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斯刚回美国,中国就立刻出手反击,打响了反制的第一枪,让特朗普措手不及。那么,戴安斯访华时到底谈了什么?

事情要从特朗普说起。他上台才两个月,就对中国连续加征了两轮关税,总计20%,覆盖所有商品。这被外界认为是中美贸易战的开端。
而这次关税叠加后,中国部分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税率高达50%,简直是天价。
面对这种情况,中方24小时内宣布反制措施。

从2月10日开始,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从3月10日起,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再对美国的农产品加税。
具体来说,对玉米、小麦、鸡肉和棉花加征15%的关税;对大豆、高粱、猪肉、牛肉、水果、蔬菜、水产品和乳制品加征10%的关税,而且这些税一律不减免。

要知道,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而中国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
2024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了1910亿美元,其中24%是卖到中国的。
这次得反制,直接瞄准了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打在了特朗普政府的痛点上。

关税反击,其实只是众多反制手段中的一部分。
目前美国对华出口的棉花量已经暴跌了80%,连汽车出口也直接减少了70%。
还有从2月10日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后,中国已经连续40天没从美国进口一丁点天然气了。

要知道,之前中国每个月都要从美国进口40万吨天然气,现在直接降到了零。
这次中断进口的时间,已经是自2023年6月以来最长的一次了。
这次的反制措施,不仅超出了美国的预料,还精准打到了美国的痛点。

据外媒报道,今年3月,美国中西部的农场出现了大量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价格持续下跌,农民们怨声载道,甚至喊出了“我们需要中国制造、中国市场”这种口号。
面对困境,他们对特朗普政府非常不满。
要知道在202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很多棉花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工人曾支持特朗普,把票投给了他。

但现在,他的政策却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这些工人的处境不仅让美国的关税政策成为全球笑话,也让美式民主的光环彻底黯淡了。
其实早在特朗普之前的总统任期内,中国就已经见识过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了。

虽然后来特朗普下台,但拜登上台后不仅没有缓和局势,反而加速了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如今,贸易战打到这个地步,美国已经几乎没什么牌可以打了。

在国内外问题不断的压力下,特朗普有点坐不住了,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释放了想要和谈的信号。

由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依然被中国制裁,中方拒绝解除,特朗普只能派共和党参议员戴安斯代表自己来中国,商讨中美关税战的事情。
为了表现诚意,中国还对戴安斯的访问给予了高规格接待,展现了重视和友好的态度。
然而,以礼相待对方却却很“无礼”。

在访华期间,戴安斯先后会见了中国副外长马朝旭、副总理何立峰以及总理李强,原本看起来一切顺利。
但就在3月23日,戴安斯还在中国访问时,突然对中国翻脸,口出狂言,态度急转直下。
“中国必须先解决芬太尼流入美国的问题,不然,中美之间难以就关税和非关税障碍进行任何有效对话。”

戴安斯这次访华,说是来“传话”,其实就是来试探中国的底线。
如果中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美国不仅能把这当成自己的“胜利成果”,还可以把贸易战的暂停包装成特朗普的功劳;但如果中国不答应,他们也能借机甩锅,说是中国不配合,导致关系恶化,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制裁找理由。

就在3月24日,中国出台了《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这份文件一共有22条,核心内容就是针对那些对中国进行无理制裁的国家进行反击。
彭博社对此还发文表示,这部法规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

特朗普和传统的美国政客不太一样,他不是那种冷战思维里长大的建制派,也不是只会强调国家对抗的老派人物。
他是一个敢打破规则、玩弄手段的总统。从竞选到入主白宫,他多次强调过中美合作的重要性,也说过自己无意和中国爆发冲突。

但每次到了中美关系的重要关头,特朗普政府却总是反复无常,做出一些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中美关系的举动。
一边嘴上说着重视中美关系,一边却挑起贸易争端,加征关税,限制中国企业发展,甚至在科技、教育、人文交流这些领域故意设置障碍。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规则,也伤害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
特朗普政府的这种做法,简直是在玩火。

他们似乎忘了,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两国合作不仅能让两国人民受益,还能帮助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如果特朗普政府只盯着眼前的小利益,忽视两国关系的大局和长远发展,最后肯定会自食其果。历史的潮流是挡不住的,合作共赢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