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珍:专业哭灵24年,一场3000元一天三场,如今已给俩儿子买房

一曲离歌断人肠 2024-12-10 13:41:49

世人都说,干哭灵这一行不吉利,可在福建,有这样一位女子,24年来用眼泪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她一天能接三场丧事,一场能挣3000元,如今不仅实现了财务自由,还在县城给两个儿子都买了120平米的大房子。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年她进入这一行时,一场酬劳仅有70元。从70元到3000元,她是如何做到的?

一、命运多舛的人生起点

1976年,在福建省宁德市的一个偏远山村里,李美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个年代,生男生女都一样,李美珍的父母一连生了八个孩子,她排行老三。

村里人都说李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亲李大海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母亲王氏除了照顾八个孩子,还要去地里帮忙。一家十口人的生活全靠几亩薄田和父亲偶尔外出打零工维持。

"二两米一个窝窝头,八个孩子抢着吃。"这是李美珍儿时最深刻的记忆。为了省钱,一家人几乎很少买菜,全靠自家种的蔬菜度日。每到开学季节,父母就愁眉苦脸,为几个孩子的学费发愁。

1984年,李美珍上小学一年级。她天资聪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记忆力。班主任陈老师经常夸她:"这孩子念书是块好料。"每次考试,李美珍总是能考到班级前三名。

李美珍最喜欢的是语文课。每当老师讲到动情处,她总能把课文背得一字不差。有时候,她还会把课文编成山歌,在放学路上唱给弟弟妹妹们听。

1989年春天,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那天,父亲李大海像往常一样去田里劳动。谁知道,在收工回家的路上,一条毒蛇突然窜出,狠狠地咬在了他的右腿上。

"救命啊!蛇咬!"父亲的喊声惊动了附近干活的村民。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了乡卫生院,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从此右腿落下了残疾,再也不能干重活。

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回家里,母亲王氏当场就瘫坐在地上。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八个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从何而来?

就在这时,13岁的李美珍站了出来。她找到班主任陈老师,说要退学。"老师,我不读了,家里需要我。"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睛里没有一滴眼泪。

陈老师极力劝阻:"你成绩这么好,将来考上大学,就能改变命运。"但李美珍心意已决。她知道,如果自己继续读书,弟弟妹妹们可能连小学都上不完。

1990年初春,李美珍正式辍学。在亲戚的介绍下,她进了县城一家制衣厂,成为一名流水线女工。每个月300块钱的工资,全部寄回家里贴补家用。

二、十年家暴中的泪水积累

时光飞逝,转眼间李美珍已经在制衣厂工作了五年。1994年春节前夕,邻村的张婶来到李家,说要给李美珍介绍一门亲事。对方是县城开小饭店的老板,比李美珍大五岁,家境殷实。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啊!"张婶对着李美珍的父母连声说道,"人家小伙子家里有两层楼,还开着饭店,你们闺女嫁过去享福了!"

一个月后,李美珍见到了这位名叫王建军的男人。饭桌上,王建军谈吐不凡,还说要带李美珍去广州进货,开一间更大的饭店。这番话让李家人看到了希望。

婚后的前三个月,日子过得还算平静。直到那个夏天的傍晚,一切都变了。王建军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看到饭菜不合胃口,抄起桌上的碗就砸了过来。这一砸,就砸碎了李美珍对婚姻的所有期待。

从那以后,王建军的酗酒和打骂变得越发频繁。每月总有那么十来天,他就在饭店里喝得烂醉,回家就对李美珍拳打脚踢。甚至有一次,把李美珍打得住进了医院。

"你这个废物!"这是王建军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差,债主天天上门讨债。王建军不是在赌场里豪赌,就是在饭店里借酒消愁。

1996年,李美珍生下大儿子。本以为有了孩子,丈夫会收敛一些。谁知道王建军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他开始把饭店的账本给李美珍看,要她想办法还债。

就这样,李美珍白天在饭店里打工,晚上还要去附近的工厂做零工。即便如此,王建军依然不满意,动辄对她拳脚相加。婆婆也总是在一旁指责:"你要是能干点,建军也不会这样!"

1998年,二儿子出生后,李美珍决定南下广东打工。在深圳的玩具厂里,她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一个月能赚到两千多块钱。她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都寄回家里。

然而,每次打电话回家,王建军不是诉苦就是要钱。李美珍辛苦攒下的钱,全都被他输在了赌场上。2000年春节,李美珍回到家,发现王建军已经把饭店输掉了,还欠下了十几万的赌债。

那个除夕夜,王建军又喝得酩酊大醉。他拿着菜刀闯进厨房,对着李美珍一顿乱砍。幸好邻居听到动静及时报警,这才让李美珍躲过一劫。

在医院里,李美珍躺了整整一个月。期间,王建军一次也没有来看过她。倒是两个儿子,经常偷偷跑来医院,给妈妈带一些自己攒的零食。

2002年初春,李美珍终于下定决心,领着两个儿子回到了娘家。她找到当地妇联,提出了离婚。在长达一年的拉锯战后,法院最终判决李美珍和王建军离婚,两个孩子由李美珍抚养。

离婚后的李美珍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娘家,靠着打零工维持生计。虽然生活清贫,但总算摆脱了暴力的阴影。她常常一个人坐在门槛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发呆。谁也不知道,这十年的泪水,竟成了她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积淀。

三、意外邂逅的职业转机

2003年的一个雨天,李美珍正在村口的小店里买菜。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悲怆的哭声,那声音婉转动人,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这是老王家请来的哭灵婆在哭丧。"店主老张解释道,"那可是咱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哭灵人了,一场能拿两百块呢!"

出于好奇,李美珍走到老王家门口。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坐在灵堂前,一会儿唱一会儿哭,将逝者的一生娓娓道来。她的哭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一幕让李美珍想起自己年轻时在老家的经历。那时候,每逢村里有人过世,妇女们都会自发去帮忙哭丧。她记得自己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帮忙,总能把在场的人都哭得泪流满面。

就在这时,老王家的儿媳妇匆匆跑出来:"不好了,王婆婆突然头晕得厉害,说实在哭不动了!"众人顿时慌了神,这可是头七的重要日子,哭灵可不能中断。

站在门口的李美珍鬼使神差地开口说道:"要不...我来试试?"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谁知李美珍一开嗓,那声音就像是从心底深处发出来的一样。她哭诉着人生无常,叹息着阴阳相隔,声声泪语仿佛能穿透人心。

"这哭得比王婆婆还要动听啊!"人群中有人惊叹道。

那天回去后,老王家特意给了李美珍50块钱。这是她第一次因为哭灵而得到报酬。更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说是想请她去哭丧。

消息很快在周边村子里传开。人们都说李家三姑娘天生就是个哭灵的料,声音响亮,又能即兴编词,比外面请来的哭灵人还要在行。

一个月后,县城里一个殡葬中介找到了李美珍,说是愿意介绍活给她干,每场70块钱。就这样,李美珍正式走上了职业哭灵人的道路。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李美珍专门去拜访了当地几位有名的老哭灵人。她跟着这些前辈学习传统的哭词,了解不同场合的哭腔变化,甚至连站位和手势都认真钻研。

有一次,她去拜访一位在行业里有四十多年经验的张婆婆。张婆婆对她说:"哭灵不是简单的哭,而是要把逝者的一生都哭出来。你得了解他们的故事,懂得他们的苦与乐。"

这番话给了李美珍很大启发。从此,每次去哭灵之前,她都会提前向家属了解逝者生前的故事。她会根据不同的人生经历,编写专门的哭词,让每一场哭灵都独一无二。

渐渐地,李美珍在当地收获了不少好评。人们都说她的哭声不仅动听,更重要的是情真意切,仿佛她真的经历过那些悲欢离合。每每说起这些,李美珍总是默默无语,只有她知道,这声声哭诉里,都是自己十年婚姻的血泪积淀。

四、独树一帜的哭灵艺术

2005年,李美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当地的民间山歌。这些山歌音调悠扬,唱词朴实,让她灵光一闪。次日,她就将山歌的曲调融入到哭灵中,创造出了独特的"哭歌"风格。

"阿公走得太匆忙,一生劳苦为儿郎..."这首融合了闽南山歌的哭词,在一位老者的葬礼上首次亮相。现场的宾客都被这种前所未有的哭灵方式震撼了。从此,李美珍的"哭歌"风格在当地声名鹊起。

她开始系统地收集各地的民间曲调。福建的木偶戏、莆仙戏、闽剧,她都认真研究。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她都会提前了解当地的音乐特色,将其巧妙地融入哭词中。

2007年冬天,李美珍在一场富商葬礼上遇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位富商生前爱好京剧,他的家人特意要求哭灵要有戏曲元素。李美珍大胆地将京剧《四郎探母》的唱腔融入哭词,让整个葬礼既庄重又艺术。

这场演出后,李美珍的名声传遍了福建沿海地区。她的出场费从最初的70元涨到了500元,再到1000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前预约她的档期。

2010年,李美珍创新性地提出了"情景代入式"哭灵。她不再只是坐着哭诉,而是根据逝者的生平故事,设计出完整的表演场景。

有一次,她为一位退伍老兵哭灵。她特意穿上了绿色的衣服,用军歌的调子编写哭词,讲述老兵的戎马生涯。当她用军礼的方式向逝者告别时,在场的老兵们都流下了热泪。

2012年,李美珍在葬礼上首次使用了多人合哭的方式。她带领几位徒弟,像合唱一样分声部哭诉,让哭灵产生了交响乐般的效果。这种创新很快就在业内引起轰动。

为了让每场哭灵都能打动人心,李美珍开始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她用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音乐特色和群众喜好。甚至连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逝者,她都总结出了相应的哭词模板。

李美珍还注意到,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葬礼的品质。于是她开始在着装上下功夫,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风格的服饰。她甚至还专门定制了一套古装,用在传统风格浓厚的葬礼上。

2015年,李美珍的个人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当地人都说:"要办大型丧事,就得请李美珍。"她的出场费也水涨船高,达到了3000元一场。即便如此,她的档期依然排得满满的,有时候一天要跑三场丧事。

在这个过程中,李美珍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每场哭灵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她说:"逝者的生命故事是独特的,送别的方式也应该是独特的。"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让她在这个特殊的行业中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五、知命安身的人生新章

2018年,李美珍的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一家高端殡葬公司找到她,希望她能为他们的VIP客户提供专属服务。这家公司开出的条件很优厚:每场基础费用5000元,外加各种定制服务的额外收入。

"我们需要把传统的哭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公司负责人说。李美珍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她开始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出不同档次的服务套餐。

最基础的是"常规套餐",包含传统的哭灵表演;中档的"情景套餐",会根据逝者生平定制特殊场景;最高端的"艺术套餐",甚至会融入管弦乐伴奏,将哭灵升华为一场艺术表演。

2019年春天,李美珍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委托。一位在广州工作的企业家想为去世的父亲举办一场既庄重又新颖的告别仪式。李美珍带着她的团队,精心策划了一场结合粤剧元素的哭灵表演。整场仪式获得了巨大成功,让她在高端丧葬市场站稳了脚跟。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想跟她学习哭灵技艺。2020年初,李美珍决定成立一个培训班,专门培养新一代的哭灵人。她将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整理成教材,从基本功到创新技巧,系统地传授给学员。

"现在的年轻人思维活跃,创意很多。"李美珍说。在她的指导下,学员们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哭灵中。有人尝试用说唱的形式表达哀思,有人引入多媒体技术增强现场效果。这些创新让这个古老的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1年,李美珍的培训学堂正式揭牌。这是福建省第一家专业的哭灵人培训机构。课程内容包括声乐训练、民俗文化、礼仪规范等多个方面。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培养出了三十多名专业哭灵人。

如今的李美珍,每月收入稳定在三四万元。她在县城给两个儿子都买了120平米的新房,大儿子已经结婚,小儿子也在谈婚论嫁。她还专门请了一位助理,负责管理她的档期和联系客户。

2023年,一家电视台来采访李美珍。记者问她:"您现在还记得当初那个只能拿70元一场的日子吗?"李美珍笑着说:"那些日子怎么能忘?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李美珍的成功不仅在于她出色的哭灵技艺,更在于她对这个行业的创新和推动。她让传统的哭灵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为这个古老的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每到清明节,李美珍都会带着徒弟们去给恩师张婆婆扫墓。望着墓碑前的香烟袅袅升起,她总会低声哼起当年张婆婆教她的第一首哭词。

0 阅读:0

一曲离歌断人肠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