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曾任杭州路吏。病卒,葬于西湖灵芝寺。《录鬼簿》说他“名闻天下,声振闺阁”。艺人们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所作杂剧共十八种。《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六首、套曲两套。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合称“元曲四大家”。
【双调】蟾宫曲
(元代)郑光祖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竟入烟霞。
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
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
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
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这首小令写羁旅情怀,在羁旅中伴着萧瑟秋景,让人不禁感怀在他乡的凄凉。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竟入烟霞。”开头四句以“弊”、“倦”、“萧萧”等字眼隐含“旅”,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奔波在萧瑟凄凉秋天的倦客行旅图。他骑在马上,衣衫破旧,满身灰沙尘土;手中马鞭儿也已懒得挥舞,任它随着颠簸摇曳,就像芦花那般摇舞。人疲倦了,良弓宝剑也萧索无声,一人径入尘土飞扬,一直走往晚云的深处。
“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以“动羁怀”三字抒写出审视秋景的黯淡心理,用“西风”、“秋水”、“老树”、“寒鸦”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情绪,写出羁旅之思。正是清秋时节,在暮色苍凉的古道上,西风把庄稼吹得哗哗作响,寒澄的秋水掩映着苇芦,满眼的千点万点,是寒鸦纷纷归栖到老树上,黑压压地站满了路旁的老树。
“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以“三行两行”与上句的“千点万点”对比,在视觉上形成了密与疏的悬殊,由秋景凄凉惹动客愁。仰望天空,三行两行南归的大雁疾飞而过,呀呀地啼叫着落在沙岸暂息。
“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运用反衬的手法,用农家生活的宁静来反衬离人流落他乡的凄凉。弯曲的河岸西边,流水打着漩涡向远处奔流,渔人在河中撒网,钓夫泛舟垂钓;远处的断桥隐约若现,桥头浸没在烟霞中,溪沙岸上,星星点点的是几间茅舍人家。
“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以秋景之美反衬羁旅之愁,征人油然迸发着血泪的呐喊。极目遥望溪后的山谷,血红的丹枫,金黄的野花,尽扑眼帘,色彩明丽。正是深秋凄凉的时候,离乡的游子还流落在天涯。
全篇捕捉形象的手法高明,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运用反衬的手法独特,多而不杂,运用得圆转灵活;衬现旅愁的景色清丽,秋景伴人,更添羁客之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