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邻居老王为了种菜浇水的事儿,差点吵起来。
他说:“我种了一辈子菜,一天浇三遍,准没错!
” 我听了直摇头:“现在是夏天,你那是浇菜,还是淹菜呢?
” 种菜浇水,看似简单,其实学问大着呢。
蔬菜“热衰竭”?
咋办!
先说说这“热衰竭”。
人会中暑,蔬菜也一样!
夏天太阳毒,地表温度蹭蹭往上涨。
蔬菜为了活命,拼命往外散发水分降温,这叫蒸腾作用。
可问题是,蒸腾得太快,根又来不及吸收,蔬菜就蔫了。
想象一下,你大热天跑完步,浑身冒汗,渴得要命,这时候给你一小口水,能解渴吗?
肯定不够!
蔬菜也是一样,光靠自然降水,或者早晚随便浇点水,根本不够用。
那怎么办呢?
降温是关键!
就像人中暑了要赶紧挪到阴凉地儿一样。
给菜地搭个遮阳棚,或者在菜地周围种些高个儿的植物遮阴,都能有效降低地表温度。
当然,最直接的还是浇水。
浇水多=爱它?
错!
很多人觉得,天热了,就猛浇水,恨不得把菜地变成水田。
这样真的好吗?
大错特错!
就像人喝水一样,一口气灌太多,会呛死人的!
蔬菜根部也需要呼吸。
你把地浇得太湿,土壤里的氧气都被水排走了,根就没法呼吸,时间长了就沤烂了。
这就叫“淹根”。
淹根的蔬菜,就像溺水的人一样,呼吸困难,奄奄一息。
就算你天天浇水,它也吸收不了,反而会越来越虚弱。
我之前就犯过这个错。
刚开始种番茄的时候,看天气热,就天天浇透水。
结果没几天,番茄叶子发黄,果子也长不大,后来才知道是淹根了。
救命水,啥时给?
既然不能猛浇,那什么时候浇最好呢?
记住两个字:早晚!
夏天早上和晚上,气温相对较低,阳光也没那么强烈,这时候浇水,蔬菜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减少蒸发。
而且,早晚浇水,还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就像给蔬菜洗了个凉水澡一样,舒服!
至于浇多少,这个得看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每次浇水要浇透,就是要把整个根系都浇湿。
但也要注意,不要让地里积水。
可以用手挖开土看看,如果土是湿润的,但没有水渗出来,那就差不多了。
另外,不同类型的蔬菜,需水量也不一样。
茄果类蔬菜,比如番茄、茄子、辣椒,比较耐旱,可以适当减少浇水次数。
叶菜类蔬菜,比如小白菜、生菜、菠菜,比较喜湿,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文章中提到,夏季温度较高,遇到蒸发气候时容易导致土壤干旱,因此应适量增大茄果类作物的田间湿度。
但须注意保持土壤湿度均匀,使其上下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否则容易导致裂果现象,也会影响作物对肥料和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此外,也应防止过量灌溉,因为这不会增加土壤湿度,而是导致地下水位过高,使作物根系缺氧,阻止作物吸收更多气体和养分。
因此,对于茄果类作物应防止过量和不足灌溉,以保持合适湿度促进健康生长。
叶菜相对耐热性较差,并且昼夜温差较小,不同种类之间要求的湿度不一样,因此需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它们能够生长良好,并不影响作物产量。
同时,应保证土壤湿润,以提高肥料和养分吸收能力,从而促进健康生长并实现更丰富的收成。
所以,浇水这件事,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蔬菜的种类、天气情况、土壤湿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土壤也“怕晒”?
除了浇水的时间和量,还要注意保护土壤。
夏天阳光强烈,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得很快,而且土壤温度也会升高。
这不仅会影响蔬菜的生长,还会破坏土壤结构。
有什么办法保护土壤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覆盖。
可以用稻草、树叶、或者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壤表面,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温度。
文章中提到的地膜覆盖技术就是这个道理,它避免了植物和外部环境直接接触,因此隔绝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比如风雨等。
覆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防止杂草生长。
杂草会和蔬菜抢夺养分和水分,影响蔬菜的生长。
另外,文章中也提到了保持深层土壤消毒18厘米以下。
为保持土壤结构完整性,应防止盐浓度过高,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和功能。
通过雨水或灌溉可以将盐分冲洗掉,使其沉淀至深层土壤中,而不会影响植物生长。
所以,保护土壤,也是夏季种菜的重要一环。
种菜浇水,看似简单,其实门道很多。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让蔬菜茁壮成长。
就像照顾孩子一样,要细心、耐心、用心,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种菜和生活一样,不能死板教条,要学会观察、思考、总结。
就像老王,种了一辈子菜,经验是丰富,但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知识,才能种出更好的菜。
而我们这些新手,更要虚心学习,多实践,才能在种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种菜不仅仅是为了吃上新鲜的蔬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然的尊重。
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空种种菜,感受泥土的芬芳,也是一种难得的放松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