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科普——丸散膏丹究竟有何不同?

陈新的记事本 2024-02-21 01:40:28

丸散膏丹无非良药,君臣佐使悉是妙材。

中药除了最常见的水煎剂还有很多不同剂型。

中药汤、丸、散、膏、丹等剂型的不同,不仅影响药物服用的口感,更重要的是影响方药的起效时间、药物效力。

汤剂,是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汤剂具有制备简单易行,适宜根据中医辨证而随证加减用药,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尤其与丸药相比,汤剂的药效来得迅猛。

“病于人者,上则汤剂,次则矿艾,愈矣。”——唐 皮日休《祝疟疠文》

丸剂是指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丸剂又分为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它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且体积小,便于服用携带贮藏。

常见的丸剂如:六味地黄丸、牛黄安宫丸等。

散剂,系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依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和外用散。它加工简便、易于吸收,且经济方便,是一种用途较广的速效剂型。

内服:粗末加水煮服;细末用白汤、茶、米汤或酒调服,常见的如常用的:银翘散、平胃散等。

外用:研成极细末,撒于患处,或用酒、醋、蜜等调敷于患处,常见的如:金黄散、桃花散等。

膏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膏状剂型,也分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剂

内服膏剂分为有流浸膏、浸膏、煎膏3种,分别如益母草流浸膏、龙胆草浸膏、参芪膏等。

外用膏剂

外用膏剂分为软膏剂和硬膏剂。

①软膏剂用适当的药物和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容易涂于皮肤、粘膜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又称药膏。软膏可使药物在局部被缓慢吸收而持久发挥疗效,或起保护、滑润皮肤的作用,如三黄软膏、穿心莲软膏等。

②硬膏剂又称膏药,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黏性基质中,预先涂在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之用的外用制剂。在常温时为坚韧固体,用前预热软化,再粘贴在皮肤上,起局部或全身性的治疗作用,如万应膏、止痛膏等。

丹,原指金石药炼制的成药,具有剂量小、作用大、含矿物质之特点。此剂多外用,如红升丹、白降丹等。

近代把部分精制或贵重的丸﹑散﹑锭等也称为丹,如至宝丹、紫雪丹等。

古人制方用方是灵活多变的,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病情,常常汤、丸、散、膏、丹多种剂型结合运用。

现代我国中药剂型既有汤、丸、散、膏、丹、酒、胶、露等传统剂型,又有片剂、冲剂、针剂、胶囊剂、气雾剂等现代剂型,应随着疾病的种类、疾病的发展阶段等临床变化而合理选用,不可偏执于某一单一剂型哟~

0 阅读:3
陈新的记事本

陈新的记事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