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时候坐立起,睁眼听声月明亮”、“相爱时,身有引力;像垮堤,洪奔泄。”
你能猜出这两个谜语的谜底吗?如果你能猜中,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获得27倍的奖金。不过谜底可能是你怎么也想象不出的——这四个谜语的谜底都是:孔雀。
这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流行于云南地区、被称为“赛替”的赌博游戏。其中“替”是傣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字花”。说白了,“赛替”就是“猜字花”,利用庄家提供的36种动物,并根据庄家出的谜面,猜出谜面所指的动物。

在云南某些地区,“赛替”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玩过的人介绍,每天凌晨一二点时庄家出一组谜语,在当天上午10点将谜语的谜底画在扑克牌上,用红布包好,放在立在自家院场内一根竹竿顶上的铁盒子内,用锁锁好铁盒。等到晚上再开“替”,就将谜底从铁盒子里拿出。“赛替”的人根据庄家所出谜语的提示,猜谜面所对应的“鬼图”中的动物,如果猜对了,可以获得高于下注多倍的赔付,如果错了,当然血本无归。
虽然这些谜语在我们看来,谜面和谜底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可就是这些奇怪的谜语和文不对题的答案,曾经迷倒了云南不少老百姓。一时间,农民无心干农活,工人无心工作,“赛替”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活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公安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在德宏州出现的“替”几乎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距离中缅边境只有400多米的缅甸木姐市贺乱寨子,在那里有一个世代经营的“贺乱替庄”,老板是有“女赌王”之称的汪利娟。
一、
汪利娟出生在四川一个普通家庭,从小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算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18岁参加工作后,没两年又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有滋有味。

有一次,汪利娟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宴会结束后,另外几位朋友硬拉着汪利娟去打麻将。
在此之前,汪利娟很少玩麻将。她本想拒绝,但还是抹不下面子,被几位朋友以“三缺一”的理由强拉了过去。
也许是那天运气好,汪利娟的手风极顺,可以说是想什么牌来什么牌,几乎从头胡到尾。两个小时不到,她便赢了一千多元。
当时的汪利娟虽然有一份正式工作,但每月工资也仅有一千出头。眼看两个小时便挣到了一个月的工资,汪利娟十分兴奋,认为自己是打麻将的“天才”,找到了一条快速致富的道路。
从这时起,汪利娟便迷上了麻将。可说来也怪,自从迷上麻将后,她的运气似乎用光了,总是输多赢少。没两个月,便将自己的积蓄输了个一干二净。
输光了积蓄后,汪利娟不敢把实情告诉丈夫,但细心的丈夫还是发现了她的不正常。直到有一天,有人拿着汪利娟打的欠条找上门来要账,丈夫这才知道汪利娟在外面欠了数万元的赌债。

汪利娟的丈夫虽然生气,但还是忍了下来。他对汪利娟说,只要汪利娟戒掉赌瘾,他愿意砸锅卖铁帮汪利娟还清赌债,两人好好过日子。
丈夫借钱帮助汪利娟还清赌债后,汪利娟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还是抱着“翻本”的念头,背地里瞒着丈夫,和那帮赌友天天混在一起。丈夫发现后,对汪利娟极为失望,两人在一次大吵后,丈夫终于向汪利娟提出了离婚。
二、
离婚后的汪利娟,少了丈夫的唠叨,从此轻装上阵,更加忘情于赌场。但赌的时间久了,哪有不输的道理,离婚不到一年,汪利娟便又欠下了几万元的赌债。
正当汪利娟为没有赌资发愁时,赌友小刘鼓动她说:“你这个人,守着金山还怕受穷吗?”在小刘的“开导”下,在电业部门工作、负责收费的汪利娟开始采取“收钱不入账”的手段,将收取的现金不交会计做账,而是将其挪用,成为自己的赌本。
汪利娟没有想到,虽然自己有了新的“生财之道”,但还是输多赢少,很快,她便将挪用的公款输了个干干净净。为了翻本,汪利娟更加疯狂,一心想赌把大的,好堵上亏空。

有一天,一位赌友告诉汪利娟,成都某地有个地下赌场,里面赌得很大。急于翻本的汪利娟听说后,立即携带数万元公款找到这个地下赌场,准备赢把大的。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她又惨败而归,公款也成了“肉包子打狗”。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汪利娟利用公款赌博的事,也引起了单位领导的怀疑。不久后,单位领导通知汪利娟要查账,不禁让她惊出了一身冷汗。
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汪利娟卷走了单位最后十余万公款,潜逃到了云南。
三、
来到云南后,汪利娟结识了一个名叫曾晃的黑道人物。曾晃见汪利娟颇有几分姿色,而汪利娟也急需一个靠山,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汪利娟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曾晃的情人。
曾晃是一个在云南和缅甸边界开设地下赌场的黑老大,而买“替”也是其赌场一个重要的赌博方式。汪利娟成为曾晃的情人后,决心把买“替”这种赌博方式发扬光大,于是说服了曾晃,带着几个曾晃的“小弟”来到了云南德宏州瑞丽市。
别看汪利娟自己赌钱总是输多赢少,但她却在经营赌场方面有着一种天赋。在深入调查后,她以“高额提成”为诱饵,很快便在瑞丽发展了不少下线。之后她又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比如加入卖“替”网络的人必须有亲戚、朋友和熟人推荐,而且推荐人要做担保人;卖“替”人的户口必须要在瑞丽,并要求送“替”人在送“替”之前,必须向她交纳身份证复印件并留下联系电话;在购买谜题底单上必须有送“替”人所盖的私人印章等等。

此外,汪利娟还制订了严苛的惩罚措施。她用汉语、缅语、傣语3种语言贴出“告示”:如果卖“替”人有舞弊行为,隐瞒不报卖“替”的底单,其他人可以打电话向她“举报”,一旦查明“举报”属实,就要按未报的数额处以27倍的罚款。
在严格控制赌博网络的同时,汪利娟又专门从网上聘请了一批大学生到她那里当“高参”,帮她出题目,整理账目。对这些“高参”,她给予他们卖“替”收入15%的高额提成,很快便吸引了不少人加入到她的团伙之中,甚至还有个别机关干部,也成了她手下的卖“替”人。
四、
据一些受害者后来回忆,汪利娟为了保证自己赢利,采取的是一种“杀大赔小”的办法。如果买的数额小,就毫不犹豫地按照规定的1:27的赔率赔付,让人认为她的赌场守信用,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赌;但只要有人投入较大的赌注,她就会使出两招杀手锏,让这些人无法拿走钱。
这两招杀手锏一是“封顶”,比如她规定每天的奖金以206600元为限,不论有多少人买中,只能平分这些钱。这样计算下来,可能买中的人只能获得三五倍的赔付,而不可能是27倍的赔付。第二招是篡改答案,比如她出的谜题有很多模棱两可的,即可以解释成这种动物,又可以解释为另一种动物。哪种动物买的人少,答案就是哪种动物,因此她永远都是赢家。
比如有一次,汪利娟出了一个“替”,谜面是:“脖子长,想不通,坐了蹲,迈步走。”根据谜面,大家都会想到这种动物应当有腿,还应当有长长的脖子,对照“鬼图”中的36种动物,绝大多数人不是猜长腿的鹭鸶就是猜长脖子的长颈鹿,但这题的答案却是“黄鳝”。黄鳝连腿都没有怎么能“蹲”,又能迈“步”走呢?从这个例子“赛替”的欺骗性可见一斑。

除了开设赌场外,汪利娟还在赌场发放高利贷,以获取更大的收益。不少借了她高利贷的赌徒由于还不起钱,汪利娟便组织手下采用滋扰、纠缠、任意损坏财物等方式逼债,给这些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惧,不少人不得不卖房子来还她的高利贷。
短短几年之内,汪利娟靠着卖“替”这种赌博方式以及赌场上放高利贷,很快便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云南有名的“女赌王”。
据汪利娟的一名手下回忆,每天凌晨,都会有一大帮卖“替”人来到汪利娟的赌场拿谜题,再回到云南各地销售。每天晚上10点以后,这些卖“替”人每又都聚集在汪利娟家中,把当天的卖“替”钱交给汪利娟,汪利娟当面清点记账后,根据每人所卖的数额,计算出应给的提成。
在汪利娟最为风光的几年中,下卖“替”网络就像毒藤一样在云南蔓延开来,贪婪地吸取着人们的血汗钱,而这些钱最后都流向这根毒藤的根——云南女赌王汪利娟。
五、
有了钱之后,汪利娟又在昆明开了数家娱乐城、电玩城等娱乐场所,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据她身边的人回忆,她喜欢喝红酒,喝的红酒都是限量版的,有的一瓶几十万。出行的座驾更是没有低于200万的,名下购买的别墅更是多的数不过来。

为了逃避打击,汪利娟还花重金结识各级官员,给自己寻找保护伞。在她的拉拢下,不少厅、处级级干部被她拉下了水。
多行不义必自毙,警方早就注意到了汪利娟团伙。2012年,警方一举打掉了汪利娟团伙,随后法院以组织领导黑社会罪和开设赌场罪等多个罪名,判处汪利娟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2017年,有记者来到汪利娟服刑的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探访在这里服刑的汪利娟的改造情况。据监管民警反映,汪利娟在服刑期间改造态度比较端正,已经由死缓改为无期徒刑。如果她能保持这种改造态度,是能等到出狱的那一天的。
参考资料:
《检察风云》:《边城“女赌王”之谜》
富平县检察院官网:《云南“第一女赌王”汪利娟覆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