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2024年开始,国家似乎开始“加速”收购房子的步伐,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讨论。
郑州、杭州等地的纷纷出手,收购滞销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或公租房。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深意?2025年,房地产市场又将迎来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探讨。
一、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国家开始加速收购房子,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政策考量。
1. 缓解房企资金压力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企风险不断暴露。一些知名房企如恒大等,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国家出手收购滞销商品房,可以直接为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缓解现金流压力,避免风险外溢。这不仅是救市之举,更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必要措施。
2. 改善民生,提振信心通过收购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或公租房,国家可以为低收入家庭和新市民提供住房保障。这不仅能解决一部分人的住房问题,还能提振市场信心。在
房地产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国家此举,无疑是在为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3. 化解库存,稳定市场房地产大开发时代已经落幕,市场进入存量房主导的时代。高库存、高杠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两大顽疾。
国家收购商品房,有利于去库存、稳房价、稳市场。这不仅是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干预,更是对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2025年,房地产市场或迎来3大改变1. 房价持续低迷高盛等国际知名投行纷纷预测,中国房价在2025年底前仍将持续低迷。高盛指出,中国房地产面临高库存和巨量总债务两大难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因此,房价仍有下跌风险。这一预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
另外,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虽然出手救市,但并未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性政策。投资性购房需求仍被有效遏制,在供需关系失衡的背景下,房价上涨的动力不足。
从市场层面来看,购房者普遍持观望态度。在房价持续下跌的预期下,购房者更愿意等待时机,而不是急于入市。这种心理预期的形成,进一步加剧了房价下跌的压力。
2. 买房人变少人口红利消退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出生率持续下降,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这意味着购房的主力人群规模在缩减。80后、90后等年轻一代虽然逐渐进入购房大军,但面对高昂的房价,他们的购买力并不强。
与此同时,现代年轻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租房生活逐渐被更多人接受,购房不再是他们生活的必然选择。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租房市场日益成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经济下行压力也对购房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市场不稳定,导致购房者收入预期下降。
在收入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购房者更倾向于保守,选择延迟购房计划。
3. 二手房成交活跃与新房市场相比,二手房市场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活跃。
一方面,国家收购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或公租房,为二手房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房源。这些房源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区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另一方面,随着购房需求的减少,新房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可能会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
然而,在降价幅度有限的情况下,购房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二手房。
此外,二手房市场还具有交易灵活、风险较低等优势。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在二手房市场中选择合适的房源。
这种灵活性使得二手房市场在未来可能会更加受到购房者的青睐。
三、经济学家观点与市场趋势分析1. 高盛的预测与分析高盛作为全球知名的投资银行,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高盛认为,中国房价在2025年底前将持续低迷,这主要基于高库存和巨量总债务两大因素。高盛的预测提醒我们,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预测与此同时,中国指数研究院等机构也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做出了预测。他们认为,“十四五”时期全国城镇住房需求总量将达到94.6-98.4亿平方米。其中,新增城镇人口带来的住房需求是未来5年住房需求的坚实支撑。
这一预测表明,虽然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但仍有部分需求在支撑市场。
3. 市场趋势分析从市场趋势来看,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分化格局。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吸引力强,房价仍有可能保持稳定或略有上涨。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则面临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率上升等问题,房价下行压力较大。
此外,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不断完善和深化,房地产市场将逐渐走向规范化、健康化。投机性购房需求将被有效遏制,而自住性购房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放大版的生猪收购价格保护,慢慢来吧[笑着哭]让所有人都吃得起猪肉,住有其屋[笑着哭]
国家不可收高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