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世的样子在轮回中

烨昀聊商业 2025-02-17 22:04:39

在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中,有着六道众生共存,人是其中一道,临终时被自身的善恶业力推动,投身到这六道中的一道,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就如车轮之回转,故称轮回。在六道里轮回不止,所以称为“六道轮回”。

在轮回中,投身到六道中的哪一道,受往昔所造的业力所影响。人死之后,在还未正式进入轮回之前,处于“中阴身”的过渡状态,长的要历经四十九天的时间,短的也可能只是几秒钟。“中阴身”被它自己往昔所造的业力所影响,在六道之中往它所对应的地方去转投。

“六道轮回”众生流转循“十二缘起”,它们环环相扣,成为轮回的缘起。

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是“无明”。明就是智慧,无明就是没有智慧(不了解业因果、空性等,相续中充满贪、嗔、痴等烦恼的状态。)

有贪嗔痴等烦恼,我们就会去造业:“行”,依靠前世的烦恼和业就会产生我们的今生。今生第一刹那(投生到母胎中的第一刹那)是“识”。之后是“名色”。

什么是名色?首先,“名”是指我们的受、想、行、识这四法,因为它们只具有名称,并没有质碍(非物质),所以以“名”来讲解。

其次,“色”是指色蕴,就是母胎中凝酪、膜胞的状态;“名色”就是有了胎形,但还未长出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状态。

紧接着“六入”出现,就是在母胎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已长出,但还未真正接触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境的阶段。

之后从母胎出,开始接触外境:“触”,眼睛开始看色,耳朵开始听声。于是就有了“受”:苦受、乐受,以及不苦不乐的舍受。

从投胎的第一刹那的“识”,未具足六根但有了胎形阶段的“名色”,刚刚具足六根的“六入”,到接触外境的“触”和“受”,这五支就是以我们的前世为因,今世所生的五种果。

今世中,由于苦乐受,我们会缘乐受产生贪心,缘苦受产生嗔心以及各种各样的烦恼。由贪嗔烦恼之心,我们开始追求、造作。由追求和造作就会产生善业、恶业。

“爱”、“取”、“有”这三支,其实就是这一世的烦恼和业。由业为因、烦恼为缘,又牵引我们到下一世:“生”,然后逐渐老去和死去:“老死”。

十二种因缘中包括了三世的两重因果。到来世的生、老死阶段,我们又有感受,又造业,又牵引到下一世。这就是一个无尽的生死业果的循环。

仅仅就这人间而言,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也已然能够呈现六道之相。世间是人们内心迷妄的显现,所以六道也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就会感得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既然有因果轮回,但为何此生却只有一次?这是源于宇宙的另一大法则:唯一性法则。何为唯一性?世界上有80多亿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世界所有沙滩的沙子,堪比宇宙中星球数量,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粒沙。世界上的树叶多如宇宙繁星,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就是唯一性法则。

今年的花朵,虽然因缘着去年的而生,但已经不是去年的那朵了。万事万物,众生轮回也是如此,来世的,你非你,他非他,一切都非原来的了。

正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虽有轮回,但此生却仅此一次。缘起缘落,一旦失去,就再难重来了,只能流轮到下一轮生死业果的循环。所以要珍惜此生,修行积累智慧和福报,好好珍惜此生所有的遇见。

5 阅读:297
烨昀聊商业

烨昀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