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再立新功!“B21杀手”高超导弹亮相,让美战机有来无回

微观史纪 2024-09-13 10:21:51

文|微观史纪

编辑|微观史纪

B-21,美国空军最新锐的“幽灵”轰炸机,终于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完成了它的处女秀。

2023年11月10日,这架被寄予厚望的黑色战机从加州帕姆代尔空军基地腾空而起,宣告着美国在隐身技术领域的新突破,同时也为中美之间本就暗流涌动的军事博弈,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

有人说,B-21的升空,意味着美国在未来空战中占据了先机,因为它代表着当今世界隐身技术和远程打击能力的巅峰。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回荡:中国,这个被美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真的会对B-21的威胁束手无策吗?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B-21的诞生,并非只是为了炫耀美国强大的军工实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而空中力量一直是其维护霸权的重要支柱。

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新兴军事力量的崛起,美国曾经的空中优势正在受到挑战。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中国等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加速,对美国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空军急需一款能够满足21世纪作战需求的新型隐身轰炸机,以取代日渐老化的B-2轰炸机,巩固其空中优势,这就是B-21项目的由来。

为了打造这款“幽灵”战机,美国可谓不惜血本。据悉,B-21的研发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其技术水平和作战性能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

首先,B-21的隐身性能相较于B-2有了大幅提升。据称,B-21采用了更先进的隐身涂层和外形设计,其雷达反射面积比B-2还要小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在雷达屏幕上,B-21几乎就是一个“隐形”的存在,很难被敌方雷达发现和跟踪。

其次,B-21的电子战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该机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AESA)和其他电子战系统,能够有效干扰敌方雷达和通讯系统,甚至可以侵入敌方网络,进行电子攻击。

最重要的是,B-21具备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该机最大航程超过1万公里,可以携带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对敌方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这意味着,B-21可以从美国本土起飞,在空中加油机的支援下,对全球任何目标实施打击,而无需依赖海外基地,这将大大增强美军的战略灵活性。

很明显,B-21不仅仅是一款先进的武器,更是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的战略工具。美国空军希望利用B-21的隐身性能和远程打击能力,对潜在对手形成威慑,阻止其挑战美国的利益。

美国已经明确表示,B-21的主要作战区域将是亚太地区,其矛头直指中国。他们认为B-21可以突破中国的防空系统,对中国内陆的重要目标,如军事基地、指挥中心、基础设施等实施打击,从而削弱中国的战争潜力,迟滞其发展速度。

面对美国B-21带来的挑战,中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事实上,中国很早就已经开始布局反隐身技术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军事科技的发展,将其视为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美国不断加强军事力量、频繁在周边地区挑起事端的情况下,中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中国在反隐身技术领域的研究,并非从零开始。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开始关注隐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并着手开展相关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在雷达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光电探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反隐身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现目标只是反制的第一步,如何有效地拦截和摧毁 B-21,才是真正的考验。 依靠传统防空手段,面对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的 B-21,显然力不从心。中国深谙“以快打慢,以新制胜”的道理,近年来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投入了巨大精力,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西北工业大学的陈军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式传感器系统,能在更远的距离上探测到隐形飞机。

高超音速武器的速度超过5倍音速,飞行速度之快,足以让现有的任何防空系统都难以反应。 而更令对手胆寒的是,高超音速武器不仅速度快,还拥有极高的机动性,能够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变换轨迹, 传统的防空雷达很难对其进行持续追踪和锁定,更不用说拦截了。

中国研发的针对 B-21 的高超音速空空导弹,更是融合了多种前沿技术,堪称反隐身作战的“杀手锏”。

首先,这种导弹采用了双脉冲甚至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使其兼具了远程续航和末端突防的双重优势。 传统的空空导弹,受限于发动机技术,要么射程有限,要么末端速度不足,难以对高速机动的目标构成威胁。 而新型高超音速导弹,可以先以较低的速度巡航,节省燃料, 并在接近目标时,启动第二级甚至第三级发动机,瞬间加速到数倍音速,对目标实施“致命一击”。

其次, 为了破解 B-21 引以为傲的隐身性能,中国工程师们为这种导弹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攻击模式——“顶板攻击”。B-21 的隐身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来自正面的雷达波,而其顶部面积较大,雷达反射信号相对较强, 是其防御的薄弱环节。 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利用其速度和高度优势,可以先爬升到 B-21 的上方,然后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俯冲攻击, 此时 B-21 的隐身优势将荡然无存, 只能被动挨打。

当然,仅有速度和高度优势还不够,为了进一步提高命中率,中国工程师们还为高超音速导弹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

这一系统可以实时分析战场态势,自主规划攻击路径,并根据目标的运动状态,不断调整攻击弹道, 从而实现对 B-21 的精准打击。 即使 B-21 试图通过机动规避,也难以逃脱高超音速导弹的追杀。

更可怕的是, 这些高超音速导弹还可以进行“蜂群”式攻击。 多枚导弹从不同方向,以不同弹道同时攻击 B-21, 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网。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 B-21 拥有再强的防御系统, 也难以招架。

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如同悬在 B-21 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使其随时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B-21 的出现,以及中国反制技术的崛起, 预示着未来空战将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 远程打击与区域拒止、 无人作战与人工智能...... 这些新兴技术将深刻地改变战争的形态和规则, 并对未来的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中美两国之间围绕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的博弈, 还将持续升级。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其在隐身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 势必会继续加大投入, 改进 B-21 的隐身性能, 并发展更先进的隐身平台。

而中国也不会停止追赶的脚步, 必将继续加大对反隐身技术的研发力度, 不断提升其探测、 识别和打击能力, 努力打破美国构建的“隐身神话”。

除了技术层面的对抗, 中美之间的军事博弈还将体现在战略层面。 美国一直以来追求的是全球打击能力, 希望能够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 随时随地对全球任何目标实施打击。 而中国则更加注重防御, 致力于构建可靠的区域拒止能力, 确保能够有效抵御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

在具体的作战样式上, 美国可能会更加倚重于远程精确打击, 利用 B-21 等先进武器平台, 对敌方纵深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试图瘫痪其指挥控制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 从而瓦解其抵抗意志。

而中国可能会采取“非对称”作战方式, 利用其在高超音速武器、 反舰弹道导弹、 网络攻击等领域的技术优势, 对美军的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实施精准打击, 迟滞其军事行动, 使其难以承受战争代价, 最终被迫放弃军事冒险。

科技创新, 将成为未来空战格局演变的关键变量。 谁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领先优势, 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军事对抗中占据主动权。 中美两国都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对军事科技的投入, 并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试图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科技的进步, 推动着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 也深刻地改变着战争的形态和面貌。

但归根结底, 科技是服务于人类的工具, 而不是用来制造战争和杀戮的武器。 我们希望, 中美两国能够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 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避免战略误判和军事冲突, 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参考资料:

海外网于2018年11月6日所发布《揭秘珠海航展明星武器:中国超强反隐雷达售价2亿》

北晚在线于2023年3月8日所发布《美空军公布B21轰炸机最新照片,更多细节曝光!》

环球时报于2016年11月3日所发布《请献上膝盖!中国全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完爆雄风3》

1 阅读:253

微观史纪

简介: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