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黛爱情没那么好,真结了婚,彼此有一个大问题跨不过去

屏山品红楼美 2025-02-21 04:53:15

分析宝黛爱情美好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但是,如果宝黛真的成婚,两个人最后也会和贾府其他的夫妻一样,过成一堆矛盾,因为他们彼此有一个大问题跨不过去。

在《红楼梦》三十二回,清虚观打醮第二天,史湘云来了,因为前一天出现了个金麒麟,宝钗因有金锁而有金玉良缘之说,如今又出现一个金麒麟,这些小巧玩物最容易牵涉上风流佳事,黛玉存着这样的心思,于是一个人悄悄地到怡红院来,隔窗听见湘云劝宝玉留意经济仕途之类的话,宝玉说道:

“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黛玉听后,原文写“又惊又喜,又悲又叹”。这里有她一大段心里描写:她视宝玉为知己,如今看,果然是知己,自己眼光不错,没有错看他。于是感叹:

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来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

读者可以想一想,黛玉的幸福建立在什么之上?

有读者会说:建立在宝玉一心一意对她。

此时此刻,其实一直,宝玉都是一心一意对她,而且只对她一个人这样,从来也没有变过。

但是她仍然很痛苦,仍然天天郁气结胸,泪水涟涟。

宝玉对她从没有二心,这并不够。

她还要金玉良缘之论消失,任何不利于她和宝玉感情、姻缘的现实包括舆论都不可以有,她要的的伊甸园、是桃花源、是理想的精神和现实世界。他对宝玉也是苛求的,在对待感情和婚姻的问题上,她不允许有瑕疵存在。

否则,她就紧张、失眠、抑郁、糟践身体。

这样的真空是不存在的,这样的要求也是不可能的。

生活里的林黛玉很有智慧,看她处理和其他人的关系就知道了,除非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她可以团结大多数的人,而且很包容,心怀很宽大,很懂得抓大放小。

但是,一旦牵涉到她和宝玉,她就乱了阵脚,两个人必然发生矛盾,好几次都矛盾升级,到了惊动长辈和轰动荣国府的程度。

贵族之家教育出来的儿女,最应该懂得,越往上走,利益的比重越占重要地位,单纯的爱情,是沙堆上建高楼,这些是从小耳濡目染的,也是上流社会交往中潜移默化早就深谙其心的。

所以,怎能要求王夫人舍弃自己的利益来成就宝黛的爱情呢?就算是贾母支持宝黛,第一考虑仍然是自己的利益,她当然不愿意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财富拱手让给薛家的姑娘。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如果还能有感情,那是锦上添花。

作为贾府整个家族,子弟联姻首要考虑的也是家族的前途和利益,是审时度势,是权衡利弊,感情这个东西,根本就不足以被摆上桌面。

而黛玉,要求所有人高度尊重她和宝玉的爱情。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荣国府里,所有的夫妻关系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男人们个个要的是锦衣纨绔,要更新鲜年轻的肉体,夫人们经过了足够丈夫的冷漠后,一心抓钱以求安全感,但他们的婚姻关系仍然是牢不可破的,因为两个人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是两个家族共同利益的链接。比如贾政和王夫人可能连话都不知道如何说了,但是,他们之间能闹翻吗?不可能的。因为上流社会的婚姻,本质是两个家族的联合。

我们能想象宝黛婚后多年,左手摸右手了,激情早就不在了,宝玉三妻四妾之下,黛玉能忍受吗?

所以,他们的所谓爱情,根本就脆弱的不值一提,当黛玉把幸福完全寄托在宝玉一人身上,而且还要求环境尊重这个精神世界时,根本已经被瓦解,爱情注定走入死胡同。

对一个人产生全面需要的期待,不仅是苛求对方,也是断了自己所有的后路,是对所有关系的误解,不仅仅只有爱情。

当对待亲密关系,既希望对方成就自己的事业(这里指要求宝玉给予婚姻承诺),又有愉悦的悸动,还要生活上有照顾,还要求排他而全面。这不是爱情,而是人性里的贪欲。

实际上,人类社会无论古今,无论何种社会形态,不管有没有血缘,对方能够在某一方面既能做到愿意了解你,并用心来成就你,就非常不容易了。在意你、重视你,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和精力,就是值得珍惜的关系。

没有人可能给你全面的爱和期待,即便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也做不到,别对他人太苛求。

不要轻易对一个某些方面可以与你共赢或者共鸣的人使性子、耍情绪、提不合理要求,不要岂图对方和自己同频,完全和自己契合的人几乎不存在,某一个点契合就很好了。

人性都差不多,完全和你同频或契合不过是一种执念。关系的蜜月期会有一些同频、契合的假象。时间一长,就很难做到了,这个时候,非常明白这就是常态,关系才能长久。而且绝大多数的关系,一旦涉及利润分配,人性的缺陷立刻显现。就像贾琏和王熙凤,二人关系的疏离最后反目,根本不是感情的破裂,而是利益的分歧和冲突。

蜜月期就是一种感觉,双方都打起了精神,长期关系,觉得需要理智才可以。

人生痛苦多来源于自己的错觉,从而产生误判和没有深思熟虑的决策。多因为自己的贪、自己的嗔、自己的痴念。沉淀之后,或许才有可能稍微冷静地有了客观判断,也就产生了后悔。

别要求别人太多,将力气用在自己身上,和所有人的关系把握住一点就好:但凡能有共赢之处,就是好的值得珍惜的关系。

说实话,在这些理性的思考上,薛宝钗才是正确的那个人,但是,本质上,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他们的少年时期,思维也是一样的,所以,他完全不能接受薛宝钗。他也曾宝玉,林妹妹将外思路的凤姐姐、宝姐姐放在心坎上,对他不搭不理,他也感到十分的痛苦。

荣国府的锦衣玉食,养出来这一对情种,可惜,贾府要败了,只能成为家族寄生虫的下一代,担当不来家族复兴之任,感情也只能随花流水逝去。

其实《红楼梦》一开篇就让宝玉差点堕入迷津,又将出家视为人性的顿悟,不知道,他有没有一点点批判宝黛的这场不切实际的痴恋呢?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来源:87央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

0 阅读:5
屏山品红楼美

屏山品红楼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