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秋风起,满城桂花香。农历八九月间,扬州广陵城里始终浸润着桂花的香气,渺渺若无,清清还来。
说到赏桂,不如说是闻香。毕竟桂花树不怎么高大,花儿也长得细细碎碎,像一簇簇粟米,密密匝匝地藏于碧叶间,不走近仔细瞧都看不清具体模样。可为何《吕氏春秋》说桂花树是“招摇之桂”呢?所谓“招摇”,大抵是说它的花香了,清可涤尘,浓能远溢。杨万里曾写道:“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著得许多香?”诗人很是纳闷,如此细小的花朵,怎么香味那么浓郁?
在老扬州们的记忆里,桂花除了化不开散不尽的香味,还与众多传统美食紧密相关。旧时教场的擦酥烧饼就有一种是荠菜桂花馅的,酥得掉渣,口齿留香。不仅如此,桂花与许多甜食都很“搭”。八月十五的桂花糕,方方正正、洁白如玉,吃起来甜而不腻;大麒麟阁的桂花京果粉,香气扑鼻、令人咋舌,素有“不过街”的美誉;还有尤其受扬州人欢迎的桂花糖藕,莲藕塞满糯米,再浇一勺糖桂花,咬上一口,软糯香甜,满口都是秋天的味道。
桂花不仅可观可闻可食,亦可入酒。桂花浸酒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屈原《楚辞·九歌》载有:“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苏东坡也曾亲自酿制桂花酒,在《桂酒颂》中写道:“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而中秋自古便有“食以月饼,饮以桂花”的习俗。桂花酒的祝福寓意丰厚,“桂”音同“贵”,象征富贵,在民间被当作吉祥物,也被视作古代读书人登科及第的吉兆。
千百年来,桂花的清香绵远悠长,在诸多文人墨客笔下散发着芬芳。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道明了桂花的美不在于艳丽娇媚,而是香气隐逸,又缭绕不绝,不加修饰。“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桂花清香高洁、情韵高雅,才能在百花中拥有独特的魅力。
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收到上天竺寺僧人送来的桂花,不忍独享,于是将桂花分赠与友人杨元素,写下了《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诗中既赞美了琼枝天香的桂花,又表达了君子之交的情谊。“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意思是说,希望你采撷桂花缝在佩袋里带在身边,不要让桂花的芳香遗落在涧水边,足见桂花在诗人心中的高洁风雅。
秋日时节,就让迎面而来的缕缕桂香芬芳满怀、幽幽盈袖,清香常伴、静心涤尘。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陈嫦艳),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