪越来越重。
这种形势下,对于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来说,复工复产可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需要从消费端提振消费者信心。
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在做这个动员。这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提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则提出了5方面20条措施,要求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
这5方面20条措施里,多处提及汽车消费,且涉及到汽车消费的方方面面,包括:
第一,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汽车、家电、家具、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
第二,鼓励汽车下乡。以汽车、家电为重点,引导企业面向农村开展促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第三,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第四,加快发展汽车后市场。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落实小型非营运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措施。对皮卡车进城实施精细化管理,研究进一步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
最后,推动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可以看到,上述措施三、四条也是此前汽车消费受限之处,其它措施则是尚有发掘空间的地方,政策此次再提再议,可以视为重要利好信号。如此密集的解绑信息,也能体现出汽车消费对拉动经济回暖的重要性。
不过,重拳出击之下,车市会如愿回暖吗?理论上,应该如此。按照过去两年的经验,下半年都迎来了车市消费端报复性的反弹,更直接拉动了汽车消费升级,“特蔚小理”的一骑绝尘也大大提振了本土高端电动车品牌的信心。今年,原本是百花齐放极具看点的一年。
疫情期间节省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