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师的冲奥故事为什么走红

有马体育 2021-12-23 19:16:42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北京冬奥下的个人机遇 」

1

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完全可以随着政策背景而改变。

一个面包师的冲奥故事最近在网络上走红了。这个故事的亮点不单是面包师的一腔热情,还在于冲奥这个关键词,这个大背景。

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嘉豪,他原本是面包房的一名面包师,2012年受朋友启蒙而爱上单板滑雪。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张嘉豪白天滑雪,晚上去面包房上夜班,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来回切换。他逐渐掌握了单板滑雪技术,甚至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后空翻两周的单板选手。2014年开始,张嘉豪已经在单板滑雪圈崭露头角,他决定辞去面包师工作,专注于单板滑雪。

凭借着热爱与专注,张嘉豪在比赛中屡获佳绩。2019年,他还拿下全国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冠军。但张嘉豪真正被品牌和媒体关注到,还是因为他的冲奥经历。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始还有百余天时,张嘉豪产生了参加冬奥会的想法。他开始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冲奥之旅,并把这段旅程称为“一个人的奥运会”。但奥运毕竟不是普通比赛。国外的顶级滑手大多从小练起,张嘉豪是17岁时才摸上板子。没有经过科学的训练系统,也没有在国家队的机床上反复打磨,一个面包师决定冲奥的想法还是有心无力。一周前,张嘉豪在微博宣布冲奥失败。

张嘉豪的冬奥梦失败了,但他的人生之路却因这段冲奥经历再次转变。他有可能会成为冬奥会试滑员,帮助运动员测试赛道和路线。也有可能会成为媒体特邀讲解员,他的冲奥故事已经被多家媒体所报道。他曾一度靠打零工和家里接济来维持梦想,但现在他接到了不少商业合作,包括一些知名运动品牌和汽车品牌。他在宣布自己冲奥失败的长微博中,列举了一长串的赞助商和媒体。

从面包师到单板滑雪运动员,张嘉豪因人生轨迹因冰雪运动而改变。而从一名普通的单板滑雪运动员到一名受品牌和媒体关注的单板滑雪运动员,张嘉豪的生活出口又因北京冬奥而宽广了许多。

2

一群人的人生轨迹,也完全可以随着政策背景而改变。

从面包师到单板滑雪运动员,这一悬殊的跨界是张嘉豪故事的看点之一。张嘉豪也说自己在单板滑雪上算是“野路子出身”。但其实在冰雪项目上,在北京冬奥会的大背景下,很多冰雪运动员都是跨界跨项而来。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因北京冬奥而改变。

据体育总局2018年发布的单板滑雪的跨界跨项选材政策显示,单板滑雪曾重点面向武术、杂技、技巧、蹦床、田径等项目人群进行跨界跨项选材,通过选拔的运动员将进入单板滑雪国家集训队,随队参加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U型场地技巧、障碍追逐、大跳台、平行大回转等5个项目的比赛。

不止单板滑雪,其他冰雪项目也是如此。很多冰雪运动员是从举重、体操、自行车、田径等夏季项目跨界到冬季项目。这是一个新出口。如钢架雪车,中国在2015年前还未有过开展该项运动的记录,但随着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钢架雪车的跨界跨项选材也在2018年展开。现在的国家队成员中,有人之前是练七项全能的,有人之前是练标枪的,还有人之前是练三级跳远的。

通过跨界跨项选拔进入国家集训队的运动员会得到相应的激励政策,一是会被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健将称号,这些称号意味着日后的学业和生活保障。另外获得好成绩、进入奥运代表团的运动员,都会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奖励。

事实证明,经过系统训练,跨界运动员很容易出成绩。就在上个月,多支冰雪国家集训队进行了队内对抗赛,曾是长距离跑选手的陈德根和刘荣胜在男子15公里越野滑雪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三、第四的名次,但这两位来自云南的选手在2019年才第一次见到雪,他们的上雪时间只有短短六个月。

3

张嘉豪的冲奥故事,还有一个动人之处在于“一个人”。中国体育项目走的几乎都是集体路线,张嘉豪的这种个体尝试凸显了更多热血动人的色彩。

张嘉豪并非国家队队员,他只代表地方省队参加过比赛,并且签的还是“半合约”,即只代表队伍参赛,但不随队训练。一个人的奥运会并不简单,这意味着很多支出需要由他独自支付。很多时候,张嘉豪需要自己找地方训练,或者蹭练,此外还要充当自己的营养师、体能师等角色。

和张嘉豪待遇不同的是入选单板滑雪集训队的队员们。单板滑雪跨界跨项集训队在2018年刚成立时,队内配备有一个复合型团队,包括3名芬兰外教、科研教练、中方教练等工作人员,整个团队人员达10人。为打磨新的难度动作,队伍还会去海外训练。事实上,在跨界跨项选材政策出来后不久,很多项目的国家队、集训队都开始组建,时间大多在2018年。据新华社2019年的报道,为解决雪上项目面临的场地问题,体育总局和挪威、芬兰等冬季运动强国合作,中国各冰雪项目集训队在一年时间里,赴挪威训练比赛共19批次、395人次,前往挪威7个城市,聘请挪威籍教练29名。

在政策的号召,在场地、资金的加持下,中国冰雪运动确实创造了不少新历史。例如北欧两项,这项运动在挪威和瑞典流行了很长时间,但在国内非常冷门,中国从未有选手站上过冬奥会赛场,直到今年11月,赵嘉文为中国北欧两项队首次获得一张冬奥会入场券。此外还有国家越野滑雪队实现了北京冬奥会12个小项全项目参赛的目标,刷新历史;耿文强斩获钢架雪车世界杯冠军,帮助中国钢架雪车取得新突破;17岁的苏翊鸣拿下单板大跳台冠军,这是中国男子单板大跳台首个冠军。诸如此类的好消息不断涌现。

这些好消息的背后,是无数人和张嘉豪一样,抓住了北京冬奥会的机遇,寻找到一个新的生活出口。尽管这个机遇可能是有时效性的,毕竟无论是一个人的奥运会还是一群人的奥运会,都需要足够强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张嘉豪的“一个人的奥运会”暂时告一段落,但一群人的奥运会还在继续,他们的人生轨迹、生活机遇还将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再次发生转变。在一群人的奥运会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时,一个新疑问也随之产生。有网友在新闻报道下留言,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这些冰雪项目国家队还会继续存在吗?这些冰雪运动员将去哪里?

0 阅读:2

有马体育

简介:有马体育,以有趣对抗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